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薄片的制造方法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23097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80046193.1

    申请日:2016-08-23

    Abstract: 一种凹凸薄片的制造方法,包括:拉伸工序,使用拉伸装置对第一无纺布(2)实施第一和第二拉伸加工,该拉伸装置包括中央辊(410)和多个压入辊(420、430),中央辊(410)包括具有由大径凸部和小径凹部构成的凹凸的拉伸加工部(411)和位于其两侧且包括无纺布保持机构的非拉伸加工部(412),多个压入辊包括将无纺布压入拉伸加工部的小径凹部内的大径凸部;和接合工序,通过热将第二无纺布(3)接合于形成为凹凸形状的第一无纺布(2),在拉伸工序中,一边利用无纺布保持机构保持第一无纺布(2)的两侧部一边对第一无纺布(2)进行利用第一压入辊(420)的第一拉伸加工和利用第二压入辊(430)的、压入深度比第一拉伸加工深的第二拉伸工序。

    凹凸薄片的制造方法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23097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80046193.1

    申请日:2016-08-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C3/06

    Abstract: 一种凹凸薄片的制造方法,包括:拉伸工序,使用拉伸装置对第一无纺布(2)实施第一和第二拉伸加工,该拉伸装置包括中央辊(410)和多个压入辊(420、430),中央辊(410)包括具有由大径凸部和小径凹部构成的凹凸的拉伸加工部(411)和位于其两侧且包括无纺布保持机构的非拉伸加工部(412),多个压入辊包括将无纺布压入拉伸加工部的小径凹部内的大径凸部;和接合工序,通过热将第二无纺布(3)接合于形成为凹凸形状的第一无纺布(2),在拉伸工序中,一边利用无纺布保持机构保持第一无纺布(2)的两侧部一边对第一无纺布(2)进行利用第一压入辊(420)的第一拉伸加工和利用第二压入辊(430)的、压入深度比第一拉伸加工深的第二拉伸工序。

    清扫工具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75307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180009066.1

    申请日:2011-0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L13/254 A47L13/256 B25G1/04

    Abstract: 基体(15)的下表面具备波形凹凸面部(19),该波形凹凸面部(19)在俯视时与利用清扫工具主体(11)进行清扫的规定方向(X)垂直的方向(Y)的截面为峰部(17)和谷部(18)交替连续配置的波形截面形状。波形凹凸面部(19)的谷部(18)具有倾斜谷部(18a),该倾斜谷部(18a)的端部在基体(15)的与规定方向(X)相对的边部(15a)开口,并且相对规定方向(X)倾斜地延伸设置,伴随被清扫面的擦拭对向清扫片(13)附着的灰尘等附着物在倾斜方向进行引导。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9078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0710300198.5

    申请日:2007-12-19

    Abstract: 本发明的正面片材(10)用于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面,相互层叠的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局部地热熔融粘合而形成了热熔融粘合部(4)。第1无纺布(1)的热熔融粘合部(4)以外的部分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而形成了许多凸部(5)。凸部(5)和热熔融粘合部(4)交替并成列配置,且该列配置成多列,至少一部分所述凸部(5)在第1无纺布(1)的纤维取向方向(X方向)的一端部或两端部上具有纤维密度低于该纤维取向方向的中央部(5a)的纤维密度的纤维稀疏部分(5b)。

    吸收性物品用的正面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9078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710300198.5

    申请日:2007-12-19

    Abstract: 本发明的正面片材(10)用于吸收性物品的肌肤接触面,相互层叠的第1无纺布(1)和第2无纺布(2)局部地热熔融粘合而形成了热熔融粘合部(4)。第1无纺布(1)的热熔融粘合部(4)以外的部分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而形成了许多凸部(5)。凸部(5)和热熔融粘合部(4)交替并成列配置,且该列配置成多列,至少一部分所述凸部(5)在第1无纺布(1)的纤维取向方向(X方向)的一端部或两端部上具有纤维密度低于该纤维取向方向的中央部(5a)的纤维密度的纤维稀疏部分(5b)。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