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路标导航的六自由度位置姿态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62277A

    公开(公告)日:2010-06-30

    申请号:CN201010103522.6

    申请日:2010-0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路标导航的六自由度位置姿态确定方法,属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信息处理领域。本发明通过像素观测方程中位置元素与姿态元素的耦合性,考虑欧式变换下角度的不变性,把各导航路标观测视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作为观测量,将像素观测方程中位置、姿态状态解耦,对像素观测方程中位置、姿态状态分别求解,减小算法的复杂性,快速确定结果并提高求解精度。该方法的适用性还可以由3个导航路标扩展到多个路标。

    一种空间近距离抵近目标快速溯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692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477597.9

    申请日:2024-10-22

    Abstract: 一种空间近距离抵近目标快速溯源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构建空间目标卫星信息数据库,并定义数据库内卫星轨道状态为初始轨道状态,并构建空间目标静态指标;当空间目标出现在观测航天器感知范围内时,利用三次角度加距离观测信息对目标轨道进行确定,以获得空间目标出现在观测航天器感知范围内时的抵近轨道状态;基于混合优化方法求解数据库中每颗目标卫星从初始轨道状态转移到抵近轨道状态的最优轨道所需燃耗大小,并构建空间目标卫星动态指标;结合静态和动态指标给出数据库内卫星的综合指标评分。利用该综合指标评分,筛选出数据库中来源可能性最大的预设数量的卫星,实现对空间未知目标卫星的溯源。

    形状不规则双小行星系统相互作用高精度高效率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6211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111019996.7

    申请日:2021-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形状不规则双小行星系统相互作用高精度高效率建模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建立主小行星复合引力场模型,复合引力场模型通过残差引力场的高效数值插值方法,提高相互作用建模效率;建立次小行星有限元模型,计算域元节点对于相应域元的插值系数;根据复合引力场模型,确定每一个域元节点在主小行星引力场中的引力场参数;基于插值系数和前述引力场参数,确定每一个次小行星域元受到主小行星的作用,通过域元叠加实现双小行星系统相互作用的快速建模;根据当前双小行星系统的状态进行相互作用快速建模,将建模结果代入运动学方程,获得下一时刻系统状态,从而预测双小行星系统演化的过程。

    欠通信下多航天器光斑响应式自主激光建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9893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44229.X

    申请日:2023-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欠通信下多航天器光斑响应式自主激光建链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待建链航天器获取星间链路目标和相对位置进行姿态机动,使得星上激光器粗对准目标航天器,针对任一待建链路,构建主从星建链活动时序约束关系,主星进行激光扫描而从星进行激光捕获;若从星未能在预定时间内捕获激光光斑则自动交换主从星关系,进行激光扫描;若从星在预定时间内捕获光斑,基于时间预估策略更新从星激光扫描时间,实现主从星时序协同,防止不同航天器多次扫描的激光信号相互干扰;当主星捕获从星激光光斑后,双星进行高频激光互扫和激光器指向调整,直至激光稳定在双星视野中心,完成欠通信下多航天器光斑响应式自主激光建链。

    柔性连接多节点小天体探测器着陆点最优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15417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1081834.1

    申请日:2020-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柔性连接多节点小天体探测器着陆点最优分配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获取场景信息,包括探测器节点着陆前的位置、探测器节点间的位置约束及各探测器节点可选择的若干着陆点的位置及价值。为探测器节点信息及可选着陆点信息建立抽象模型,将有位置约束的柔性连接多节点小天体探测器着陆点最优分配问题描述为有约束的二分图最优匹配问题,采用加入约束检查的二分图最优匹配方法生成满足位置约束的着陆点最优分配方案。柔性连接多节点小天体探测器着陆点最优分配方法能够在给定的探测器节点集合及可选着陆点集合的基础上,快速生成满足节点间位置约束的最优着陆位置分配方案,提高多节点探测器着陆的安全性及价值收益。

    小天体探测器多节点柔性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95795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1303440.6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小天体探测器多节点柔性连接方法,属于航空航天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获取场景信息,包括小行星的重力加速度,节点数、节点初始速度及位置。将柔性机构等效为带阻尼的弹簧,考虑附着过程节点的弱引力连续碰撞,基于恢复系数法建立瞬间碰撞模型,获取碰撞后的节点速度值,通过探测器多节点耦合运动模型生成多节点运动轨迹,获取多节点网络的稳定附着时间与节点附着误差。通过遍历网络所有节点删除非连通网络,计算剩余网络相关指数。根据不同网络指数下多节点网络的平均稳定附着时间与平均最大附着误差,建立多节点连接网络的评价函数,通过最小评价函数值建立对应的多节点柔性连接方式,实现小天体探测器多节点柔性连接。

    一种航天器交会对接轨迹规划事件约束的凸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22821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991804.2

    申请日:2021-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航天器交会对接轨迹规划事件约束的凸化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对事件约束解空间进行离散化处理,获得一系列空间离散的网格;在每个离散的网格边界点处计算约束函数值,并对约束函数数据进行插值,获得约束函数的线性表达形式;构建事件检测函数,并对事件约束函数进行松弛,凸化网格判断约束,获得凸的事件约束函数形式;构建开关函数,描述原事件触发函数,获得事件触发函数的凸表达形式;对所述凸表达形式进行求解,获得航天器交会对接最优轨迹,进而在不改变原问题解空间的前提下提升带有事件约束的航天器交会对接轨迹规划的收敛性和效率。

    柔性连接多节点小天体探测器着陆点最优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1541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081834.1

    申请日:2020-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柔性连接多节点小天体探测器着陆点最优分配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获取场景信息,包括探测器节点着陆前的位置、探测器节点间的位置约束及各探测器节点可选择的若干着陆点的位置及价值。为探测器节点信息及可选着陆点信息建立抽象模型,将有位置约束的柔性连接多节点小天体探测器着陆点最优分配问题描述为有约束的二分图最优匹配问题,采用加入约束检查的二分图最优匹配方法生成满足位置约束的着陆点最优分配方案。柔性连接多节点小天体探测器着陆点最优分配方法能够在给定的探测器节点集合及可选着陆点集合的基础上,快速生成满足节点间位置约束的最优着陆位置分配方案,提高多节点探测器着陆的安全性及价值收益。

    一种深空探测器行星借力飞行轨道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44084B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711013051.8

    申请日:2017-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深空探测器行星借力飞行轨道评估方法,解决现有行星借力飞行轨道评估方法存在的评估精度低、评估效率低问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生成最优行星借力飞行轨道样本数据;步骤二、构建所述最优行星借力飞行轨道性能指标与目标轨道参数的映射模型;步骤三、利用映射模型对行星借力飞行轨道性能进行评估:根据给定任务的待评估探测目标的轨道根数P,利用步骤二获得的映射模型计算探测器与探测目标实现交会所需的最优行星借力飞行轨道性能指标ΔV*,实现针对待评估探测目标的最优行星借力飞行轨道评估。

    一种从Halo轨道出发的近地小行星可达性快速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818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12017.9

    申请日:2020-0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Halo轨道出发的近地小行星可达性快速评估方法,属于航空航天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雅克比积分常数,推导出了总速度增量关于停泊轨道雅克比常数的解析表达式,该过程不需要进行复杂的优化计算、Halo轨道以及不变流形的计算,只需要借助推导出的解析公式并结合发射机会搜索,便可以快速得到从Halo轨道出发进行小行星探测过程中的速度脉冲,可以大大降低计算成本,提高计算效率。在任务设计初级阶段可以提供适合探测的小行星集合,降低了任务设计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