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元件、电致变色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98926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82545.2

    申请日:2019-12-27

    Inventor: 彭明镇 王晓安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电致变色元件、电致变色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该电致变色元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有导光件及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环绕导光件,使得导光件对应于电致变色元件的不变色区域,而电致变色材料能够形成环状的变色区域。由于导光件具有透光性能,而电致变色材料具有通电变深色、断电变透明的可逆变性,使得电致变色材料与导光件相互配合能够改变电致变色元件的透光区域的大小,以在电致变色元件用作摄像头的光圈时,摄像头的光圈的实际大小可变化,以形成可变光圈,从而代替相关技术中的机械式光圈。

    电子设备、电致变色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3714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480709.8

    申请日:2020-12-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致变色模组及其制作方法;该电致变色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组装板和第二组装板;第一组装板和第二组装板分别设有第一金属走线和第二金属走线;第一组装板设有与第一金属走线连接的第一走线引出端以及与第一金属走线相邻且间隔设置的第二走线引出端,第二组装板设有与第二金属走线连接的走线连接端;走线连接端与第二走线引出端电性导通连接;走线连接端的部分区域设置有补强层。该电致变色模组通过在走线连接端与第二金属走线连接的区域上设置补强层,可以提高走线连接端与第二金属走线的连接可靠性,避免出现裂纹甚至断裂的情况发生,进而保证两侧金属走线的可靠导通以及防止静电击穿。

    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442396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31484.2

    申请日:2020-11-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具有变色功能的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该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包括:若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第一状态,则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所述第一状态为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若所述电压小于等于第一电压,则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控制电压;调整所述电压至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上色状态或所述褪色状态,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控制电压。本申请通过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以起到保持电致变色模组的上色或褪色状态。

    电致变色膜及其制备方法、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467148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0249646.9

    申请日:2020-03-31

    Inventor: 袁广中 彭明镇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膜,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颜色纹理层,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颜色纹理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表面,和/或所述颜色纹理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表面,所述颜色纹理层包括颜色层和纹理层中的至少一层。通过设置颜色纹理层,使得电致变色膜的外观效果多样化,提升外观表现力。本申请还提供了该电致变色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包括该电致变色膜的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683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55631.7

    申请日:2021-06-11

    Inventor: 彭明镇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体、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体,第一导电层具有至少两个彼此间隔的导电图案,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隔绝体,隔绝体沿相邻导电图案之间的间隔区域设置,并至少用于将电致变色层分隔成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变色区域。本申请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对第一导电层进行图案化处理,并沿相邻导电图案之间的间隔区域设置隔绝体,隔绝体将电致变色层分隔成彼此独立且与导电图案对应的变色区域,不仅使得电致变色器件能够实现“多区域变色”,还能够阻隔电致变色层中电致变色材料的横向迁移,进而避免相邻变色区域之间出现“串色”等不良现象。

    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379554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73222.2

    申请日:2020-11-13

    Inventor: 彭明镇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电致变色器件、壳体和电子设备。该电致变色器件包括:透明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电致变色层;封框胶环绕电致变色层并将电致变色层密封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并限定出电致变色区域;第一基板朝向电致变色层的一侧具有第一电极层,第二基板朝向电致变色层的一侧具有第二电极层,封框胶具有开口,所述电致变色区域内与所述开口对应处具有档胶坝,所述档胶坝延伸的方向平行于所述封框胶具有所述开口的边缘延伸的方向。由此,该电致变色器件在镜头闲置时呈现着色状态,保持壳体整体的外观一致性,适合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以实现在镜头闲置时对其进行隐藏的功能。

    电子设备、壳体、电致变色模组及其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47827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924398.3

    申请日:2020-09-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封装方法,所述封装方法包括:提供一层叠结构;其中,所述层叠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导电层、变色材料层、第二导电层、第二基板;在所述层叠结构上形成凹槽;其中,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变色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一导电层;在所述凹槽内形成密封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模组封装方法,工艺上简便可行,形成的胶框结构封装可靠性高,并且和前段工艺柔性电致变色膜材(半成品)工艺兼容。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变色介质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10308602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464703.2

    申请日:2019-05-30

    Inventor: 彭明镇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介质材料,所述电致变色介质材料包括溶剂以及溶质,所述溶质包括阳极电活性化合物以及阴极电致变色化合物;所述阳极电活性化合物与所述阴极电致变色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1~1:2。本申请所提供的电致变色介质材料性能较佳,能够较好的兼顾变色速度、透明态透过率、着色态透过率以及对比度。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电致变色元件、电致变色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1426993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2446909.0

    申请日:2019-12-27

    Inventor: 彭明镇 王晓安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电致变色元件、电致变色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该电致变色元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有导光件及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环绕导光件,使得导光件对应于电致变色元件的不变色区域,而电致变色材料能够形成环状的变色区域。由于导光件具有透光性能,而电致变色材料具有通电变深色、断电变透明的可逆变性,使得电致变色材料与导光件相互配合能够改变电致变色元件的透光区域的大小,以在电致变色元件用作摄像头的光圈时,摄像头的光圈的实际大小可变化,以形成可变光圈,从而代替相关技术中的机械式光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851364U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21925763.4

    申请日:2020-09-04

    Inventor: 彭明镇 袁广中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透明盖板、电致变色层以及水氧阻隔部;所述电致变色层位于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水氧阻隔部之间,一胶框位于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水氧阻隔部之间,且围设于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周围以密封所述电致变色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通过在电致变色模组的上平面、下平面以及四周,分别通过透明盖板、水氧阻隔部以及胶框形成密封,可以很好的阻止水汽侵入。水氧阻隔部的水氧阻隔性能良好,并且水氧阻隔部以及透明盖板分别与封装胶框的粘接良好,可以阻止水氧从边缘界面侵入。该壳体的封装可靠性高,壳体整体比较轻薄,封装边框较窄,可以满足手机等电子产品应用条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