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棱柱式高温气冷堆堆芯结构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3012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17577.2

    申请日:2023-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棱柱式高温气冷堆堆芯结构,包括堆芯本体,堆芯本体包括燃料组件、反射层组件、集气结构组件、以及底板,反射组件包括上反射层、中心反射层、侧反射层、以及下反射层,燃料组件内设有第一冷却剂通道和第二冷却剂通道,上反射层内设有气腔,侧反射层内设有上升通道,下反射层内设有第一分气通道和第二分气通道,集气结构组件内设有进气通道和集气通道,底板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本发明可在堆芯内构建双流程流道,实现冷却剂两流程式流动方式,使得冷却剂能够更为有效的冷却堆内高温区域的燃料组件,提高反应堆整体性能。

    可运输的气冷微堆堆芯系统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3861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118302.8

    申请日:2023-0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棒组件及可运输的气冷微堆堆芯系统,该燃料棒组件包括:燃料棒、可燃毒物棒,燃料棒分布在六棱柱格架内的栅格中,燃料棒包括:内包壳、外包壳、填充于内包壳与外包壳之间的燃料芯块,内包壳、外包壳均为管状,由内包壳内壁形成的燃料棒的轴向中心通道用于填充冷却剂,可燃毒物棒设置于六棱柱格架内的燃料棒之间的间隙中。本发明实现了气冷微堆堆芯系统的可运输性,通过六棱柱燃料棒组件结构实现活性区紧凑布置;通过环形燃料棒结构来增加堆芯系统内燃料装载量、增强冷却剂冷却,从而减小堆芯系统临界质量和临界体积;通过反射层外慢化层和吸收层结构利用很小的几何尺寸实现堆外中子注量率的极小化,实现堆芯系统微型化。

    用于核电厂气溶胶去除的非能动喷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6282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41737.8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电厂气溶胶去除的非能动喷淋系统,包括:凝液收集器、导流管、喷淋水箱、喷淋管、爆破阀、喷头,凝液收集器通过导流管与喷淋水箱连接,凝液收集器用于收集安全壳内的冷凝液,喷淋水箱通过喷淋管与喷头连接,爆破阀设置于喷淋管上,当安全壳内的压力到达爆破阀的启动触发压力时,爆破阀开启,喷淋水箱内的水通过喷淋管流入喷头,通过喷头喷水去除安全壳内气溶胶。本发明中的系统的有益效果如下:与自然去除方式相比,本系统可提供更为高效的安全壳内悬浮气溶胶的去除;与能动喷淋系统相比,本系统不需要配有泵及电源等设备,事故工况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本系统可将壁面附近的凝液收集,可为喷淋系统提供更持久的水源。

    一种用于氢气复合器自然循环流动实验的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9386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063366.4

    申请日:2022-09-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氢气复合器自然循环流动实验的模拟装置,属于核事故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氢气复合器流道模拟体,它包括壳体,壳体下部设有进气通道,上部开有排气格栅;壳体内侧下部设有多孔介质氢气燃烧器组,空气注入管线、氢气注入管线、水冷管线注水管和水冷管线排水管位于多孔介质氢气燃烧器组四周,通过不同接管与多孔介质氢气燃烧器组连通,空气和氢气分别通过空气注入管线和氢气注入管线注到多孔介质氢气燃烧器组内,当其内氢气浓度满足燃烧条件时,氢气‑空气混合气体在多孔介质氢气燃烧器组内燃烧,放出大量热量。本发明能避免采用真实氢气环境进行氢气复合器实验带来的风险,又能避免采用电加热模拟氢气复合器时功率高的缺陷。

    一种非能动中压安注系统及核电厂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7415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51933.3

    申请日:2022-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能动中压安注系统,其包括安注箱、第一注入管线、第二注入管线、以及联动阀,所述第一注入管线、所述第二注入管线均与所述安注箱相连,都用于将安注箱内的冷却水注入到核电厂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所述联动阀具有第一阀门通道和第二阀门通道,所述第一阀门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注入管线上,所述第二阀门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注入管线上,且第二注入管线上设有控制阀,联动阀的第一阀门通道为常开状态,第二阀门通道为常闭状态,当核电厂进入低功率与停堆工况且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压力降低至预设的压力阈值时联动阀的第一阀门通道切换为闭合状态,第二阀门通道切换为开启状态。本发明既能够确保在低功率与停堆工况下不误启动,又能够确保在事故工况后完成安注箱冷却水注入。

    超小型反应堆系统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9907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96412.5

    申请日:2024-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小型反应堆系统,包括:反应堆堆芯、压力容器、余热导出机构、屏蔽体、能量输出回路接口组件,反应堆堆芯、压力容器、能量输出回路接口组件设置于屏蔽体内,反应堆堆芯设置于压力容器内,余热导出机构设置于屏蔽体外,余热导出机构通过连接管路与压力容器连接,连接管路贯穿屏蔽体,能量输出回路接口组件与压力容器连接。本发明实现了长寿期、安全地供应热、电、氢等多种能源的功能;通过采用先进四代堆气冷堆技术保证堆芯在恶劣环境下仍具备很高的安全性;通过骨架结构增强对裂变产物的屏障作用;通过颗粒燃料的密集排布和慢化剂材料的填充方式实现堆芯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通过火箭搭载。

    一种高温气冷堆堆芯热量导出系统、方法以及高温气冷堆

    公开(公告)号:CN11640373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16332.7

    申请日:2023-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气冷堆堆芯热量导出系统,包括换热箱和热量导出管路,热量导出管路设置在气冷堆堆芯的压力容器外部,其一端设置在自身的最底部,另一端设置在自身的最顶部,且均连通至换热箱,以使从换热箱流动至热量导出管路底部的冷却介质经过压力容器加热后自动上升至顶部流回换热箱,换热箱底部的设置位置高于压力容器顶部的设置位置,且顶部开放,与大气环境连通,底部设有连通热量导出管路两端的开口,用于加热前后的冷却介质直接混合换热。本发明的高温气冷堆堆芯热量导出系统采用非能动方案,不依赖外部驱动,且设计布局合理,有效降低换热热阻,提高了冷却介质传热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温气冷堆及高温气冷堆堆芯热量导出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