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09588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103172.5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IPC: C12Q1/6886 , C12N15/11 , G01N33/574 , A61K31/69 , A61K38/08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NPRL2作为靶点在癌症放疗增敏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NPRL2入核是引起放疗耐受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明确了其具体作用机制。而使用核内去泛素化抑制的策略能够抑制NPRL2与WDR24的互作,维持NPRL2与DEPDC5的相互作用,且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从而使GATOR2对GATOR1的侵入受阻,最终致使NPRL2以GATOR1复合体成员的身份锁定在溶酶体膜上。通过对细胞核内NPRL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可以实现对放疗疗效以及预后的合理评估;同时,利用去泛素化酶抑制剂的干预,则能够有效抑制NPRL2的入核行为,以降低放疗耐受性,提升对放射治疗的获益。本发明为结直肠癌放疗耐受的干预方案提出了一项具有潜力的策略,对于在临床上为结直肠癌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57230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370124.4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G01R33/12 , G01N27/72 , G01N15/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谐波相位偏转的磁粒子谱仪,包括电磁线圈模块、激励电路模块、接收电路模块和信号处理设备;电磁线圈模块包括激励线圈、偏置线圈、接收线圈和补偿线圈,待测样本放置于接收线圈中;激励电路模块,用于控制激励线圈和偏置线圈的工作;接收线圈,用于接收待测样本在激励磁场下的第一响应谐波信号以及在叠加磁场下的第二响应谐波信号并通过接收电路模块将其发送给信号处理设备,以使得信号处理设备根据两个响应谐波信号计算得出待测样本的SPIONs浓度。本发明能够大大提高SPOINs的浓度测量的精确度,提高MPS的灵敏度。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谐波相位偏转的磁粒子谱仪的定量方法及存储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56250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92555.5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目标模型的构建方法、治疗效果的预测方法以及相关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样本集的临床变量和CT图像,样本集为已接受至少一次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CT图像包括肝癌患者的肝实质的病灶区域和正常区域;根据临床变量中表征TACE治疗效果的目标参数和CT图像构建目标输入数据;对预设的第一模型基于目标输入数据进行模型训练,直到第一模型满足预设的收敛条件则确定第一模型训练结束,得到第二模型;将预设的可解释性模型与第二模型进行结合,得到目标模型。使得该目标模型在对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的预测上会更具有优势,可以更全面地反应肿瘤内部异质性并作出必要的临床可解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6579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12140.0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A61B5/051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灵敏度的磁粒子成像系统及方法,该方法通过谐波相位的突变进行超顺磁性粒子的探测;由于该相位突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偏转了180度,因此,相较于传统MPI的信号探测,使用相位的突变(即:相位对时间的微分)作为响应信号可获得更高的探测信号幅值,致使信噪比大幅提升,进而显著提高了系统探测超顺磁性粒子的灵敏度;本发明通过相位突变位置的漂移可高灵敏地探测超顺磁性粒子周围环境性质的变化,从而使得本发明在探测组织微环境变化方面的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MPI。
-
公开(公告)号:CN116499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45304.8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信息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快速扫描的FDMLPS‑OCT系统,包括有:信号产生单元,能够发射出检测光束进行生物信息检测;偏振延迟单元,对检测光束进行偏振处理,产生相互垂直且存在相位延迟的两束线性偏振光;信号测量单元,用于测量垂直线偏振信号和水平线偏振光信号;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处理偏振光信号,实时获取生物信息。本发明通过偏振延迟单元产生两束线性偏振光对样本进行探测,同时通过FDML激光器实现超快速扫描成像,在探测反射信息的同时也能够获取组织的双折射性等信息,提供额外的组织信息能够为探测各向异性组织,提供更高的对比度,从而实现各向异性组织的高灵敏可视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83135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61160.7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头颈部肿瘤分布式智能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建立多源异构生物医学数据的头颈部肿瘤标准数据库;构建基于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头颈部肿瘤智能诊疗模型,并通过所述头颈部肿瘤标准数据库中的多模态数据对所述头颈部肿瘤智能诊疗模型进行训练;将实时获取的多源异构生物医学数据输入训练完成的所述头颈部肿瘤智能诊疗模型,输出结果实现对头颈部肿瘤的智能化诊疗。通过本发明,能够整合医院临床真实世界大数据的科研新范式,构建以医学知识服务引擎为技术抓手的头颈部肿瘤知识共享与智能交互平台,打造跨域协同多中心头颈部肿瘤分布式智能诊疗新型服务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5474907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298869.X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分辨率的手持式OCT成像系统。针对现有的手持式OCT系统分辨率较低、无法对皮肤的角质层厚度进行准确测量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采用超连续激光的可见光波段作为光源,在OCT系统中尽可能使用反射镜代替透镜,并在干涉光路部分,用光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代替光纤传播,从而显著减少色散对OCT轴向分辨率的损失,提高OCT系统的轴向分辨率;同时,通过模块化设计将滤波片、衰减器、光栅、相机等部件从系统的手持模块分离,以减少系统手持端的体积与重量,最终实现高分辨率手持式OCT系统的构建。本发明可提高手持式OCT的轴向分辨率,满足获取全身皮肤角质层厚度信息的需求,为皮肤诊断和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264142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937516.4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碘对比剂体内代谢评估及风险防范系统。本发明中,包括碘对比剂风险防范系统、供电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记录模块一、数据发送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信息接收端、终端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碘对比剂风险防范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有供电模块的输出端,数据记录模块一的输入端连接有碘对比剂风险防范系统的输出端,数据发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数据记录模块一的输出端,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数据发送模块的输出端,无线传输模块配合碘对比剂检测模块和碘对比剂风险防范系统的使用,使得人们和医护人员可以及时的对体内的碘对比剂含量进行监测和风险防范,不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检测,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12396591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338001.9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IPC: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腰椎X线图像的骨质疏松智能评估方法,包括:通过腰椎X射线扫描设备获取腰椎X射线图像,标记每一腰椎X射线图像的骨密度情况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多个不同的DCNN神经网络模型,将作为训练集的腰椎X射线图像输入每一DCNN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使用接收机工作特性(ROC)曲线来表示训练完成的多个不同DCNN神经网络模型在骨密度分类中的性能,确定最佳骨质疏松分类的DCNN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本发明,能够通过拍摄的腰椎X射线直接对患者的骨质情况进行判断,简化了医疗过程,提高了现有设备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63690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561768.0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00 , G01B11/02 , G06T2207/30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鼻咽癌乏氧微环境影像组学研究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使用多目立体视觉对肿瘤肿瘤进行三维重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效率高、同时考虑了肿瘤级配、肿瘤粒形的影响,能够对肿瘤的整体密实度及各个粒级的密实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够为肿瘤混配优化提供技术支持。且该发明的所使用的肿瘤肿瘤模型,各个粒级的肿瘤粒径与其实际值相同,而非整个粒级肿瘤粒径的平均值,更能代表实际状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