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787142A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200510116030.X
申请日:2005-10-27
Applicant: 星电株式会社
Inventor: 浅田信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3/807 , H01H13/48 , H01H13/64 , H01H2215/004 , H01H2225/002 , H01H2225/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具有多个固定接点(1)、(2)、(3)的绝缘性的主体(4)的容纳部(5)内,分别可反转动作地分两级设置拱顶状的可动接点(6)、(7)的两级动作按钮开关,为了不用专门的压紧构件而固定下部可动接点(6),谋求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从下部可动接点(6)的外周缘部延伸设置腿部(6b),该腿部(6b)前端向上方翘起、并具有突出到上部可动接点(7)的上表面侧的被压紧部(6c)。在将上部可动接点(6)定位固定到主体(4)上时,借助上部可动接点(7)的固定机构压紧前述被压紧部(6c),定位固定下部可动接点(6)。
-
公开(公告)号:CN103707462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310454888.1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星电株式会社
Inventor: 浅田信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便于将端子的节段定位且保持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空腔中且有助于使模制塑料制品小型化的模制模具。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模制模具制造模制塑料制品的方法,以及利用模制模具制造的模制塑料制品。模制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0)和第二模具(20),所述模具具有用于收纳端子(200a)的至少一节段(220a)的空腔(C1)。第一模具(10)具有能与节段(220a)的第一表面(221a)接触的凸出部(11),和与凸出部(11)隔开一定距离设置的突起(13a)。突起(13a)包括第一边缘(13a1)、第二边缘(13a2)和倾斜表面(13a3)。第一边缘(13a1)设置在突起(13a)的基底侧上并且能与节段(220a)的位于与第一表面(221a)相反一侧上的第二表面(222a)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2693858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210059938.1
申请日:2012-03-08
Applicant: 星电株式会社
IPC: H01H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布线基板和具有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布线基板(500)构成为旋转电极(710)能够相对于第1面(510)大致平行地旋转并在第1面(510)上滑动。基板(500)具有:公共电极(721、722)和信号电极(731、732),它们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在第1面(510)的滑动轨道上,且旋转电极(710)能够选择性地与其接触;固定电极(912a、912b)其设置在第1面(510)上的公共电极(721、722)和信号电极(731、732)的内侧;引线(511、512),其与固定电极(912a、912b)连接,且从固定电极(912a、912b)通过公共电极(721)与信号电极(732)之间延伸到外侧;以及具有绝缘性的罩(513),其设置在第1面(510)上的公共电极(721)与信号电极(732)之间,且覆盖引线(511、512)。
-
公开(公告)号:CN103715541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459686.6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星电株式会社
Inventor: 浅田信
IPC: H01R13/405 , H01R43/20 , B29C4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厚度的模制塑料制品以及制造该模制塑料制品的方法。模制塑料制品包括绝缘塑料材料制成的主体(100),端子(200)以及绝缘塑料材料制成的密封剂(300)。主体(100)具有第一表面(111),位于与该第一表面相反一侧上的第二表面(112)以及设置在该第二表面(112)中的凹部(140)。端子(200a)埋设在主体(100)中以便通过凹部(140)部分地露出。密封剂(300)填充主体(100)的凹部(140)并且固定至主体(100)和端子(200a)。
-
公开(公告)号:CN101231916B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0810003527.4
申请日:2008-01-18
Applicant: 星电株式会社
Inventor: 浅田信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9/003 , H01H13/64 , H01H19/58 , H01H25/008 , H01H2225/018 , H01H2227/036 , H01H2231/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开关。主体部(10)具有按压开关及旋转开关的固定接点,并且收纳可动接点(30、40、60)。作为按压开关的可动接点的下部电极板(30)及上部电极板(40)具有弹力,在按压操作时变形。变形时,上部电极板(40)可与下部电极板(30)接触,下部电极板(30)使设置在主体部(10)的内侧底面的中央部的按压开关用接点对(16、17)导通。在主体部(10)的内侧底面上,作为旋转开关的固定接点的旋转开关用接点在按压开关用接点对(16、17)的外侧形成在同一圆周上。作为旋转开关的可动接点的电刷(60)固定在承受旋转操作力的杆(70)上,对应旋转操作,而使旋转开关用接点导通。
-
-
公开(公告)号:CN100592446C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710180168.5
申请日:2007-10-10
Applicant: 星电株式会社
Inventor: 浅田信
IPC: H01H1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9/005 , G01D5/25 , H01H19/5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保在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所需要的导通,并使得可动电极难以吸附静电的旋转型脉冲开关。该旋转型脉冲开关具备:可动电极,其在距离旋转中心相同半径的位置形成有多个接点部(57A);和固定电极(50),其在与多个接点部(57A)的旋转轨迹T相同的圆周上以踏石状配置有多个被接点部(60);固定电极(50)具备:第一固定电极图案(52A)、第二固定电极图案(52B)、及公共固定电极图案(51),各固定电极图案(51、52A、52B)相互不导通,多个被接点部(60)按照下述位置关系进行配置,即,在可动电极的旋转途中,发生了多个接点部的任意一个都不与第一固定电极图案(52A)、第二固定电极图案(52B)及公共固定电极图案导通的完全绝缘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494132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910005902.3
申请日:2009-01-20
Applicant: 星电株式会社
Inventor: 浅田信
IPC: H01H2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25/06 , H01H2025/043
Abstract: 一种多方向开关在操作杆(20)的内端位置的卡合体(24)和壳体(10)的底壁部(13B)之间,具备沿着施力轴芯(Q)移动自如的受压部件(26)、及将受压部件(26)向卡合体(24)的方向施力的压缩线圈弹簧(48)。在与卡合体(24)的外周的卡合片(24A)卡合而一体旋转的转子(56)的筒状部(56A)的内表面上,具备因与受压部件(26)抵接而限制倾动的多个突出片(60)。
-
公开(公告)号:CN1691231A
公开(公告)日:2005-11-02
申请号:CN200510067346.4
申请日:2005-04-20
Applicant: 星电株式会社
Inventor: 浅田信
Abstract: 本发明为了提高两步动作式按压接通开关中上部可动触点的耐久性或者即使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也要提高动作的触感,同时确保上部可动触点的动作行程并实现开关特别是宽度尺寸的小型化,在具有多个固定触点(1、2、3)的绝缘性本体(4)的凹陷部(5)中分上下2层配置穹顶状的可动触点(7、6),将上部可动触点(7)形成为椭圆形。用分别从上表面粘贴上去的粘接层(9、8)可以翻转地将各可动触点(7、6)固定到本体(4)上,在将下部可动触点(6)固定到本体(4)上的粘接层(8)的中心部设置通孔(8a),同时在上部可动触点(7)的中心部设置向下的凸起(7a),使下部可动触点(6)的顶部上表面可以从粘接层(8)的通孔(8a)中露出与上部可动触点(7)的凸起(7a)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363942A
公开(公告)日:2002-08-14
申请号:CN01144841.5
申请日:2001-11-14
Applicant: 星电株式会社
Inventor: 浅田信
IPC: H01H13/702 , H01H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3/7006 , H01H2203/012 , H01H2203/038 , H01H2205/026 , H01H2207/014 , H01H2213/002
Abstract: 一种按钮开关(1),由设置在基板(2)上的固定接点部(3)和可弹性变形的可动接点部(4)构成,所述可动接点部(4)与前述固定接点部(3)的表面对向配置,同时,相对于前述表面其中央部与其周边部具有较大间隔地形成穹顶状。在前述固定接点部(3)的中央区域的表面上,以在与该表面之间制成接触边缘部(30)的方式形成表面缺口部(5),在前述可动接点部(4)上形成向着前述表面缺口部凸出的凸起(6)。随着施加压力,前述可动接点部反抗自身的弹性力向前述固定接点部(3)方向位移,前述凸起(6)的区域与前述接触边缘部(30)接触,通过取消压力,前述可动接点部(4)利用弹性回复力进行复位,从而前述凸起(6)离开前述接触边缘部(3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