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装置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33242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180027597.3

    申请日:2011-04-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5/158 A61M25/0606 A61M25/0631

    Abstract: 在衬套(40)位于护套(20)的内腔的前端侧的初始位置,内针(50)贯通外针(30)而从外针的前端突出至外部,在衬套位于护套的内腔的后端侧的后退位置,内针被收纳于护套的内腔内。在外针的外周面形成有第1侧孔(31),在内针的外周面形成有第2侧孔(51)。在衬套处于初始位置时,包含外针的第1侧孔的区域(33)的内周面紧贴于内针的外周面,第2侧孔与外针的内周面及外针的前述外周面紧贴的区域相比,更靠近衬套侧。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内针与外针之间的间隙用血液充满的预充操作,另外,在穿刺时血液不会从外针的侧孔漏出。

    流体控制装置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674957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03819259.4

    申请日:2003-0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来自第1流体流路的液体可在规定的液压以上流通,其特征在于,该流体控制装置具有:中空的第1流体流路(21)和第2流体流路(22);具有在上述第1流体流路和第2流体流路之间形成的、横截面积比上述两流体流路的横截面积大的中空部的壳部(1);具有安装在上述第1流体流路与上述中空部连接的开口部的主体(31)和突出部(32)的同时,以弹性材料构成的阀部件(3)。通过使用该流体控制装置,可准确、安全地测定血压等压力,并且在结束输液回路的回流操作时,可迅速地将患者血压降到准确反映的压力值,同时可在比较低的压力范围内确保流量。

    留置针装置
    2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46568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680009638.5

    申请日:2006-02-14

    Inventor: 藤井亮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25/0637 A61M5/3243 A61M25/0606 A61M25/06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留置针装置。具有护筒(4a),固定在其顶端部的软质外针(8),能够在护筒内腔内移动、连接输液管(3)的导管头(2),固定在导管头的顶端部、能够插入外针内腔的硬质内针(1)。在导管头上形成有贯穿其内腔的横贯通道(2e),导管头外周面与护筒内周面之间的空间(14)通过横贯通道与导管头内腔(10)连通,在比横贯通道靠后端一侧的导管头外周面上设置保持导管头与护筒之间的液密性的密封部(2c),在横贯通道两侧侧壁的导管头外周面上设置卡止凹部(2b),在护筒内周面上设置后端侧卡止凸部(12b)。在内针收纳到护筒内腔的状态下,后端侧卡止凸部能够与卡止凹部卡合。能够确保与导管头内腔连通的开口面积足够,能够使具有开口的导管头侧壁与导管头顶端的结合牢固、并能够使导管头小型化。

    医疗用混注口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22283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310119964.X

    申请日:1998-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39/045 A61M39/02

    Abstract: 一种在设置了送液路的医疗器械中能可靠地进行溶液的混注或从中抽取溶液的医疗用混注口,包括:具有圆筒部的混注口本体、中央部形成有插入孔的盘状阀、支承除了阀的背侧面中央部之外的周缘下部的台座、和除了阀的正侧面中央部之外、至少覆盖阀的周缘上部、并夹持阀的帽,还具有通过切削混注口本体圆筒部而形成的、可埋入接合上述阀和上述帽的凹部,在插入体插入上述阀的插入孔的状态下,通过上述插入体和上述帽的内周面形成嵌合孔的嵌合,使上述插入体卡止于上述帽,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帽的中心具有所述嵌合孔,并朝向所述嵌合孔具有缓坡的锥部。

    带阀旋转式连接器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34990C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02807013.5

    申请日:2002-03-13

    Inventor: 藤井亮至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简便、具有可以吸收线的扭曲的结构的带阀连接器。其具备:第一及第二连接器构件(1、2)和阀构件(12),所述第一及第二连接器构件(1、2)分别具有形成了成为液体流道的内腔(3、4)的连接器端子部(5、6)、及嵌合部(7、8)。第一及第二连接器构件各自的嵌合部相互嵌合结合并可相互旋转,阀构件收容在嵌合部上形成的阀收容部(11)中。面向阀收容部分别设置有阀按压部(14、15),在两个阀按压部之间夹持并按压阀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可以保持液体密封。作用在两个阀按压部与阀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处在使第一连接器构件与第二连接器构件可相互旋转的范围内。

    流体控制装置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74957A

    公开(公告)日:2005-09-28

    申请号:CN03819259.4

    申请日:2003-0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来自第1流体流路的液体可在规定的液压以上流通,其特征在于,该流体控制装置具有:中空的第1流体流路(21)和第2流体流路(22);具有在上述第1流体流路和第2流体流路之间形成的、横截面积比上述两流体流路的横截面积大的中空部的壳部(1);具有安装在上述第1流体流路与上述中空部连接的开口部的主体(31)和突出部(32)的同时,以弹性材料构成的阀部件(3)。通过使用该流体控制装置,可准确、安全地测定血压等压力,并且在结束输液回路的回流操作时,可迅速地将患者血压降到准确反映的压力值,同时可在比较低的压力范围内确保流量。

    医疗用混注口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02880C

    公开(公告)日:2005-05-25

    申请号:CN01140904.5

    申请日:2001-09-26

    Inventor: 藤井亮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39/045 Y10S604/905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在起动加注时也不使气泡停留在医疗用混注口内部、能对患者安全地进行输液和输血的医疗用混注口。具备:在中央部形成插入孔的盘状阀门(1),支承阀门(1)背侧面的中央部之外的周缘下部的底座(7),除了阀门(1)表侧面的中央部之外、至少覆盖阀门(1)的周缘上部并支承阀门(1)的罩子(2);罩子(2)的内侧缘端部形成嵌接孔(6),在将插入体插入嵌接孔时,插入体与嵌接孔嵌接、具有使插入体卡止在混注口上的卡止机构的作用,流路开口部的底面低于底座(7)内侧的底面。

    医疗用混注口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531980A

    公开(公告)日:2004-09-29

    申请号:CN200310119965.4

    申请日:1998-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39/045 A61M39/02

    Abstract: 一种在设置了送液路的医疗器械中能可靠地进行溶液的混注或从中抽取溶液的医疗用混注口。具有在中央部形成有插入孔的盘状阀(1)和除了阀(1)的正侧面中央部之外、至少覆盖阀(1)的周缘上部、并拘持阀(1)的帽(2),在帽(2)的中央上形成圆形的嵌合孔(6)作为使插入体卡止在混注口中的卡止机构,嵌合孔(6)可卡止地与插入体嵌合。

    留置针装置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34225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380028284.9

    申请日:201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留置针装置,外单元(101)具备具有内腔(24)的密封件(20)和固定在密封件的前端的软质的外针(30)。内单元(102)具备配置在密封件的内腔内的内衬套(40)、固定在内衬套的前端的硬质的内针(50)以及与内衬套的后端连接的软管(60)。内单元相对于外单元从内针贯通外针而从外针的前端突出的初始位置向内针收纳于密封件的内腔内的后退位置位移。处于初始位置的内单元固定于外单元,以便在将内单元配置在初始位置而进行穿刺时内单元不会由于内针受到的反作用力而朝向后退位置移动。

    针装置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65798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080052586.6

    申请日:2010-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5/36 A61M5/3293 A61M5/34 A61M25/0631

    Abstract: 在前端安装有针的内衬套(9)被收纳在筒状的主体(2)内。内衬套(9)具有:贯穿孔(22),在内衬套(9)的径向上贯穿;以及凹部(23a),形成在内衬套(9)的外周面(23)。在内衬套(9)的周向上,贯穿孔(22)的开口与凹部(23a)相连接。从贯穿孔(22)的开口流出的液体被限制成沿着凹部(23a)进行流动,从而促进了沿内衬套(9)的周向前进的液体的流动。由此,促进了内衬套(9)的周向上的气泡的排出,能够防止气泡滞留在内衬套(9)的外周面(2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