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疏水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5603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67630.4

    申请日:2018-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疏水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经预处理至表面平整光滑的钛片进行首次阳极氧化反应,在钛片表面制备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然后去除阳极氧化反应所制备纳米管结构;再进行二次阳极氧化反应;用十二烷酸的十六烷溶液浸泡法进行疏水改性;还包括在二次阳极氧化反应前或后进行空蚀处理。本发明采用空蚀和阳极氧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所得材料能够达到超疏水性能,与水的接触角可达150.5°‑166.0°,薄膜表面的沟壑与团簇面积较小,内渗现象轻微,疏水性能更好。

    一种海水激活电池夹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251993U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21409802.9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水激活电池夹持装置,包括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电池夹具前板和电池夹具后板,电池夹具前板上安装有两个管路接头,管路接头包括阶梯轴段,阶梯轴段的小径段为尺寸与海水激活电池上进液口、出液口的尺寸分别对应的光滑轴段,阶梯轴段的轴肩上开设有环形的沉槽,沉槽的内周面与光滑轴段的外周面重合且其中设置密封圈,密封圈的外端凸出。本实用新型可将海水激活电池竖直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且实现了海水激活电池的密封性问题,保证了液体循环系统的完整性,使得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不会外泄或受到外界的污染。从而可以借助本实用新型实现对海水激活电池单体(或模组)的检测。

    无人机归中装置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192596U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23498063.3

    申请日:2022-12-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无人机归中装置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停靠的平台。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无人机归中装置。本实用新型无人机归中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分别连接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锥齿轮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一直齿轮轴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上安装有上皮带,第二锥齿轮通过第二齿轮和第二直齿轮轴带动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上安装有下皮带,还包括八个滑块座,两个滑块座之间设置有位移杆,四个位移杆形成两横两纵交错排布,滑块座上设置有压块,压块与上皮带或下皮带中的一个夹紧,相邻两个压块夹紧的皮带位置不同。

    被动式齿轮油供油装置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687991U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21931771.3

    申请日:2023-07-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被动式齿轮油供油装置涉及一种用于变速器齿轮供油的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降低油耗、减少油温升高、延长油品寿命、降低噪音和振动的被动式齿轮油供油装置。本实用新型被动式齿轮油供油装置可以应用于变速箱齿轮组润滑的场景,尤其适用于高速、低温或环保要求较高的场合进行微量润滑。本实用新型被动式齿轮油供油装置包括储油部件、驱动部件、芯阀节流部件和输油管路,驱动部件驱动储油部件的波纹管供油,波纹管的开口端与芯阀节流部件的接触面形成密封,芯阀节流部件内部形成一个腔体,芯阀连通腔体和波纹管的内部,腔体还连接有输油管路。

    阀芯气密性检测系统
    3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084304U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22927200.4

    申请日:2022-11-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芯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气密性检测仪;检测仪器集成平台包括:试验台本体,试验台本体上安装有XY轴手动微调位移平台,精密调压阀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接,另一端与被夹持放置在水箱中的阀芯组件转接头连接;CCD摄像仪设置在被夹持的所述阀芯组件转接头上方,CCD摄像仪镜头正对夹持的所述阀芯组件转接头;CCD摄像仪与所述气密性检测仪连接,用于采集所述阀芯组件转接头的毛细管末端出口处的气泡图像,并传输至气密性检测仪。该阀芯气密性检测系统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能够快速检测出阀芯的气密性;检测仪器集成平台将各部件集成为整体结构设计,从而达到小型化、轻量化。

    空间用主动式微量供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928215U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21208217.8

    申请日:2022-05-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空间用主动式微量供油装置涉及一种用于空间航天器的润滑设备。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间歇脉冲式供油量可控、结构简单的空间用主动式微量供油装置。本实用新型空间用主动式微量供油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波纹管,波纹管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波纹管前盖和波纹管底盖,波纹管内部设置有电磁阀和润滑油,电磁阀的出油口连接设置在壳体外部的供油管路,波纹管的后部设置有弹簧座,弹簧座上设置有预压缩状态的弹簧,弹簧的前端面推动弹簧座运动,弹簧的后端面与壳体的后端面相接触。

    基于LabVIEW的水下机器人自主目标追踪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846502U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21433788.2

    申请日:2020-0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LabVIEW的水下机器人自主目标追踪系统,包括包括水下机器人与Labview上位机;所述水下机器人挂载有监测云台,所述监测云台装载有水声换能器、方位姿态传感器、摄像头、水下控制器,水声换能器、方位姿态传感器、摄像头同时与水下控制器连接;所述水下控制器采用FPGA+ARM处理器的双核控制器,所述方位姿态传感器通过专用传感器接口与ARM连接,所述摄像头通过camera接口与ARM连接;所述水下控制器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Labview上位机无线通信,所述Labview上位机用于编写VI脉冲输出程序,远程控制所述水下机器人进行探测目标追踪。该系统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难度较易,系统结构简单,且精确度高。

    基于LabVIEW的显微图像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2846119U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21427734.5

    申请日:2020-0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LabVIEW的显微图像测量系统,包括:驱动模块、Labview上位机、数据采集模块、显微镜、摄像机;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器、步进电机、以及滚珠丝杠;所述驱动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步进电机连接,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滚珠丝杠连接,所述滚珠丝杠上安装有工作台;所述显微镜安装于工作台上,所述摄像机通过相机接口适配器连接至显微镜目镜,入射光通过显微镜物镜、折光镜、目镜后成像,摄像机采集图像信息;所述摄像机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Labview上位机连接。该系统可以实现对不同待测物体进行自动化图像测量,系统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一种海水激活电池夹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251994U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21410277.2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水激活电池夹持装置,包括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电池夹具前、后板,还包括用于支撑电池夹具前、后板的底座。电池夹具前板上安装有两个管路接头,管路接头包括阶梯轴段,阶梯轴段的小径段为尺寸与海水激活电池上进液口、出液口的尺寸分别对应的光滑轴段,阶梯轴段的轴肩上开设有环形的沉槽,沉槽的内周面与光滑轴段的外周面重合且其中设置密封圈,密封圈的外端凸出。本实用新型可将海水激活电池竖直固定于水平桌面上,且实现了海水激活电池的密封性问题,保证了液体循环系统的完整性,使得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不会外泄或受到外界的污染。从而可以借助本实用新型实现对海水激活电池单体(或模组)的检测。

    复合式伺服加载装置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043154U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20451726.1

    申请日:2023-03-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复合式伺服加载装置涉及一种伺服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体积小、低成本、装夹方便、加载灵活、维修简便、易于操作、且可靠性高的复合式伺服加载装置。本实用新型复合式伺服加载装置包括电机,电机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螺栓加长帽,第一螺栓加长帽同时固定连接有弹性推动组件,弹性推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螺栓加长帽,第二螺栓加长帽上同时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复合式伺服加载装置采用气电或机电相结合的复合式伺服加载方式,兼顾了气电或机电结合的优势,可施加载荷范围大且稳定性好,同时简化了装置的结构,减小了其占用的空间,安装和维修都十分方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