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13616B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110203203.7
申请日:2011-07-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K17/06
Abstract: 采用电加热设备作为辅助热源测量农村住宅能耗的方法,涉及一种测量农村住宅能耗的方法,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无法完成农村住宅单位采暖耗热量的测量的问题。本发明将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以农村住宅的火炕和火墙及其配套的炉灶作为基本热源,以电加热设备作为辅助热源,在保持农村住宅各个房间室温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建筑能耗测量。本发明解决了农村住宅热惰性大、燃料种类多、室温波动大、房间多但使用房间有限、农宅电线允许工作电流小等测量难题,为我国农村住宅能耗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本发明可用于我国北方地区住宅能耗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1975417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010553151.1
申请日:2010-11-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4D19/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745
Abstract: 分布式水泵变流量供热系统临界零压差状态的调节方法,它涉及一种水泵变流量供热系统临界零压差状态的调节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调节方法存在的难于实现整个供暖季保持临界零压差点状态运行、系统稳定性低、临界零压差点不易跟踪测量、主循环泵调节没有确定的指标、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和调节系统的过渡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热源控制器负责调节热源的供水温度;近端热力站的调节:通过近端热力站控制器得到热网主循环泵的转速调节量,满足二次侧用户的需求;带加压泵的热力站的调节:通过带加压泵的热力站控制器得到用户加压泵的转速调节量,满足带加压泵的热力站二次侧用户的需求。本发明用于变流量供热系统临界零压差状态的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01975419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010560979.X
申请日:2010-11-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使用自力式三通混水温度调节阀的供暖系统,它涉及一种供暖系统。针对目前供暖系统中缺少一种能够根据某一个入口温度来调节混水流量的自力式三通调节阀的问题。阀体的小直径端为第一进口,阀体上端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口,阀体的下端侧壁上设有第一出水口,石蜡温包、金属壳体、隔膜、橡胶塞、带进水口的阀芯、带出水口的阀芯、尼龙连杆、尼龙阀芯和弹簧均设在阀体内,外网供水管分别与旁通混水管和用户供水管连通,旁通混水管与阀体的第二进水口连通,用户供水管与多个串联采暖用户的首户连通,多个串联采暖用户的尾户与用户回水管连通,用户回水管与阀体的第一进水口连通,阀体的第一出水口与外网回水管连通。本发明用于居民采暖。
-
公开(公告)号:CN102313616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10203203.7
申请日:2011-07-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K17/06
Abstract: 采用电加热设备作为辅助热源测量农村住宅能耗的方法,涉及一种测量农村住宅能耗的方法,它解决了现有的技术无法完成农村住宅单位采暖耗热量的测量的问题。本发明将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以农村住宅的火炕和火墙及其配套的炉灶作为基本热源,以电加热设备作为辅助热源,在保持农村住宅各个房间室温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建筑能耗测量。本发明解决了农村住宅热惰性大、燃料种类多、室温波动大、房间多但使用房间有限、农宅电线允许工作电流小等测量难题,为我国农村住宅能耗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本发明可用于我国北方地区住宅能耗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094798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010600295.8
申请日:2010-12-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4B49/00
Abstract: 热网循环泵等阻力区间的变流量调节方法,它涉及一种热网循环泵的变流量调节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热网循环泵的变流量调节方法存在节能效果较差、无法实现在保证热网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对热网循环泵进行连续的变流量调节等问题。所述调节方法是基于由设计工况下热网循环泵的运行曲线、最低允许转速下热网循环泵的运行曲线、设计工况下的上限管网特性曲线、设计工况下的下限管网特性曲线、压差下限,压差上限围成的表示热网循环泵在供热管网系统中工作状态点的范围来进行的,所述调节方法是将供热管网系统的运行工况点调节到热网循环泵在供热管网系统中工作状态点的范围内。本发明方法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节电率可达75.26%。
-
公开(公告)号:CN101976426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21566.0
申请日:2010-10-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Q50/00
Abstract: 基于热网历史数据挖掘的负荷预报方法,属于暖通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负荷预报方法并没有剔除不合理数据,没有基于实时供热情况进行修正,其预报的结果不合理、精度差问题。本发明方法:一、获取N个供热工况历史数据点的集合;二、采用最小二乘法将步骤一获取的室外温度集合和实际供热量集合拟合成一次曲线;三、获取与室外温度集合T0对应的第一次拟合后供热量集合;四、获取偏差绝对值集合: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去除偏差绝对值集合中10%的数据点;六,是否执行步骤一至步骤五的筛选过程三次,否,返回一,是,执行七,七、将筛选过的数据点集合中的所有数据点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成一次曲线;八、两次修正,获取负荷预报曲线,进行负荷预报。
-
公开(公告)号:CN101382342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137392.0
申请日:2008-10-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空气加热系统,它涉及一种太阳能空气加热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建筑中的玻璃幕墙结构没有主动利用太阳能的问题以及墙体和幕墙玻璃之间不流动的空气间层在夏季温度过高而导致相应房间的热量远高于普通墙体房间致使空调负荷增大的问题。所述复合太阳能集热构件的周边与建筑外墙的外表面密闭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有空腔;若干块吸热玻璃对应安装在平面集热框架体设有的开口上,平面集热框架体的外表面上均布冲压有若干个半球形凹坑,在每个半球形凹坑的上半部分开有孔径为1~1.5mm的通孔。本发明在提高玻璃幕墙保温隔热性能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太阳能,本发明集隔热、保温和太阳能热利用于一身,实现了集热构件与建筑的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236111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64047.9
申请日:2008-0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具有开窗校正功能的热计量温度分摊方法,它涉及一种热计量温度分摊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温度法热量分摊系统对开窗户无法实时识别以及识别时间滞后、无法定量地计量开窗户消耗的热量、无法对开窗户的惩罚机制进行量化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的主要步骤是:楼内单元时间内每户分摊计量的供热量为:△Qik=△Qtik+ΔQwik、计算单元时间内每户室温计量热量△Qtik、计算单元时间内每户开窗附加热量△QWik、求出每户分摊计量的供热量。本发明从理论上解决了开窗户引起能耗的定量计算问题,为温度分摊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实现了温度热量分摊方法中的开窗户实时识别问题,本发明可定量地计量开窗户消耗的热量,将开窗户的惩罚机制定量化,解决了公正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683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01139.1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4D19/10
Abstract: 一种供热建筑室温智能调控方法,属于建筑供热领域,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构建供热建筑管网水力和热力模型,并形成水力热力耦合模型;所述水力热力耦合模型包含管网水力模型、调节阀模型、换热器模型和建筑热网络模型;利用所述水力热力耦合模型构建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定义供热建筑的每个热区对应一个智能体;利用所述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模型求解每个热区的阀门开度,根据用户室内温度设定值进行阀门智能调控,实现供热建筑热用户室温调控。本申请基于强化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建筑的供热运行数据,基于仿真模型构建适配强化学习的环境模型,为智慧供热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28038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08726.3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建筑蓄热特性的柔性智慧供热系统,包含尖峰热源站、换热站、站内调节阀、二次网供水管、二次网回水管、热用户和二次网循环泵;热用户分为自主调控建筑用户和集中调控建筑用户;分别与尖峰热源站与换热站相连的二次网回水管上安装有二次网循环泵,自主调控建筑用户和集中调控建筑用户分别与换热站相连的二次网管路上对应设置有用于调控建筑用户与二次网的水力解耦的自主调控建筑热力系统和集中调控建筑热力系统。本发明需求侧用户调控减少了热网中的过热损失,无自主调控需求的用户具备了更灵活的蓄热调度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