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11744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858535.7

    申请日:2022-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对氧化物固体电解质进行梯度化包覆处理,以聚合物电解质包覆有效缓解刚性固体之间的接触问题,增加界面和电解质片内部润湿性,降低阻抗;同时有效缓解电解质片在界面处的稳定性问题。针对高电压平台的正极一侧采用耐高压聚合物电解质进行包覆,增加其耐氧化性;针对还原性较强的负极一侧采用耐还原聚合物电解质进行包覆,增加其耐还原性,而中间的电解质则采用高离子电导的聚合物电解质进行包覆,提高整体电导率。本发明制备的氧化物固体电解质,无需过高的制备压力和电池堆栈压力,且无需烧结,降低了工艺步骤和制造成本。由该电解质组装的全固态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星状包覆层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64672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22192.1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状包覆层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包括原位聚合物形成的具有离子电子双导电作用的星状包覆层,以及电池用活性物质材料,利用高稳定性的聚合物对活性进行包覆,包覆后的材料具有特殊的星状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能够增加活性物质与固体电解质的接触,并且缓解体积应变带来的界面失效,提高固态电池整体的性能。此外,本发明采用的星状包覆层为聚合物,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能够有效缓解复合固态电极中活性物质的体积膨胀/收缩,可以作为缓冲层,提高电池整体寿命。

    锂/锂化金属氧化物框架复合结构负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98729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16546.7

    申请日:2020-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锂化金属氧化物框架复合结构负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如下:一、将MOx、导电碳和PVDF混合后均匀地涂敷在集流体上,真空烘干后,得到MOx极片;二、以金属锂片作为负极,MOx极片作为对电极,组装电池,进行恒流放电,控制截止电压,获得LiyMOx电极框架;三、将LiyMOx电极框架与熔融锂混合,得到复合结构负极,并采用固态电解质组装全固态电池。本发明将嵌入型过渡金属氧化物MOx作为载体,在其嵌锂后形成具有快速离子传输特性的LiyMOx电极框架,再在框架内部均匀地沉积金属锂,从而抑制锂枝晶的生长,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防腐带锈涂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75108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32965.8

    申请日:2010-03-26

    Abstract: 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防腐带锈涂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涂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水性环氧树脂防腐蚀涂料存在基料树脂的贮存稳定性与水性环氧树脂防腐蚀涂料涂膜的耐水、耐腐蚀性不能同时满足的问题。方法:Span60和Tween20混合后加入E-51,加热搅拌并滴加蒸馏水至体系粘度突然降低,再滴加引发剂和单体加热反应后,即完成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将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缓蚀剂和防锈剂混合并搅拌,研磨后加消泡剂、固化剂和去离子水,搅拌后即得改性水性环氧树脂防腐带锈涂料。本发明同时满足了水性环氧树脂防腐蚀涂料基料树脂的贮存稳定性与水性环氧树脂防腐蚀涂料涂膜的耐水、耐腐蚀性。

    一种碳纤维用水性环氧树脂上浆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36593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1010300131.3

    申请日:2010-01-08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用水性环氧树脂上浆剂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上浆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国外的乳液型上浆剂成本高;国内研究的乳液型上浆剂性能不好的问题。方法:一、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二、制备水溶性环氧树脂固化剂;三、用去离子水将水性环氧树脂稀释,然后分散,得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四、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与水溶性环氧树脂固化剂混合,得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体系;五、将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体系和助剂混合,即得碳纤维用水性环氧树脂上浆剂。本发明碳纤维用水性环氧树脂上浆剂的性能好,对碳纤维的增强作用好,具有较好的集束性、光滑度、柔韧性,且能同时满足纤维间丝条整体松散程度、开纤性、单根纤维间的交联程度性能指标,成本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