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余能利用的热化学电储-放-用系统与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9922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13953.9

    申请日:2024-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耦合余热回收的热化学型电储‑放‑用系统及运行方法,属于储热技术,显热储热和潜热储热技术缺陷多,本发明的系统包括热化学储罐、热化学储热单元、电加热丝网、电加热控制器、高温余热源或低温余热源、供热泵及供热泵控制器,电加热丝网与热化学储热罐耦合组成储热系统。在电网负荷低峰期,由电加热丝网对热化学储热单元进行加热,储热系统储热;在电网负荷非低谷期,储热系统放热,向用热设备供热。本发明通过耦合高温余热源或低温余热源,可回收大量余热,提高燃料利用率。本发明利用热化学储热,将低成本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实现了用热需求的电能替代,同时回收了余热,降低了用电成本或提高了供热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种高效淬火炉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165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68315.7

    申请日:2024-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淬火炉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本发明的高效淬火炉系统包括鼓风机、换热器、燃烧箱、箱式淬火炉和引风机,燃烧箱上装有燃烧器;所述的鼓风机通过送风管道依次连接换热器的冷端和燃烧器;所述的引风机通过烟道一侧连接换热器,另一侧通过烟道连接大气;所述燃烧箱的一侧空间连接烟气再循环烟道,另一侧空间连接排烟管道,两个空间的底部相通,所述排烟管道的另一端与箱式淬火炉的炉膛连通;所述箱式淬火炉的烟气箱连接淬火炉烟道的一端,所述淬火炉烟道的另一端通过三通阀分别与换热器的热端和烟气再循环烟道连接;所述的烟气再循环烟道上设有烟气再循环风机。本发明可显著提升淬火炉的用能效率,降低淬火工艺中的用能成本。

    基于PEM电解水制氢的热-氢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22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06221.2

    申请日:2024-04-07

    Abstract: 本发明为基于PEM电解水制氢的热‑氢联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针对现有PEM电解制氢系统配置不合理、热量回收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基于PEM电解水制氢的热‑氢联产系统,包括:暖水管网系统,包括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PEM电解制氢系统,包括通过电源供电进行电解的电解槽,以及分别连接电解槽的氧分离器和氢分离器,电解槽连接所述回水管网,氧分离器和氢分离器均连接所述供水管网。该系统既能合理配置PEM电解制氢系统从而回收热能,又能实现更好的启动性能和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本发明还提供该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PEM电解制氢系统再次启动时温度对产氢效率的影响。

    一种多元储热系统及阵列式蓄放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7824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75047.7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多元储热系统及阵列式蓄放热方法,处于储热供热领域,针对现有移动式储热装置供热品质不高、用户体验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元储热系统,其包括能够设置在移动装置上的储热装置,储热装置上设有进口和出口,储热装置内设有多个间隔设置储热模块,储热模块具有储热材料,通过储热材料实现蓄放热;蓄热时,余热气体从进口进入储热装置,通过储热模块进行储热;放热时,向进口通入空气,使得储热模块放热。本申请中间隔设置的储热模块能够增加与余热源的接触面积,增强储热材料与流体之间的对流换热,还便于储热模块均匀释放热量;通过储热模块完成储热,放热时储热模块直接放热提供热空气,不经过中间换热,放热速率高。

    一种移动式储热装置及蓄放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5928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75099.4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移动式储热装置及蓄放热方法,属于储热供热领域,针对现有技术移动式储热装置存在蓄热容量低、蓄放热速率低的问题,本申请为一种移动式储热装置及蓄放热方法,其包括具有供热出口和高温流体进口的储热箱,储热箱内置储热介质和多层高温流体喷射装置,高温流体喷射装置设置在储热介质内,每层高温流体喷射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喷射格栅,每个喷射格栅上均开有朝下的喷射孔,用于向下喷出高温流体,进而形成饱和流体;供热出口包括蒸汽出口和出热水口,分别用于输出蒸汽和热水。储热时形成饱和流体,有效提高蓄热容量;喷射孔朝下,有效增强容器内液体扰动,提高换热速率;放热时分别输出带压蒸汽和热水,无需中间换热器,放热速率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