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35399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210073953.1
申请日:2012-03-2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B3/16
Abstract: 平原水库库底防渗土工膜的膜下反压的减压装置,在水库库底土工膜下面设有减压管网,特征是,减压管网由主管与滤管连接组成,滤管的管管璧上设置有吸水孔;主管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抽真空装置由离心泵、射流真空腔和循环水箱组成,并设置在库岸上。优化方案中还设有膜下压力自动监测和真空泵开启和关闭的自动控制系统,该自动控制系统中设有膜下压力传感器,膜下压力传感器的输出接自动控制系统的电脑,电脑控制真空泵的开启和关闭。本发明可以更好地保护平原水库库底土工膜防渗体的完整,同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和工程维护费用,为平原水库建设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新技术;拓展了抽真空技术在水利和岩土工程的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442421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364784.4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姜彦彬 , 何宁 , 李文轩 , 陈皓 , 梅聚福 , 张贤 , 黄宙晟 , 徐光明 , 任国峰 , 顾行文 , 周彦章 , 李登华 , 汪璋淳 , 何斌 , 张桂荣 , 钱亚俊 , 王国利 , 张中流 , 许滨华 , 梅世昂 , 闫志坤 , 姚明帅 , 张家胜 , 吴璐璐 , 张兴刚 , 蔡忍 , 王青青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IPC: E02D33/00
Abstract: 大直径管桩离心试验模型制作设备及其工作方法,设备包括在模型箱中切削刮平模型土样的装置、引孔取土装置及压桩回填装置,特征是:引孔取土装置采用以下结构:设有薄壁引孔取土管,薄壁引孔取土管由引孔限位环与引孔导向限定位置;薄壁引孔取土管的上端通过转接头及真空吸嘴连接真空泵;引孔取土装置还设有能够插入薄壁引孔取土管内的通气细管,通气细管的位置由细管限位环限定,通气细管的下端垂直地固定有弧形削片;通气细管的上端通过真空吸嘴连接真空泵。本发明可在常重力场下以最小扰动地基土的情况下完成土样刮平、引孔取土、插桩和回填操作,并在高重力场预固结后完成桩土接触相似模拟,尤其适用于饱和软黏土地基大直径管桩离心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3195043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10112312.7
申请日:2013-04-0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Inventor: 何斌 , 陈生水 , 何宁 , 李登华 , 汪璋淳 , 钱亚俊 , 吕忠达 , 王百林 , 王国利 , 周彦章 , 张桂荣 , 孙汝建 , 仲深意 , 孙小春 , 杨建国 , 关秉洪
Abstract: 测量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可伸缩沉降、测斜管,由沉降、测斜测量管、底盖,及接头管组成。特征是接头管采用可自由伸缩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由两根子管和一根母管组成,两根子管外管壁上开有滑槽,母管内管壁的固定销卡在子管的滑槽处;子管两头通过定位销分别与沉降、测斜测量管螺旋连接。本发明在土体发生较大位移变形时能保证沉降管、测斜管随着土体的变形而变形,从而减少沉降管或测斜管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力,降低卡管或折断的可能性,各个部件之间能有效的阻止泥沙、水进入;可自由伸缩接头管和沉降管、测斜管之间,安装时直接拧紧即可,埋设安装很方便,对安装人员技术要求低,极大的减少安装时间。本发明加工简单,也容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3953025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201969.5
申请日:2014-05-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Abstract: 测量深厚软土或覆盖层分层沉降的设备及其设置方法,在钻孔中埋设有沉降观测管,该沉降观测管内设有导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由若干根普通导杆与不锈钢导杆连接而成,其中,在要测量分层沉降的地方采用不锈钢导杆;所述导杆底部安装有锚固头,该锚固头和导杆密封连接,同时该锚固头的一段和沉降观测管紧密连接;所述导杆顶部安装有导杆密封盖,该密封盖上设有出线器;所述不锈钢导杆内部设有干簧管-电阻传感元件;所述干簧管-电阻传感元件的数据线在导杆顶部的出线器前汇集成一根数据电缆,并通过所述出线器引出与外部电信号接收读数仪连接;在沉降观测管外需要测量分层沉降的地方套装有磁环。本发明安装、测量简单,且可实现自动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196416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084064.X
申请日:2013-03-1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坝内部变形的机器人监测方法和监测系统,该方法通过在大坝内部铺设一条专用测量管道并利用机器人携带测量设备在管道内行走同时完成对大坝内部变形的监测;本发明的监测系统提供一种直接测量方式,利用测量机器人直接进入埋设于大坝内部的专用测量管道内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实时地传输至外部的监控系统,可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实时性,克服间接测量带来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3195043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12312.7
申请日:2013-04-0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宁波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Inventor: 何斌 , 陈生水 , 何宁 , 李登华 , 汪璋淳 , 钱亚俊 , 吕忠达 , 王百林 , 王国利 , 周彦章 , 张桂荣 , 孙汝建 , 仲深意 , 孙小春 , 杨建国 , 关秉洪
Abstract: 测量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可伸缩沉降、测斜管,由沉降、测斜测量管、底盖,及接头管组成。特征是接头管采用可自由伸缩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由两根子管和一根母管组成,两根子管外管壁上开有滑槽,母管内管壁的固定销卡在子管的滑槽处;子管两头通过定位销分别与沉降、测斜测量管螺旋连接。本发明在土体发生较大位移变形时能保证沉降管、测斜管随着土体的变形而变形,从而减少沉降管或测斜管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力,降低卡管或折断的可能性,各个部件之间能有效的阻止泥沙、水进入;可自由伸缩接头管和沉降管、测斜管之间,安装时直接拧紧即可,埋设安装很方便,对安装人员技术要求低,极大的减少安装时间。本发明加工简单,也容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268016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93529.0
申请日:2012-06-1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L19/08
Abstract: 记录灾害发生时孔隙水压力突变过程的方法及其监测装置:⑴预置孔隙水压力突变阈值参数,以此判断是否发生“突变”;⑵没有“突变”时仪器工作在“监测模式”:仅对孔隙水压力进行监测,不采集保存数据;⑶一旦检测到孔隙水压力变化超过“突变阈值”,即转换到“数据采集模式”;⑷进入“数据采集模式”:对突然变化的孔隙水压力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大量数据保存在仪器内部存储单元,同时向上位机发送数据和孔隙水压力“突变”报警信息;⑸直至孔隙水压力平稳时停止数据采集,并转换到“监测模式”;⑹重复以上步骤⑴-⑸,如此循环。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捕捉瞬间孔隙水压力变化、自动记录,灾害中不会停止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1915552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37688.7
申请日:2010-07-2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光纤光栅测量土工格栅变形和受力的方法,包括采用结构胶和捆扎方式将应变传感光纤与被测土工格栅的经栅或纬栅连接在一起;在被测土工格栅的经栅或纬栅的相邻经栅或纬栅上铺设温度补偿传感光纤;制作传感光纤铠装结构;被测土工格栅上传感光纤铺设完成后采用胶条包裹铺设传感光纤的土工格栅的经栅或纬栅;将铺设好传感光纤并完成保护结构的土工格栅铺设安装到位,传感光纤光栅一端引出连接好光纤跳线接头以备进入分布式光纤测量系统。本发明简便易行、成本低,能够准确测量土工格栅的变形和受力,测量精度满足工程实际测量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884707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810675777.6
申请日:2018-06-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9B9/00
Abstract: 用于抢险演练的土体裂缝诱发装置及其方法,装置由两层填土构成,其中,下部填土采用粉砂;上层覆土采用黏性土,一侧现边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填土的侧面设有垂直支护钢板;上层覆土黏土层的底面采用踏步钢板支撑,垂直支护钢板于踏步钢板之间形成的空间设置有抽屉式裂缝诱发装置;所述抽屉式裂缝诱发装置中的抽屉,埋设在所述下部填土中,其一端靠近垂直支护钢板;该垂直支护钢板的对应部位设有抽屉口。本发明灵活性和安全性高。可重复利用、高效快捷。试验过程中,抽屉高程以下土体基本不受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958179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710231096.6
申请日:2017-04-1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何宁 , 钱亚俊 , 周彦章 , 何斌 , 张桂荣 , 王国利 , 李登华 , 汪璋淳 , 李东兵 , 许滨华 , 姚明帅 , 姜彦彬 , 张中流 , 黄宙晟 , 梅聚福 , 张贤 , 方涛 , 刘中仪 , 吴璐璐 , 张家胜
Abstract: 减缓城市内涝的道路结构及其建造方法,在基础地基上自下而上设有路基、路基垫层和路面结构面层,在道路两侧设有隔离带,所述道路两侧隔离带的周边设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石采用透水路沿石;在所述道路两侧隔离带的下面设有碎石竖向排水体;在该碎石竖向排水体与所述下部基础之间,设有碎石水平排水层,该碎石水平排水层宽度覆盖待建道路路基的全宽度范围。当道路中间设有花坛隔离带时,该花坛隔离带的下面同样设有碎石竖向排水体;花坛隔离带周边的路沿石也采用透水路沿石。本发明可以将降雨在路面形成的地表径流通过路沿石上槽(洞)迅速排入下部的竖向排水体,并通过路基下部水平排水体快速排入道路下部可蓄水土壤中,较好实现缓解城市内涝之功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