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5331718U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20036620.5
申请日:2016-01-13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F16M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见度仪支架。它由底座(1)上的支撑件上连接有能见度仪固定件组成,特别是底座(1)为四边形,其边长至少为80cm,支撑件为固定于四边形底座(1)两边的两根竖杆(2),以及两根竖杆(2)上端分别置有的横杆(3),能见度仪固定件为带有安装孔(4)的平板状固定件(5),以及置于平板状固定件(5)左右两端的两根吊杆(6),平板状固定件(5)为两块,两块平板状固定件(5)均经其两端的吊杆(6)分别吊装于所述横杆(3)两端部的下方。它既易于能见度仪于支架上的装卸,又便于将能见度仪连同支架一起移动,还可于支架上同时安装两台能见度仪,极大地提高了能见度仪支架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4964793U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20657645.2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1W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象光学视程观测环境模拟装置。它的内壁覆有消光层的模拟舱由顶部的正静压舱(7)、中部的环境模拟舱(9)和底部的负静压舱(13)组成,环境模拟舱(9)中置有行走部件、视频监控摄像头(1)、温度传感器(19)、湿度传感器(20)、气压传感器(21)和参正设备(16),连通的送风管道(2)、空气过滤器(22)、超声波加湿器(23)和回风管道(18)组成供气循环系统,其中的送风管道(2)和回风管道(18)的另一端分别与正静压舱(7)和负静压舱(13)连通,监控部件(10)与上述各传感器、过滤器、加湿器、行走部件和参正设备电连接。它可广泛地用于标定气象光学视程的观测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207181297U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21103434.X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1N21/5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能见度透射仪。它的封闭箱体(17)上置有与气泵(14)连通的进气口(15)或出气口(16);光源为输出可见光的激光器(1);位于箱体(17)内的光学天线为光源光路上依次置有的光强检测积分球(3)、准直镜组(5)、位于光路反射区(8)两端的反射镜(7)、滤光片(10)和光强接收积分球(11),其中的两只积分球的内壁上分别置有光强检测器(4)和光电探测器(12);测控部件(13)由计算机和控制、采集模块组成,其分别与气泵(14)、激光器(1)、光强检测器(4)和光电探测器(12)电连接。它的体积小、便携和使用维护方便,可广泛地用于对大气能见度的精确测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4964387U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20729077.2
申请日:2015-09-18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1N21/5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射式能见度仪白色LED光源发生装置。它包括输入端经信号发生器(2)与控制器(8)电连接的LED发光器(1)、LED发光器(1)输出光路上的分光器(4)和光束整形器(5),以及分光器(4)输出光路上的输出端与控制器(8)电连接的光强检测器(7),特别是LED发光器(1)为输出光色温3000K的发白色光的LED发光器,分光器(4)为第一下行光接口(41)位于光束整形器(5)的焦点处、第二下行光接口(42)与光强检测器(7)光连接的光纤分光器,光束整形器(5)为输出光路上置有可变光阑(6)的焦距1200mm的凹面镜(51),可变光阑(6)的控制端与控制器(8)的输出端电连接。它可作为高测量精度的透射式能见度仪的理想光源。
-
公开(公告)号:CN204594877U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20251936.1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1N21/5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射式能见度仪分光装置。它由LED光源(1)和其光路上的分光装置,以及分光装置输出光路上的测量装置(3)和参考装置(4)组成,分光装置为光纤分光器(2),其上行光接口与LED光源(1)光连接、两只下行光接口分别与测量装置(3)和参考装置(4)光连接;所述的光纤分光器(2)为熔融拉锥光纤分光器或平面波导光纤分光器,所述的LED光源(1)与光纤分光器(2)的上行光接口、光纤分光器(2)的下行光接口与参考装置(4)的光连接处均为封装连接。它经使用光功率计对分光装置输出的光强进行对比测试,光强稳定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且经实测,在采样空间的光程为40m时,可以对能见度20km和21km进行有效地区分。
-
公开(公告)号:CN213689665U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22790211.3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1P3/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水现象仪冰雹粒速检测装置,包括冰球发射器、计时器、一对光电探头、激光指示器、数据采集和处理计算机,激光指示器安装在冰球发射器侧面,激光指示器发射方向与冰球发射器的发射方向平行,冰球发射器下方垂直设置有一对平行的光电探头,安装有计时器的光电探头与数据采集和处理计算机通电连接,冰球发射器与数据采集和处理计算机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冰球发射器侧面安装激光指示器且两者的发射方向平行的方式,利用激光指示器的激光来辅助定位冰雹的发射角度,使得冰雹的发射角度不会发生偏差,实际飞行长度与平行光电探头之间的距离一致,使计算出的冰雹粒速准确,同时也减少被测设备空测次数,提高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8569036U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21069312.8
申请日:2018-07-06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1S13/9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降水类天气现象测试装置。通过在轨道车上固定安装有多普勒型降水雷达,可用于检测毛毛雨、雨、雪等降水种类是否发生及起止时间。降水雷达采用多普勒频移测量技术检测雨雪粒子降落速度,计算降水强度、降水类型和降水量。在轨道车上固定安装有待测降水类天气现象仪,能够及时的检测天气现象,通过在轨道车上安装多普勒型降水雷达和待测降水类天气现象仪能够提高降水类天气现象测试的精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317670U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521141756.4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1N21/5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现场核查装置。它包括电源、空气采样管(3)、三波长积分式浊度仪(4)、标准气样瓶(5)、无线传输接口(6)和便携式计算机(7),其中,空气采样管(3)的一端为位于待测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1)的空气采样区(2)中的进气端、另一端与三波长积分式浊度仪的进气口(41)连通,三波长积分式浊度仪(4)经无线传输接口(6)与便携式计算机(7)电连接,标准气样瓶(5)经软管与三波长积分式浊度仪的进样口(42)连通,电源为与三波长积分式浊度仪(4)电连接的便携式电源(8)。它不受待检测设备的不同生产厂家和不同结构的限制,能对其进行高准确性和一致性的检测标定。
-
公开(公告)号:CN205176300U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20933469.0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象光学视程检测装置。它的光源光路上置有平行光发射器(2)、发射光强取样器、光路增程器、光接收器和数据处理器(9),其中,光源为白色光源(1),平行光发射器(2)为伽利略望远镜,光路增程器为长度≥10m、内置浊度仪(36)的气象光学视程观测环境模拟舱(3),该模拟舱(3)的控制端与数据处理器(9)电连接,其纵向两侧壁上分别置有入光孔(31)、初级平面反射镜(4)、次级平面反射镜(6)、末级平面反射镜(5)和出光孔(35),光接收器由光学天线(7)和电信号检测器(8)组成。它能于工作基线为10m的空间中实现透射式能见度的测量范围为10m~30km,可广泛地用于对能见度仪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219287523U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20095798.7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象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象终端数据处理设备,包括供电处理单元和处理器,处理器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电源及IO控制输出模块和通讯接口,电源及IO控制输出模块通过第一传感器采集设备状态和进行远程维护,通讯接口包括数据采集接口和调试维护接口,将分散广且数量大的气象终端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安全、稳定、及时的传输到统一平台,服务器收到的数据均为有效实时数据,可大大减弱服务器的压力,降低服务器部署成本和维护费用。也可方便对气象终端进行远程诊断及维护,可大大节约人力成本高,提高系统响应性能,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气象监测和预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