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灌浮箍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315247U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21339842.5

    申请日:2017-1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灌浮箍,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套装的筒形本体、单向阀体和滑套;单向阀体包括中心开设有通孔的阀体和活动连接在阀体底部一侧并封堵在阀体的底部开孔处的舌板;阀体下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本体下方连通的自灌通孔;滑套通过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剪切销钉固定在阀体内侧上部,在滑套外壁和阀体内壁上开设有卡槽结构,使滑套下行至封堵自灌通孔的位置时进行限位固定;该自灌浮箍实现钻井泥浆通过自灌孔流入到管串中完成自灌,有效节约了静置下套管单独往管串内灌注浆的时间,既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套管在井下静置时间过长带来的安全隐患,而其单向阀设计则保证该装置抗回压效果好,有效阻止了环空中的水泥浆倒返流现象。

    一种可自灌的胶塞关闭固井阀

    公开(公告)号:CN205577943U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20362435.5

    申请日:2016-04-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灌的胶塞关闭固井阀,与固井上胶塞配合使用,阀体固接于本体的腔体A内,阀体横向部与本体的腔体A固定,竖向部设有平行于本体长轴方向的腔体B,竖向部在横向部的下侧设有循环孔A;阀芯胶塞座盘设有一凸台,自胶塞座盘背离凸台的一侧面开有一通向凸台的腔体C,凸台背离胶塞座盘的一端伸入腔体B内,并通过剪切销与腔体B连接,伸入腔体B内的凸台设有卡环与连通腔体C内外的循环孔B,凸台与胶塞座盘的连接端车有若干条矩形槽,矩形槽的下边缘低于阀体横向部的上端面。本实用新型可替代浮箍,因为密封面不在流通通道上,密封面不再被冲刷,很好的解决了单向阀失效的问题,固井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

    用于尾管悬挂器的分体式防砂帽

    公开(公告)号:CN204729042U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20460442.4

    申请日:2015-06-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尾管悬挂器的分体式防砂帽,包括能分别在提升短节上自由上下滑动的扶正装置和防砂装置,扶正装置包括扶正本体和沿其周向设置的多个扶正块,扶正块为扶正本体外壁上径向突出的条块;扶正装置的外径大于回接筒的外径;防砂装置的外径小于回接筒的外径;防砂装置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侧面为圆柱状,下部分向下延伸并逐渐收缩,在圆周方向上形成锥面;锥面能与回接筒的喇叭口相贴合;锥面上设有多个溢流槽,用于将回接筒内液体溢出。该分体式防砂帽,能有效将防砂、扶正效果完美统一,使各自功用都达到最佳效果,提高了尾管悬挂器施工的可靠性。

    磁力复位式浮箍浮鞋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571917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225391.7

    申请日:2015-04-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力复位式浮箍浮鞋,包括阀芯、浮箍浮鞋本体、设于浮箍浮鞋本体内的两级台阶面、设置于下层台阶面上的密封座和设置于上层台阶面上的隔板;所述阀芯包括阀杆、设置于阀杆底端的密封塞和设置于密封塞上侧阀杆外围的第一磁体;所述阀杆穿过隔板和密封座的芯部且能上下移动,其顶端设有防止从隔板滑落的凸台;所述密封座的下部设有与密封塞配合能形成密封的容腔;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且其芯部设有第二磁体,所述第一、二磁体的相对面的磁极为异性磁极。该磁力复位式浮箍浮鞋,以磁力实现密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耐高温,耐高压,反向密封性效果好。

    一种尾管悬挂器
    3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532186U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20208611.5

    申请日:2015-04-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管悬挂器,包括外层套管、多瓣的锥体、卡瓦、本体、卡瓦推杆、密封圈、液缸进液孔和液缸,在每一瓣的锥体上设置有多条过流槽流道。所述过流槽流道的数量为3-5条,过流槽流道的宽度为8-12mm。所述过流槽流道底径与本体外径相同,过流槽流道方向与悬挂器轴线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有效增大了尾管悬挂器坐挂后锥体处的过流面积,预防了在洗井循环泥浆或注水泥替浆过程中,砂砾或岩屑的堆积,使得流体的流动更加顺畅;避免了由于蹩堵,产生的高压施工作业或由此产生的井下复杂事故;减小了由于蹩堵造成的固井过程中的窜槽现象,可有效提高固井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