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0714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69629.4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帽形截面部件的制造方法具备:夹持工序,将冲压成型为帽形截面形状的长条状的临时成型品中的一对纵壁配置于冲头的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利用上述冲头与衬垫夹持上述临时成型品的顶板;弯曲拉伸工序,在上述夹持工序之后,设于上述衬垫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冲模相对于上述临时成型品向上述冲头侧相对移动,利用上述冲模将上述临时成型品的长度方向一侧的上述纵壁向与上述顶板相反的一侧进行弯曲拉伸;以及弯曲返回工序,在上述夹持工序之后,设于上述冲头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支架相对于上述临时成型品向上述衬垫侧相对移动,利用上述支架将上述临时成型品的长度方向另一侧的上述纵壁向上述顶板侧进行弯曲返回弯曲返回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4918725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380070357.0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冲压成型方法,用于冲压成型出具有顶板部、纵壁部及凸缘部、且沿着长度方向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的最终成型品,上述冲压成型方法包括:第一成型工序,在形成顶板部、纵壁部、弯曲部及凸缘部时,直到在包括将纵壁部与凸缘部之间的交叉部和弯曲部的曲率中心连接起来的水平线且与上述高强度钢板垂直的平面内,凸缘部相对于上述水平线的角度成为α1为止,在交叉部对凸缘部进行弯曲加工;以及第二成型工序,直到在上述平面内,凸缘部相对于上述水平线的角度成为α2为止,在交叉部对上述第一成型工序之后的凸缘部进行追加弯曲加工,将α1‑α2即追加弯曲角β设在规定的范围内,来减少最终成型品的翘曲及扭曲。
-
公开(公告)号:CN10487011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68258.9
申请日:2013-12-20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 B21D5/045 , B21D22/20 , B21D22/22 , B21D22/26 , B21D24/04 , B21D53/88 , B21J5/02 , B21K7/12 , B62D65/00 , Y10T29/49623 , Y10T428/12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冲压部件、其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提供一种技术,将抗拉强度为500~1800MPa的金属板作为原材料,不产生褶皱、裂纹而成品率良好地制造具有帽形截面并且在长度方向上弯曲为L字状的冲压部件。通过衬垫(74)将金属原材料的顶板部按压于冲头(72)而夹持,通过压料圈(73)将成为L字状弯曲的外侧的部分按压于冲模(71)而夹持,使弯曲模(75)移动,成型原材料金属板的L字状弯曲的内侧的纵壁部分和与L字状弯曲的内侧的纵壁相连的凸缘部,维持通过压料圈(73)将原材料金属板按压于冲模(71)而夹持的状态使其朝配置有压料圈(73)的方向移动,成型L字状帽形截面形状的L字状弯曲的外侧的纵壁部和与L字状弯曲的外侧的纵壁相连的凸缘部。
-
公开(公告)号:CN105636717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80056480.1
申请日:2014-10-1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帽型截面部件的制造装置(500)具备:冲模(502),其对原料金属板(601)的两侧部分(601b、601c)进行加压;冲头(504),其对原料金属板(601)的中央部分(601a)进行加压;衬垫(503),其在合模时将原料金属板(601)的中央部分(601a)加压夹持在与冲头(504)之间;以及坯料支架(505),其在合模时将原料金属板(601)的两侧部分(601b、601c)加压夹持在与冲模(502)之间;另外,为了抑制脱模时弯曲部件(501)变形,具备加压限制装置(510),该加压限制装置(510)在弯曲部件(501)成型结束时与坯料支架(505)一体移动,并且包含夹在衬垫(503)与坯料支架(505)之间对成型后的弯曲部件(501)脱模时在衬垫(503)与坯料支架(505)之间被加压的情况进行限制的浮动块(514)。
-
公开(公告)号:CN104918725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380070357.0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冲压成型方法,用于冲压成型出具有顶板部、纵壁部及凸缘部、且沿着长度方向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的最终成型品,上述冲压成型方法包括:第一成型工序,在形成顶板部、纵壁部、弯曲部及凸缘部时,直到在包括将纵壁部与凸缘部之间的交叉部和弯曲部的曲率中心连接起来的水平线且与上述高强度钢板垂直的平面内,凸缘部相对于上述水平线的角度成为α1为止,在交叉部对凸缘部进行弯曲加工;以及第二成型工序,直到在上述平面内,凸缘部相对于上述水平线的角度成为α2为止,在交叉部对上述第一成型工序之后的凸缘部进行追加弯曲加工,将α1-α2即追加弯曲角β设在规定的范围内,来减少最终成型品的翘曲及扭曲。
-
公开(公告)号:CN103237611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180056634.3
申请日:2011-11-24
IPC: B21D22/26
Abstract: 一种L形产品(10)的制造方法,上述L形产品(10)包括:L形的平坦的上壁(12);内侧壁(14),沿着上壁的内缘部(12c)延伸设置并连结;以及外侧壁(16),沿着上壁的外缘部(12d)延伸设置并连结,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在大致平行于上壁的凸缘部(18、20)终止。上述L形产品(10)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金属制片材材料的步骤、准备拉伸加工模组装体的步骤、利用拉伸加工模组装体对金属制片材材料进行冲压加工来制造中间产品的步骤。上述L形产品(10)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准备弯曲加工模组装体的步骤、利用弯曲加工模组装体进一步对中间产品进行冲压加工来制造L形产品的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02264486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0980152231.1
申请日:2009-06-24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20 , G06F17/5018 , G06F17/5095 , G06F2217/12 , G06F2217/16 , G06F2217/42 , Y02P90/265
Abstract: 本发明的回弹发生原因分析方法具有:计算成形品的成形数据的成形解析工序;分解为面内应力成分和弯曲力矩成分的成分分解工序;生成运算前独立分解成形数据的运算前独立分解成形数据生成工序;生成运算后独立分解成形数据的运算处理工序;解析第1回弹形状和第2回弹形状的回弹解析工序;求出根据包含在上述成形数据中的回弹前的形状、上述第1回弹形状、和上述第2回弹形状而计算出的上述各区域的应力的对回弹变形的影响度的影响度计算工序;显示对于回弹变形的影响度的显示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7848007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680040051.4
申请日:2016-06-27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对由超高强度钢板形成的坯料进行基于自由弯曲工法的压制加工,不在弯曲部的内周侧的凸缘产生裂纹地制造压制零部件。通过利用由国际公开第2011/145679号小册子所公开的自由弯曲工法对由抗拉强度1180MPa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板形成的坯料(24)以冷态进行压制加工,来制造具有帽型的横截面形状和弯曲部(13)的压制零部件(11)。利用压制加工,在坯料(24)的、要成形为压制零部件(11)的弯曲部(13)的内周侧的凸缘(11e)的部分的附近设置材料流入促进部(19),该材料流入促进部(19)使坯料(24)中的、要成形为压制零部件(11)的端部(11f)的部分向坯料(24)中的、要成形为压制零部件(11)的弯曲部(13)的内周侧的凸缘(11e)的部分流入的量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6413935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580033468.3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使用具有冲头(31)以及冲模(32)的冲压模具(30A、30B)来制造冲压成型品,该冲压成型品具有第一壁部(21)、从上述第一壁部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方侧的端部向上述第一壁部的背面侧延伸的第二壁部(23a、23b)、以及从上述第二壁部的前端部向上述第二壁部的表面侧延伸的第三壁部(25a、25b),在该方法中,在以上述冲压模具的起模前的状态下的横截面观察时,通过上述冲头以及上述冲模将上述第二壁部的基端侧的部分加压夹持为向上述第二壁部的背面侧弯曲为凸的第一弯曲形状(23a‑1、23b‑1)。
-
公开(公告)号:CN105188982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480025431.1
申请日:2014-05-13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坯料、成型板、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冲压成型品。长条的冲压成型品(20)的原材料即坯料(30)包括:第一部分(21),具备顶板部(20a)、棱线部(20b)、纵壁部(20c)以及凸缘部(20d)并具有大致帽型的横截面形状,顶板部的宽度大致恒定;以及第二部分(22),纵壁部(20c)、棱线部(20b)及凸缘部(20d)弯曲且顶板部的宽度逐渐增加,由此顶板部(20a)在俯视时呈L字状。坯料(30)在冲压成型品(20)的展开形状中,具有在形成为构成弯曲部(23)的凸缘部(20d)的部位的边缘所附加的余料部(32)的边缘设置第一凹部(33)、凸部(34)及第二凹部(35)的形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