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聚合转化实现同步减污降碳处理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548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52687.0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聚合转化实现同步减污降碳处理废水的方法,属于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通过聚合转化实现同步减污降碳处理废水的方法根据酚类或苯胺类、胺基、巯基等官能团的化学特性和聚合需求,可选择高效的聚合方法,使其仅针对可溶且难以生物降解的官能团污染物进行聚合,从而有效降低对后续生物处理等工艺的抑制性和毒害性,减少氧化剂的投加,提高生物处理单元或者氧化处理单元的降解效率。另外,与传统混凝沉淀技术不同,该过程不会去除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因此在要求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不会减少废水中本来拥有的碳源,从而不会额外增加外碳源的投加。

    一种无动力雨水分流装置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94466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710029740.1

    申请日:2017-01-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动力雨水分流装置,用于实现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的自动分流,包括:雨水井,顶部开口,用于接收并容纳雨水;初期雨水收集模块,设置于雨水井内并与污水管道连接,用于在降雨的初期根据雨水产生的重力自动控制初期雨水排放至污水管道进行处理;后期雨水收集模块,设置于雨水井内并与雨水管道连接,用于在降雨的后期根据雨水产生的重力自动控制后期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排放至水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动力消耗少、运营成本低以及分流精确等优点。

    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其电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4012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227572.7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岳继光 刘志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1/00 H02M1/32 H02M2001/006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及其电流控制方法,属于电源技术领域。该开关电源系统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开关电源单体单元,与各开关电源单体单元的母线连接的母线信号采集变送单元,以及与各开关电源单体单元和母线信号采集变送单元均连接的主控单元,以监控各所述开关电源单体单元的工作状态和母线状态,并根据所述工作状态和所述母线状态对各所述开关电源单体单元进行主动配流。该电流控制方法包括:以各开关电源单体单元均流的方式启动开关电源系统;启动后,检测各开关电源单体单元的特性,根据各开关电源单体单元的特性重新动态地主动配置各开关电源单体单元的电流。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开关电源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

    一种强化高含固污泥高温热水解释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30587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37121.7

    申请日:2017-01-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1/00 C02F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高含固污泥高温热水解释磷的方法,属于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处理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将不含有Cr、Mn等有害重金属,也不含有铁等易于与磷产生沉淀的氧化剂,如H2O2、KClO3等与特定质量的高含固污泥在热水解浆化罐内混合10‑15min,并投加无机酸调节污泥pH为5.5‑6.5之间。混合均匀后将污泥预热至70℃以上,置于高温热水解处理装置,使系统温度上升至120‑170℃之间。保持温度时间为20‑40min,然后泄压闪蒸。本发明用投加强氧化剂并结合酸化的方法来强化高温热水解的释磷,增强了有机磷向无机磷的转化率,提高磷释放效率。方法简单易行,是污泥和磷元素资源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787496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10424893.3

    申请日:2012-10-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刘志刚 王建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系统及其应用,该系统包括湿地主体、隔墙、进水管、出水管、布集水管及可调出水堰,隔墙设有两个,两个隔墙布设在湿地主体的内部,并将湿地主体从上到下分为上侧好氧区、厌缺氧区及下侧好氧区,上侧好氧区与下侧好氧区的一侧均同时设有进水管与出水管,布集水管设在上侧好氧区与下侧好氧区的两侧,其中未设有进水管或出水管一侧的布集水管贯通连入厌缺氧区,可调出水堰设在上侧好氧区与下侧好氧区设有进水管或出水管一侧的布集水管的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不易堵塞,脱氮除磷效果好、可通过PLC等实现自动控制、可以适用于不同水量的处理规模、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水解-催化铁-好氧耦合处理有毒有害难降解废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93581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197532.8

    申请日:2009-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解-催化铁-好氧耦合处理有毒有害难降解废水方法。步骤为:经初步处理的废水直接进入上流式水解系统1,停留时间为4.0小时-10.0小时,出水进入催化铁内电解池,催化铁内电解池内的铁刨花和铜刨花的质量比为1∶1-20∶1,堆积比重为0.1-0.3,填料区接触时间为0.5-2.0h,出水回流至上流式水解系统的回流比为20%-100%;出水进入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6.0-12.0h,出水进入固液分离系统,污泥的回流比为10%-50%,固液分离系统出水回流至催化铁内电解池的回流比为20%-200%。本发明在充分发挥不同处理单元的能力,保持其处理效果和各自的优点的前提下,实现了三者不同的耦合协同作用。提高了系统对水质和水量负荷的冲击,减少了废水的一些预处理,有效提高氨氮的去除率,调节灵活。

    催化铁还原与厌氧水解酸化协同预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48314B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0810196051.0

    申请日:2008-09-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预处理的催化铁还原与厌氧水解酸化协同预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备催化铁滤料,并压制成单元化催化铁滤料;第二步:设置常规的厌氧水解酸化反应池;第三步:将安置了催化铁滤料放置于厌氧水解酸化反应池中;第四步:向厌氧水解酸化反应池中通入污水,使污水流经催化铁滤料后出水,水力停留时间为3~8h,进行厌氧水解酸化反应。本发明既能将毒害污染物的毒性官能团脱除,减少了毒性污染物对厌氧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又能够将难生物降解污染物水解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从而可提高废水的综合可生物降解性能,并且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好。

    催化铁内电解与悬浮填料生物膜一体化处理工业废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76230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10200108.X

    申请日:2008-09-19

    Abstract: 一种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的催化铁内电解与悬浮填料生物膜一体化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备催化铁内电解滤料;第二步,设置常规的生物反应池,生物反应池内投加悬浮填料;第三步,将催化铁内电解滤料放置于生物反应池内曝气系统的上方的适当位置,催化铁内电解滤料装置在水流垂直方向放置;第四步,污水进入上述放置了催化铁内电解滤料和悬浮填料的生物反应池内处理;第五步,将来自于生物反应池的混合液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分别排放。本发明能够将催化铁内电解技术与生物法有机耦合处理难生物降解工业废水、可减少毒性污染物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增强生化处理效果。

    一种用于下水管道发电装置的防缠绕堵塞的叶轮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594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20349.3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下水管道发电装置的防缠绕堵塞的叶轮装置,包括叶轮箱和叶轮;所述叶轮包括主叶片和支撑叶片,所述支撑叶片垂直于主叶片;所述叶轮箱连通下水管道的主管道,所述叶轮可转动固定在叶轮箱,所述叶轮的转动中心轴与水流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叶轮的叶片位于主管道上导流板导流的水流途径上,所述叶轮的转动中心轴与主管道中心轴的距离大于主管道的内半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防缠绕堵塞能力强、工作连续性好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