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柜局放检测设备用防护罩

    公开(公告)号:CN219142900U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22973909.8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关柜局放检测设备用防护罩,其包括吸附环、防护罩、防尘塑料膜,吸附环为圆环形,其上固定有防护罩,其下底面设有吸铁石槽,防护罩是上底面为弧面的圆柱体,由细钢丝编制而成,其将超声波传感器部分包裹在内部,其内壁面贴有一层防尘塑料膜,其弧面形上底面中间位置设有进线孔,吸铁石槽为圆柱形内凹槽,有六个,其内嵌有圆形吸铁石,圆形吸铁石可将吸附环吸附固定在开关柜门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其安装拆卸方便,能有效防止发生局部放电时因超声波传感器部分荷电而发生损坏问题,提高了开关柜局放检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一种MOV避雷器相间在线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824499U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20171467.2

    申请日:2022-0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MOV避雷器相间在线监测装置,其包括安装底板、长方体外壳、上盖、中间隔板、下隔板、上隔板、MOV避雷器、信号防雷器、充电电池结构、电源防雷器、电源切断器、中央处理器、滤波器、无线网络结构、监测器,安装底板上安装有长方体外壳、下隔板,上盖安装在长方体外壳上,长方体外壳内部被中间隔板、下隔板、上隔板分割为避雷器室、信号防雷室、电源室、电气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其监测设备安装于密闭空间内,能有效防止雨水等的腐蚀和昆虫对设备的影响,提高了避雷器在线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各电子设备分不同的空间安装,能有效避免彼此间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准确性。

    一种定量检漏仪的壳体防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8464377U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221073696.7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量检漏仪的壳体防护结构,其包括显示屏保护壳部、手持头保护壳部、挂绳,显示屏保护壳部底面与手持头保护壳部上底面连接,其正面设有显示包边条,其四个倒角处分别设有显示包边保护角边,其背面设有显示散热口、上保护条、中间保护条,其上底面设有数据槽口,手持头保护壳部为倒角处理的长方体形,其正面设有手持包边条,其位于下方的两个倒角处分别设有手持包边保护角边,其背面设有下保护条、手持散热口,下底面固定有挂绳扣,其左侧面设有磨砂手持层,其右侧面设有磨砂手持层、充电槽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其结构轻巧,通过保护壳体可增加气体定量检漏仪的抗摔性,使气体定量检漏仪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安全可靠。

    一种避雷器现场测试装置
    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846476U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21014880.4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雷器现场测试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上盖、背带,装置主体为正方体形,其包括主体外壳、控制平板、散热风扇及安装于主体外壳内部的蓝牙结构、断路器、电池、中央处理器、电压升压结构、避雷器检测结构、存储器、电机结构、收线轮,其下底面靠近四个角的位置分别设有支撑脚,其位于装置上盖正下方,其正面通过固定锁与装置上盖连接,背面通过连接合页与装置上盖连接,其左右侧面分别设有背带扣,背带两端分别安装在背带扣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其结构合理,移动方便,操作简单,控制结构和测试主体结构可分离,工作人员可以远离测试结构主体进行检测操作,大大提高了测试过程的安全性。

    一种管线探测仪接收装置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748122U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21403699.8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线探测仪接收装置,其包括接收处理结构、移动伸缩杆、移动滑轮结构、接收伸缩杆、信号接收器、安装块,移动伸缩杆一端连接安装块,另一端连接移动滑轮结构,接收伸缩杆下端连接有信号接收器,顶端连接有接收处理结构,接收处理结构安装在安装块上,其包括接收处理器、提手结构、处理结构安装台为、处理器安装卡条,接收处理器包括信号接收器外壳及安装于信号接收器外壳内的充电电池结构,信号处理器,处理器,存储器,A/D转换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其结构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性强,设备高度可调节,适合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使用过程中不用弯腰,提高了设备使用体验,探测过程更高效。

    一种基于微安级的电流互感器

    公开(公告)号:CN216487587U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21157498.4

    申请日:2021-05-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安级的电流互感器,其包括互感器外壳1、风机5、外接线端7、安装底座8、风机罩9、接线端罩10及安装于互感器外壳1内部的电气结构2、集气罩3、冷光LED灯4、摄像头6,电气结构2包括微安级电流互感器14、电源转换器15、ADC信号转换器16、微处理器17、无线网络传输结构18、安装板19、存储器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其结构合理,运行稳定,散热性能良好,且进入设备内部的空气都经过过滤,能有效避免空气中粉尘对电路设备的影响,延长了设备寿命。

    一种多气体混合控制装置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458102U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21336806.X

    申请日:2021-06-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气体混合控制装置,其包括装置安装板、进气气路、混合器、加热器、出气调压结构、控制结构、混合单通阀,进气气路通过不锈钢管与混合器连接,其包括进气口、进气调压结构、进气前单通阀、质量流量计、进气后单通阀,混合器为高强度不锈钢结构,其包括混合室、粗混合室、出气室,其通过不锈钢管与混合单通阀连接,加热器通过不锈钢管与出气调压结构、混合单通阀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其运行稳定,气密性好,安全性高,能同时控制对四路高压气体进行混合,原料气体输入量进准,混合效果好,自带加热和调压功能,能智能控制输出指定温度和压力的混合气体。

    一种可移动式红外测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893789U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21788394.3

    申请日:2021-08-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红外测温装置,其包括移动车、设备箱、拍摄结构、测温结构、控制器、液压机,移动车上方安装有设备箱,设备箱上底面安装有拍摄结构、测温结构、液压机,其包括拍摄结构外壳、前摄像头、前大灯、天线、红外测温器、图像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无线信号发射接收器、充电电池结构、存储器,拍摄结构包括摄像旋转结构、摄像伸缩杆、摄像部,测温结构包括测温旋转结构、测温伸缩杆、前伸缩杆安装头、前伸缩杆、测温探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其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能到达人不能到达的设备内部进行测温工作,且能拍摄设备内部画面,方便设备维护人员通过对设备内部结构画面进行分析诊断,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一种地下管线检测光纤光栅传感器检测头

    公开(公告)号:CN215728883U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22013985.X

    申请日:2021-08-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管线检测光纤光栅传感器检测头,其包括检测头本体,检测头本体安装在连接结构的连接头上,其包括连接固定夹头、外保护壳、安装隔板、下端口连接部、光纤光栅传感器检测头、连接固定卡、保护套安装部,连接固定夹头为硬质塑料制成,其套在外保护壳上,包括连接环、下卡环、上螺纹环,外保护壳包括保护套螺纹连接部、保护套、橡胶保护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无需专业工具,手动即可安装,且固定牢固不易脱落,在光纤光栅传感器检测头外还设置有保护套和橡胶保护层对其进行保护,在设备受到撞击时光纤光栅传感器检测头也不易损坏。

    一种模块式的配气装置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693586U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21910962.2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式的配气装置,其包括配气结构本体、支撑脚,配气结构本体为长方体形,其包括外壳、PLC控制模块、密封隔板、集气罩、处理器电路、配气结构、输出电源、气体风机、气压检测气,配气结构包括气体加热器、进气结构、气体温度检测器、气体混合塔,支撑脚有四个,分别安装于配气结构本体下底面靠近四个角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其具有结构简单、实施成本低、通用性强、使用灵活方便的优点,自带集气罩装置,若有泄漏气体,能迅速收集泄漏气体并排出到实验室外,大大提高了配气过程的安全性,且能对配置后的混合气体进行降温或加热,提高了其实用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