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竹叶生物质炭增加亚热带人工林土壤甲烷吸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66217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282916.5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竹叶生物质炭增加亚热带人工林土壤甲烷吸收的方法,包括(1)竹叶用水洗涤后,取含水量为20%的竹叶粉碎得到竹叶粉末,竹叶粉末密封保存;(2)竹叶粉末在封闭的限氧热裂解炭化炉中,500-550℃条件下,热裂解炭化得到竹叶生物质炭,竹叶生物质炭经磨碎、过筛后,得到竹叶生物质炭颗粒;(3)将竹叶生物质炭颗粒施加到亚热带人工林土壤表面,通过人工或机械翻耕的方式翻耕,使竹叶生物质炭颗粒混合于0-20cm的土层;测试土壤CH4吸收通量,周期为一年。与未施用竹叶生物质炭颗粒的土壤相比,本发明可以使亚热带板栗人工林土壤CH4的吸收能力至少提升29.7%。

    森林土壤N2O排放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38741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010231650.9

    申请日:2010-07-20

    Abstract: 一种测定森林土壤N2O排放量的测定方法,经过如下五个步骤:一是样点的选择,二是土壤样品的采集,三是土壤水溶性氮即DON的含量测定,四是线性关系的建立,森林土壤N2O排放量与DON的线性关系函数式为:Y=0.0435X-0.1361,五是森林土壤N2O排放量的实测,根据拟测森林土壤中DON的含量(单位mg·kg-1),代入上述的函数关系式,作该式中X的量,求出Y值,即为森林土壤N2O排放量,单位mg·m-2·h-1。本发明通过测定土壤水溶性氮来计算森林土壤N2O排放量,与静态箱法相比,减少野外工作量,降低了测定成本,且可进行批量分析,提高测定的工作效率,所得数值误差范围小,可靠性较好。

    一种农田沟渠用生态拦截沉泥装置及其维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2666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110422956.0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田沟渠用生态拦截沉泥装置及其维护方法,包括透水坝,沉泥组件;所述透水坝置于沟渠中,所述透水坝为中空的箱体结构,内部容纳有吸附材料;所述透水坝沿水流方向具有透水能力;所述沉泥组件位于透水坝的上游,紧靠透水坝设置,包括沉泥底板,沉泥袋,所述沉泥底板上设置有沉泥袋,所述沉泥袋上连接有沉泥袋挂绳,所述沉泥袋挂绳伸至沟渠水面以外。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维护的生态拦截沉泥装置,使之具有长期稳定的拦截净化效果,透水坝具有质量轻、易于生产、成本可控等优点,优化了沉泥池的结构使得沉泥的清理只需拖拽装置的拉绳即可,不仅减少了沉泥池建造的施工量,还实现了沉泥池内泥沙的快速清理。

    一种减少氮磷流失的沼液绿色还田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1240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67884.2

    申请日:2022-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氮磷流失的沼液绿色还田装置及其方法。所述减少氮磷流失的沼液绿色还田装置包括储存池;除杂机构,所述储存池的顶端安装所述筒体,所述筒体与所述螺塞之间螺纹连接;过滤机构,所述筒体的一端安装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安装所述固定网,且所述固定网的内部安装所述第二纱布层;所述固定套与所述进料管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套的侧壁分别安装所述橡胶垫和所述拉杆,具有弹性的所述橡胶垫与所述第二纱布层之间滑动连接,且所述拉杆与所述固定块之间滑动连接;调节机构;防堵机构;提取机构。本发明提供的减少氮磷流失的沼液绿色还田装置及其方法具有减少氮磷径流流失、提高沼液固液分离效率的优点。

    一种沼液定期定量还田智能化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9843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490431.5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沼液定期定量还田智能化控制系统,属于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领域。该沼液定期定量还田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沼液件、控制件。本发明中的系统集成度较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在移动端APP上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远程监控沼液的施用,可精准控制沼液的施用时间和施用量,降低沼液还田消纳时的养分流失负荷,提升沼液施用的便捷性和科学性,在沼液还田消纳上实现合理控制消纳量、消纳批次以及消纳时间,采取少量多次的消纳方式,积极应用现代化的自动控制和物联网技术提高沼液还田的便捷性,帮助从业人员科学施肥和精细化管理,促进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

    一种毛竹林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的间接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3861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097280.5

    申请日:2019-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土壤呼吸组分测定领域,公开了一种毛竹林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的间接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样地;(2)土壤呼吸速率测定;(3)采集土壤样品和测定土壤样品参数;(4)建立线性关系;(5)测定土壤相关参数,计算毛竹林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本发明选取5个因素建立了土壤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速率的间接测定方法,与目前常用的利用LI-8100碳通量测量系统直接测定土壤呼吸组分的方法相比,数值偏差范围较小(正负偏差在10%之内),且此间接测定方法具有野外工作量较少,测定成本较低,对仪器配置和操作技术要求较低等优点。

    一种用于对土壤养分异质性根际响应行为研究的分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4716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150132.7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一种用于对土壤养分异质性根际响应行为研究的分根装置,属于植物营养技术领域。包括分根根箱,分根根箱中间设置分根固定板将植物根系分成左右两部分,分根固定板两侧的根系上分别设置根系分泌物收集器。上述一种用于对土壤养分异质性根际响应行为研究的分根装置,通过设置分根固定板,利于植物地上部的定植和根系分拨;通过根系分泌物收集器,定期进行分根两侧的根系分泌物收集,实现根系分泌物的动态监测;通过固定于根箱各个分室底部的通气孔进行通气,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通过分区的分根根箱,将土壤分成不同区域,便于分区取样,研究根际土壤环境变化。

    一种提高竹林植硅体封存有机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96475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509104.5

    申请日:2014-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竹林植硅体封存有机碳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土壤植硅体封存有机碳(PhytOC)能力的技术,通过技术的实施,增强了竹林生态系统植硅体封存有机碳的能力,同时提高了竹笋产量。根据对比研究,该技术的实施土壤PhytOC积累速率为75-85kg·C·ha-1·yr-1,远大于已知的全球土壤稳定碳平均积累速率24kg·C·ha-1·yr-1。另外实施该技术,竹笋产量显著提高,是对照的2.2-3.5倍。

    亚热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间接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04720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557708.2

    申请日:2013-11-11

    Abstract: 一种亚热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间接测定方法,按如下五个步骤进行:一是因素的确定,确定影响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四个关键因素,分别为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二是野外测定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速率、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三是建立关系式;四是依据关系式测定相关参数;五是依据关系式和实测得到的数据,计算土壤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速率。本方法与其他以单一影响因素建立的相对测定方法相比,提高了可靠性;与静态箱法相比,数值偏差范围较小,减少了野外工作量,降低了测定成本,显著提高了测定效率。

    毛竹林碳汇能力的测定与提高碳汇能力的配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49420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175244.X

    申请日:2011-06-24

    Abstract: 一种毛竹林碳汇能力的测定与提高碳汇能力的配肥方法,按如下六个步骤进行:一是试验设计,对毛竹林样地进行选择,试验小区的设定和处理,再进行取样、测定和计算;二是毛竹林年呼吸碳排放总量的测定与计算,进行土壤呼吸速率的测定、温室气体CO2排放通量的计算、土壤年累积呼吸中CO2排放总量的计算和无根呼吸的土壤CO2排放量的确定;三是毛竹林植被碳贮量的测定与估算;四是土壤碳贮量的测定与计算;五是毛竹林年净固碳量的计算;六是提高毛竹林碳汇能力的最佳配肥方案。按本方法得出的最佳配肥方案进行施肥,能显著提高毛竹林的碳汇能力,为解决大气CO2浓度增加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提供了一种有效又切实可行的新方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