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22743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780073953.2
申请日:2017-05-30
Applicant: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损电动吸尘器的便利性地产生用于使除尘机构工作的驱动力的电动吸尘装置。电动吸尘器具备:一次尘埃容器,蓄积被电动吸尘器吸入的尘埃;过滤器,从被一次尘埃容器吸入的空气中将尘埃过滤分离;以及除尘机构,对附着于过滤器的尘埃进行除尘。站(2)具备产生除尘机构的驱动力的驱动源(149)。
-
公开(公告)号:CN106687019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580044535.1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Abstract: 电动吸尘器(1)具备:自主型清扫单元(2),自主地在被清扫面上移动,对尘埃进行捕集;和机座单元(5),与自主型清扫单元(2)流体地连接自如。自主型清扫单元(2)具备:容器主体(38),对自主型清扫单元(2)所捕集的尘埃进行蓄积,具有设置有废弃口(41)的底壁(132);以及废弃盖(42),对废弃口(41)进行开闭。机座单元(5)具备:尘埃移送管(25),连结于废弃口(41);二次尘埃容器(68),对通过尘埃移送管(25)从容器主体(38)废弃的尘埃进行蓄积;和二次电动送风机(69),经由二次尘埃容器(68)在尘埃移送管(25)中产生吸入负压。在容器主体(38)的底壁(132)的内表面(132a)至少设有一个凹凸形状的通风路(133),该通风路(133)通过二次电动送风机(69)所产生的负压,使空气在容器主体(38)内的尘埃(D)的下方流通。
-
公开(公告)号:CN106470584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580035831.5
申请日:2015-07-02
Applicant: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IPC: A47L9/28
Abstract: 提供能够有效利用朝尘埃排出位置移动的自主型扫除单元的推进力而将自主型扫除单元内的尘埃容器和站单元流体连接的电动吸尘器。自主型扫除单元(2)具备:主体壳体(11);以及具有设置于主体壳体(11)并蓄积自主型扫除单元(2)捕集的尘埃的容器主体(38)、废弃容器主体(38)内的尘埃的废弃口(41)、以及对废弃口(41)进行开闭的废弃盖(42)的一次尘埃容器(12)。站单元(5)具备:与一次尘埃容器(12)的废弃口(41)连结的尘埃输送管(25);在自主型扫除单元(2)返回的途中勾挂于废弃盖(42)并将废弃盖(42)打开从而使废弃口(41)和尘埃输送管(25)流体连接的杆(26);以及蓄积通过尘埃输送管(25)而从一次尘埃容器(12)废弃的尘埃的二次尘埃容器(68)。
-
公开(公告)号:CN106470584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80035831.5
申请日:2015-07-02
Applicant: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IPC: A47L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7L9/2873 , A47L9/1409 , A47L9/28 , A47L9/2884 , A47L9/2894 , A47L2201/022 , A47L2201/024 , A47L2201/04
Abstract: 提供能够有效利用朝尘埃排出位置移动的自主型扫除单元的推进力而将自主型扫除单元内的尘埃容器和站单元流体连接的电动吸尘器。自主型扫除单元(2)具备:主体壳体(11);以及具有设置于主体壳体(11)并蓄积自主型扫除单元(38)内的尘埃的废弃口(41)、以及对废弃口(41)进行开闭的废弃盖(42)的一次尘埃容器(12)。站单元(5)具备:与一次尘埃容器(12)的废弃口(41)连结的尘埃输送管(25);在自主型扫除单元(2)返回的途中勾挂于废弃盖(42)并将废弃盖(42)打开从而使废弃口(41)和尘埃输送管(25)流体连接的杆(26);以及蓄积通过尘埃输送管(25)而从一次尘埃容器(12)废弃的尘埃的二次尘埃容器(68)。(2)捕集的尘埃的容器主体(38)、废弃容器主体
-
公开(公告)号:CN212234312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890000999.1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Inventor: 村田博光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纳作业容易的电动吸尘器。电动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风路体(22)、第一卡定部(42)、以及第二卡定部(47)。风路体(22)具备软管体(26)和手边操作部(28)。软管体(26)的一端侧与吸尘器主体(13)连接。手边操作部(28)位于软管体(26)的另一端侧。第一卡定部(42)设置于软管体(26)与手边操作部(28)的一方,且沿着轴向。第二卡定部(47)能够在软管体(26)与手边操作部(28)的另一方嵌合第一卡定部(42)。第二卡定部(47)设置为比第一卡定部(42)的宽度宽的圆弧状,以使第一卡定部(42)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