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胺液净化再生系统及方法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706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81153.8

    申请日:2023-0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胺液净化再生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待净化胺液来料管线、真空气提蒸发罐、真空冷凝器、抽真空单元和胺液罐;所述真空气提蒸发罐设置有待净化胺液进口、回收气出口、排放液出口;所述待净化胺液来料管线与所述待净化胺液进口连接;所述待净化胺液来料管线上设置有碱液进料口;所述回收气出口位于所述真空气提蒸发罐的顶部,并与所述胺液罐连接,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所述真空冷凝器;所述排放液出口位于所述真空气提蒸发罐的底部;所述抽真空单元与所述真空冷凝器或胺液罐顶部联通。该系统投资低、废液排放少、胺回收率高、热稳盐脱除彻底,易于推广应用,从而保障CO2捕集系统长期稳定、低成本运行。

    丙烯醛或甲基丙烯醛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1633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168393.6

    申请日:2019-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丙烯醛或甲基丙烯醛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先将反应原料送入原料气化单元,再送入混合器中,按比例分别加入水蒸气、氧气和反应调控剂,再加入部分来自吸收处理步骤中的加压尾气,经充分混合后送入列管式反应器进行反应,再送入下游进一步精制,最终得到精制丙烯醛或甲基丙烯醛。本发明通过使用特定的反应调控剂,改变列管反应器入口反应原料的进料比例,从而减少进、出反应器非反应物料的气体体积,提高反应器出口丙烯醛或甲基丙烯醛产物的产率;缩小反应系统的爆炸极限,扩大安全生产运行区间;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提高反应选择性;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三废排放量。

    一种氨合成反应器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5892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10835500.6

    申请日:2023-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合成反应器,包括至少一个催化床层、至少一个换热器、外壳和气体分布器;催化床层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入口气体通道;催化床层内壁与换热器外壁之间形成出口气体通道;气体分布器包括至少一个导流分布元件;导流分布元件为螺旋状的条状体,内部形成安装空腔;导流分布元件安装于入口气体通道和/或出口气体通道内,以在入口气体通道和/或出口气体通道内形成螺旋状的导流通道;该氨合成反应器为气体通道内的反应气体提供了螺旋状的导流通道,增加了对流动反应气体的轴向扰动,防止反应气体在气体通道内分布不均以及气体偏流,进而避免氨合成反应器内的反应气体温度不均匀,保证氨合成反应稳定进行。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吸收塔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191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0960113.0

    申请日:2022-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集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吸收塔。本申请提供的二氧化碳捕集工艺吸收塔,包括塔体以及吸收冷却段,吸收冷却段设置于塔体内,吸收冷却段包括冷却单元,塔体上还设有供冷却水进入塔体内的冷却水进口,和供冷却水排出塔体的冷却水出口,冷却单元设有用于通入冷却水的冷却介质流道,冷却介质流道的进水处与冷却水进口连通、出水处和冷却水出口连通,且冷却单元形成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反应通道,反应通道与冷却介质流道相邻设置。即本申请将冷却单元设置在了塔体内部,比起相关技术,减少了额外的循环冷却泵和相应管线及仪表,从而节省了成本和占地面积,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种绿色氨合成反应器、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8603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854168.8

    申请日:2023-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氨合成反应器、方法及应用。该绿色氨合成反应器包括第一反应床、第二反应床、至少一个第三反应床、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至少一个第三换热器和外壳;第三换热器管侧、第二换热器管侧和第一换热器管侧依次连通,以使原料气能够从第三换热器的管侧入口流向第一换热器的管侧出口,并在流动过程中逐级加热;外壳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和第四进气口;第一进气口连通第三换热器的管侧入口;第二进气口连通第二换热器的管侧入口;第三进气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的管侧入口;第四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管侧出口;该绿色氨合成反应器能够控制原料气反应前的温度,实现更宽范围的快速柔性负荷调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