-
公开(公告)号:CN103700858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410006534.5
申请日:2014-01-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6/164 , H01M4/381 , H01M4/5835 , H01M6/168
Abstract: 钠-氟化碳一次电池,涉及一种钠电池。设有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所述正极采用氟化碳作为活性物质,所述氟化碳的主体为(CFx),x=0.2~1.2,所述活性物质中,氟化碳含量按质量百分比为20%~100%;所述电解液由溶剂、电解质和添加剂组成。将商业氟化碳,包括氟化石墨、氟化石油焦、氟化碳纳米管、氟化碳纤维、氟化石墨烯等作为钠-氟化碳一次电池正极的主体活性物质;以钠金属为负极;以有机溶液为溶剂的含钠盐电解质为电解液和隔膜组成原电池体系,以恒电流密度20mA/g进行放电,其质量比容量可达到800mAh/g以上。具有放电容量高、放电电位平稳,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46347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279185.X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4/58
Abstract: 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涉及锂离子电池。提供工作电压大于4.8V,比现有锂离子电池高约1V,可以实现良好循环性能,同时碳负极与电解液之间具有良好兼容性的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氟代磷酸盐,其分子通式为LixA2-xMPO4F,其中1≤x≤2,A为Na或者K,M为Co、Ni、Mn或者Fe元素;电解液为高电压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所述高电压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原料组成包括锂盐、碳酸酯溶剂、双腈类溶剂和电解液添加剂,所述电解液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锂盐5%~20%,碳酸酯溶剂40%~85%,双腈类溶剂5%~50%,电解液添加剂0.1~5%,总量为100%。
-
公开(公告)号:CN101877400A
公开(公告)日:2010-11-03
申请号:CN201010109811.7
申请日:2010-02-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1397 , H01M4/58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锰锂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锰锂的制备方法。将氢氧化锂和氧化硅加入水中;将锰盐分散于水中;将上述物质混合,搅拌后移入水热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后,水洗,过滤,烘干即得到目标产物硅酸锰锂。所制备的硅酸锰锂颗粒小,通过调节工艺条件可控制颗粒的大小在纳米-微米范围内,制备的粉体分散性好,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周期短、效率高,对设备要求低,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高纯度硅酸锰锂。
-
公开(公告)号:CN100344017C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510074522.7
申请日:2005-05-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04
Abstract: 锂锰电池二氧化锰/银复合阴极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锰电池阴极,提供一种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能提供高比容量和高比能量的锂锰电池二氧化锰/银复合阴极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电解二氧化锰热处理后倒入镀银液中,镀银温度12~40℃,搅拌后过滤并洗涤,真空干燥后制成二氧化锰/银复合材料;制备电极采用泡沫镍填充方法,将二氧化锰/银复合材料和乙炔黑混合均匀,加入PTFE乳液,调成均匀的粘状物,将其填充在泡沫镍内,烘干,压制成型,再真空烘干。二氧化锰的导电性能差,附在其表面具有高电导率的银大大改善了阴极的导电性,使得二氧化锰电极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的比容量和比能量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803608A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610005329.2
申请日:2006-01-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可充锂电池正极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充锂电池用的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在较大电流条件下能提供高比容量和高比功率的可充锂电池用硅酸锰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正极材料表示为Li2MSiO4(M=Mn1-xFex,0≤x≤1)/C。硅酸盐97%~84%,碳3%~16%。制备时将锂盐、锰盐、亚铁盐和正硅酸酯在水—乙醇体系中混合,加热后烘干得混合前驱体,再与糖一起球磨混合后在氮气下高温热处理。可用于可充锂电池的正极。以廉价的糖为碳原料,实现原位碳化复合,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
公开(公告)号:CN1688047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74522.7
申请日:2005-05-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04
Abstract: 锂锰电池二氧化锰/银复合阴极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锰电池阴极,提供一种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能提供高比容量和高比能量的锂锰电池二氧化锰/银复合阴极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将电解二氧化锰热处理后倒入镀银液中,镀银温度12~40℃,搅拌后过滤并洗涤,真空干燥后制成二氧化锰/银复合材料;制备电极采用泡沫镍填充方法,将二氧化锰/银复合材料和乙炔黑混合均匀,加入PTFE乳液,调成均匀的粘状物,将其填充在泡沫镍内,烘干,压制成型,再真空烘干。二氧化锰的导电性能差,附在其表面具有高电导率的银大大改善了阴极的导电性,使得二氧化锰电极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的比容量和比能量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09011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19811.6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
Inventor: 陈斌 , 李泽科 , 刘必晶 , 郭久煜 , 陈建洪 , 吴炜 , 丁凌龙 , 林凡 , 温兴玺 , 范海威 , 钟秋添 , 郑立玮 , 黄海腾 , 杨勇 , 王高瞻 , 游镇煌 , 王春安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Q10/10 , G06N3/006 , G06N3/0442 , G06N3/045 , H02J3/00 , H02J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RPA与AI的电网智能调度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构建基于人工智能AI的电网智能调度模型,电网智能调度模型具体包括:能源使用行为预测模块、电网调度方案创建模块、调度方案确定模块;通过能源使用行为预测模块,使用三层堆叠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预测能源使用行为;通过电网调度方案创建模块,根据预测的能源使用行为,使用鲸鱼优化算法,创建次优电网调度方案;通过调度方案确定模块,基于用户习惯偏差度,从次优电网调度方案中确定目标调度方案;通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执行目标调度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44096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1226532.8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4/139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碳包覆氟化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将碳材料放置于反应容器中,将反应容器密闭后通入保护气体以完全置换其中的空气;(2)将上述反应容器的升温至400‑550℃,待温度稳定后,通入氟化气体对反应容器中的碳材料进行氟化6‑30h;(3)将上述反应容器调整到350‑450℃,通入非氟化气体,继续煅烧10‑120min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原位碳包覆氟化碳材料。本发明利用氟化碳材料在高温下可分解成固态碳和气态氟化烃的反应机制,将氟化碳材料在非氟化气体中进行高温煅烧,可以在氟化碳表面原位形成超薄的碳包覆层,实现对氟化碳材料的碳包覆。
-
公开(公告)号:CN11769161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21069.1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厦门大学平潭研究院
Inventor: 陈斌 , 刘必晶 , 范海威 , 林凡 , 李泽科 , 郭久煜 , 陈建洪 , 黄海腾 , 杨勇 , 王春安 , 丁凌龙 , 杨旭 , 陈书里 , 吴炜 , 吴克刚 , 夏慧 , 郝旭亮 , 陆佳 , 林航 , 余开杭 , 陈惠文
IPC: H02J3/14 , H02J13/00 , H04L67/12 , G06F18/24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分批分类精准切荷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将切荷对象分为专线切荷、专变切荷和公线切荷三类资源;引入分配比例逻辑和控制逻辑;在省调系统,建立资源池监视与统计、切荷量分配、根据切荷量计算三类资源的分配、控制过程监视功能;在地调系统,建立资源池监视画面与统计、接令部分增加了资源池数据分配;在省地协同控制上,控制模式为省-地-配各级系统指令并行执行,省调下令包含“专线+专变”的选线类型,地调在根据指令进行专线资源选线控制的同时,向配调下发专变控制指令,并支持省调短时间内向地区并发多次下令。
-
公开(公告)号:CN114242942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111451846.3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134 , H01M10/0562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稳定负极界面和改善锂离子沉积均匀性的复合缓冲层,并提供一种具有界面复合缓冲层的固态电池;其中,所述复合缓冲层位于固态电解质与锂金属之间,所述缓冲层组分包括含无机氟化物颗粒、可与锂合金化的纳米颗粒、碳导电剂以及粘结剂。通过引入复合缓冲层,可以显著改善固态电池锂金属负极侧的界面稳定性,制锂枝晶的生长,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