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7818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011402311.2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线路各节点三相电流采样数据,对采样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将提取的特征数据,输入预训练的自适应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输出故障节点间的故障线路相别;对故障线路采用双端故障定位,得到故障节点间故障线路的故障位置;其中,自适应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已知故障线路相别作为样本标签,各节点三相电流采样数据的特征数据作为样本输入,进行训练后得到。该方法通过自适应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缩短在线诊断时间,同时无需通过频率、故障位置、过渡电阻评估故障线路相别,从而受系统频率、故障位置、过渡电阻等因素影响小。能够避免只采用故障测距法在复杂输电故障检测中定位精度低的问题。

    一种区域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5310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040928.1

    申请日:2016-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主动配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配网控制层、微电网控制层和过程层;过程层包括一次设备的测控终端;微电网控制层包括微网协调控制器;配网控制层包括:主动配电网运行调度模块和微电网调度与评估模块;微电网调度与评估模块用于根据离网微电网内测控终端的运行数据制定离网微电网的调度计划指令;主动配电网运行调度模块用于根据配电网DG测控终端、配电测控终端以及并网微电网内测控终端的运行数据制定主动配电网的调度计划指令。本发明通过测控终端的运行数据制定调度计划指令,对一次设备进行能量的协调控制,以保证区域主动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527134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562145.4

    申请日:2017-07-1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配电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配电变压器的历史数据;若所述历史数据有缺失,则对所述历史数据进行处理,以获取历史处理数据;根据所述历史处理数据,设定与所述配电变压器相对应的数据权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电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历史数据得到与所述配电变压器的数据权重,从而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得到所述配电变压器的实时状态,能够实现对配电变压器故障的提前预警,从而提高配电变压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11080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410101768.4

    申请日:2004-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它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及通讯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连接有显示设备及打印设备;系统管理计算机通过其内部系统总线连接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包括智能通讯卡、以太网卡及调制解调器,智能通讯卡连接有串行总线并通过串行总线连接输入/输出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包括开入量采集模块及开出量输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模拟量采集模块。本发明能够实现同时控制4台变压器调压机构、8段母线上的24组电容器、16组电抗器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并实现对电能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管理。

    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97262A

    公开(公告)日:2006-07-05

    申请号:CN200410101768.4

    申请日:2004-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它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及通讯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连接有显示设备及打印设备;系统管理计算机通过其内部系统总线连接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包括智能通讯卡、以太网卡及调制解调器,智能通讯卡连接有串行总线并通过串行总线连接输入/输出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包括开入量采集模块及开出量输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模拟量采集模块。本发明能够实现同时控制4台变压器调压机构、8段母线上的24组电容器、16组电抗器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并实现对电能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管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