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8211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609824.3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IPC: G06T7/73 , G06T7/55 , G06V10/22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T7/2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关键特征点定位的斑马鱼形态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通过获取待识别斑马鱼的图像,进而将所述图像输入到预先训练的关键特征点定位模型中,可以准确定位多个关键特征点各自对应的坐标,获得坐标之后,可以根据所述多个关键特征点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坐标,确定多种表型特征各自对应的特征值,最后将每种表型特征对应的特征值与所述每种表型特征对应的置信度区间进行比较,得到所述待识别斑马鱼的形态识别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可以提供准确的关键特征点的坐标,而且还可以基于关键特征点的空间位置关系,来量化不同表型特征,并将量化后的特征值与置信度区间进行比较,从而可以使得形态识别结果具有可信度,可解释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406051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0671066.3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筛查鱼上皮细胞早期损伤的高通量分析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分析方法包括:获取原代鱼上皮细胞;原代鱼上皮细胞是经传代获取的第一代细胞,再用探针组合对第一代细胞进行探针标记和共孵育;基于高内涵筛选系统,选择不同探针对应的荧光通道,对孵育后的细胞荧光表达量进行定量;基于标准化欧式距离针对Ca++、ROS和MMP 3个维度构建鱼上皮细胞早期损伤的分析模型,并对早期损伤影响进行综合判定。本发明构建一整套可实现鱼类感染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后诱导早期损伤程度的综合判定程序;为研究药物对感染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的鱼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提供方法,为候选药物筛选以及耐药性研究等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579764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10447408.9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氯联苯及其代谢物毒性差异的评价模型构建方法,涉及毒理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以受试物不同评价指标的量化检测结果和/或各个评价指标的量化检测结果总和作为评价受试物毒性差异的指标。本发明能够快速、简单高效地进行多氯联苯及其代谢物毒性差异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1269365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910300674.6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IPC: C08F292/00 , C08F220/28 , C08F230/06 , C08F8/32 ,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B01D15/38 , B01D15/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温敏Wulff型硼亲和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该温敏Wulff型硼亲和纳米颗粒包括纳米粒和位于所述纳米粒表面的温敏硼亲和聚合物链层,所述温敏硼亲和聚合物链层由温敏性单体和硼酸单体聚合得到,所述温敏硼亲和聚合物链层包括Wulff型硼酸。本发明通过调节温度即可实现在中性条件下捕获/释放顺式二羟基化合物,还可以实现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回收率,而且避免了pH调节操作,以及苛刻的酸性洗脱条件,大大提高了硼酸亲和材料的重复使用率,降低了选择性富集纯化顺式二羟基化合物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62427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546982.X
申请日:2020-06-16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原位介质阻挡放电(DBDT)微等离子体预富集来提高液相色谱原子光谱法分析砷形态的灵敏度的方法。砷形态被完全提取后,对DBDT和原子光谱仪器的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可实现特定砷形态的捕获和释放,从而消除基体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该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体积小、绿色和安全等优点。并且通过标准曲线的线性、检出限(LOD)、精密度和准确性的验证,证明了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08570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15187.X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预测大蒜鳞茎中功能性成分含量的方法。预测方法包括:采用测得的大蒜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观特征数据和该大蒜鳞茎中功能性成分含量数据建立OPLS回归模型,以表观特征数据为X变量,功能性成分含量数据为Y变量;将未知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同种大蒜的另外一组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观特征数据导入建立的OPLS回归模型中,即得大蒜鳞茎中功能性成分的预测含量。本发明提供的预测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大蒜鳞茎中功能性成分含量。该方法可运用于大蒜实际生产过程中,为大蒜的采收及质量控制等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724527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962181.9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在纳米银检测中的应用。所述阳离子碳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喹哪啶红和碱的混合水溶液进行超声震荡,然后加入酸调节pH值至中性即得。本发明利用阳离子碳点表面正电性以及纳米银表面负电性的特点,通过静电作用改变阳离子碳点的荧光特性,从而实现对纳米银的快速定量检测。本发明可拓展到其它纳米金属颗粒,为后续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本发明所构建的阳离子碳点可与纳米银发生显色反应,反应后颜色受纳米银尺寸影响,且颜色随纳米银浓度增大而加深。利用这一特性,可对纳米银的尺寸和浓度进行快速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9679055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18026.X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紫外改性的聚脲微胶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为:1)使壳寡糖与紫外吸收剂BTDA反应,得到CO-BTDA;2)以多异氰酸酯为交联剂,以CO-BTDA为单体,通过乳液界面聚合法制备,得到抗紫外改性的聚脲微胶囊材料。本发明通过化学反应将紫外吸收剂和壳寡糖结合,然后采用乳液界面聚合法将抗紫外改性后的壳寡糖和多异氰酸酯交联制备所述聚脲微胶囊材料。所述聚脲微胶囊材料可有效提高微胶囊内药物(如阿维菌素)的光稳定性,延缓其光照降解速率。另外,所述聚脲微胶囊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可在光照条件下发生降解,从而降低微胶囊材料在环境中的残留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9142599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71880.3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6 , G01N30/14 , G01N2030/062 , G01N2030/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汞形态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本方法针对食品中汞形态的提取采用双层提取管,在外管中利用含有硫脲的提取剂对样品进行振荡,实现样品中汞形态的有效提取;利用离心克服内外管之间微孔膜的表面张力实现含有汞形态的样品提取液的定量转移,利用PVDF膜作为微孔膜实现了样品的初步净化;最后在内管中利用氯仿液液萃取实现含有汞形态的样品提取液的脱脂、脱蛋白净化。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食品中无机汞、甲基汞、乙基汞的测定,便于汞形态分析技术在基层单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00297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744935.9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农产品的风险因子排序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风险因子对应的膳食比例、使用频率、高暴露人群的信息、残留值、地区、农产品;根据风险因子、膳食比例、使用频率、高暴露人群的信息、残留值,获取风险因子毒性的分值和毒效的分值、膳食比例的分值、使用频率的分值、高暴露人群的分值、残留值的分值;根据风险因子毒性和毒效、膳食比例、使用频率、高暴露人群、残留值的分值,确定第一风险值;根据第一风险值,对风险因子、地区或农产品进行排序;展示排序的结果。根据本公开农产品的风险因子排序方法及装置,将残留值的分值单独作为第一风险值计算公式中的一项,使得风险因子的自动排序能够有效地体现残留值的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