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约束剪切型阻尼器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26797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452266.9

    申请日:2016-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H9/02 E01D19/00

    Abstract: 屈曲约束剪切型阻尼器,包括核心耗能板、刚性连接板、屈曲约束板、加劲板和联结板;该核心耗能板上下两端分别垂直连接刚性连接板;该核心耗能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与之平行的屈曲约束板,该屈曲约束板底部与刚性连接板固定连接,屈曲约束板与核心耗能板之间设有缝隙;在屈曲约束板和下端的刚性连接板之间连接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加劲板,该两屈曲约束板的左侧之间和右侧之间均连接若干间隔设置的联结板。本发明利用屈曲约束板给核心耗能板提供平面外约束,使得核心耗能板只能发生非常小的平面外变形,以防止出现平面外屈曲,从而保证阻尼器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良好的耗能能力。

    一种橡胶模板的制备方法、生态海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8525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03036.0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工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模板的制备方法、生态海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用柔性环氧树脂采集牡蛎附着地的微纹理后固化得到具有微纹理反图案的基板,以此基板为底板制成模具,将液体橡胶和微生物饵料混合所得前驱液置于模具中,固化得到橡胶模板。利用该橡胶模板制备生态海工混凝土可以使其表面具有牡蛎附着地的微纹理图案,表面粗糙,橡胶模板中的微生物饵料还会渗透至生态海工混凝土表面,使表面营养化,吸引牡蛎幼虫附着,在生态海工混凝土表面生成生物防护膜,降低腐蚀离子及海水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提高耐久性,且因未直接在混凝土中加入微生物饵料,混凝土自身强度不会被削弱。

    一种拉压复合型抗浮锚杆灌浆体应变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667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52670.0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锚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压复合型抗浮锚杆灌浆体应变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所述装置设置于钻孔内的灌浆体中,所述钻孔内包括筋体,所述筋体上设置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上设置有穿纤孔,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调节丝杆和分布式光纤,所述调节丝杆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筋体上,所述调节丝杆沿轴线设置有贯通的中孔,所述分布式光纤穿过所述中孔和所述穿纤孔,并与所述中孔和所述穿纤孔固连,所述分布式光纤在所述灌浆体中形成U形回路。该装置具有装配化、便捷化的优点,可以对承压锚固段与受拉锚固段分段预张拉、精准预张拉,可快速计算拉压复合型锚杆抗拔承载力。

    一种防冲切破坏的板柱结构楼板加固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472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654835.1

    申请日:2019-07-1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冲切破坏的板柱结构楼板加固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加固构造与所述楼板固定连接,包括螺栓、螺母及粘结剂;所述楼板上设置有多个楼板孔,所述螺栓自下而上穿过所述楼板孔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螺母紧压所述楼板;所述螺栓与所述楼板孔之间设置有粘结剂。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充分提高板柱结构的抗冲切能力,防止板柱结构在地震及其他突发荷载作用下发生冲切破坏。

    一种利用废旧轮胎的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025924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90789.3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废旧轮胎的隔震支座,包括废旧轮胎、天然砂、卵石、钢丝绳网,废旧轮胎为整体完好的废旧的汽车外胎,天然砂填充于废旧轮胎的内部且分层压实,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无裂纹、扁平形的卵石呈层状水平埋置于天然砂中,所述卵石设置3至5层,由不锈钢钢丝绳编织而成的钢丝绳网通过收紧钢丝绳紧密包围在废旧轮胎的外部。本发明能够克服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在村镇建筑中推广应用存在的困难,与此同时,可以解决废旧轮胎的回收再利用问题。本发明能够满足建筑隔震支座的性能要求,适用于1至5层、建筑高度不超过20m的房屋建筑,尤其是村镇建筑的隔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房屋结构的地震反应。

    一种用于异型双排桩的梁式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5544560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610074862.8

    申请日:2016-02-0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坑支护的一种用于异型双排桩的梁式连接节点,包括刚架梁、后排墙冠梁和型钢,后排墙内置有型钢,刚架梁的两端分别与前排桩的灌注桩和后排墙内的型钢连接,后排墙冠梁内的后排墙冠梁纵筋在型钢的翼缘两侧布置,并通过内置钢筋进行连接,内置钢筋包括小箍筋、U型主筋和型钢外套箍筋,位于型钢同一侧的后排墙冠梁纵筋绑扎有小箍筋,U型主筋的开口端锚入前排桩冠梁中,U型钢筋的闭口端靠近型钢的翼缘,型钢外套箍筋套拉型钢两侧的小箍筋及U型主筋的闭口端。采用该梁式连接节点,既可避免由于型钢贯穿刚架梁导致刚架梁内的主筋无法穿越后排墙冠梁的难题,同时可以解决型钢贯穿刚架梁后导致刚架梁抗剪承载力和抗弯承载力大幅削弱的问题。

    一种外设混凝土框架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78950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94392.1

    申请日:2015-06-0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设混凝土框架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包括混凝土边框,所述混凝土边框内埋钢筋骨架,还包括支撑在所述混凝土边框当中的钢支撑,所述混凝土边框朝向待加固墙体的端面上凸出设置若干用于插入到待加固墙体当中的杆状物;加固时,所述混凝土边框贴靠在待加固墙体的外表面,所述混凝土边框与待加固墙体之间的空隙灌注无收缩砂浆。钢支撑不与待加固墙体连接,钢支撑为轴向受力,受力状态明确,保证了连接界面的传力性能,有效提高待加固墙体的抗震承载力和延性。混凝土边框外设在待加固墙体的外表面,所有加固施工作业不需进入建筑物内部,有效保证了建筑内部的设施和环境。混凝土框架加固结构可以在工厂加工,现场湿作业少,节能减排。

    一种多功能公共建筑物地震应急逃生滑梯

    公开(公告)号:CN104874132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48956.8

    申请日:2015-05-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2B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公共建筑物地震应急逃生滑梯,包括滑梯、梯柱,滑梯沿梯柱设置,梯柱延伸出若干支撑件,滑梯通过支撑件与梯柱连接。本发明采用螺旋式滑梯为主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节省空间,非灾时娱乐性、引导性强。隔震支座和柔性连接的设置使得逃生滑梯与主体结构“分离”,可有效减少地震时的晃动,减少能力输入,自身抗震性能优越,圆筒式的滑道加速了逃生者的下滑速度和安全性,滑行至底层设有缓冲垫及防护壳,有效防护了逃生人员的安全。滑道内设置LED应急灯以及通风孔,利于逃生过程的实施。在非灾害时可作为娱乐滑梯或政府宣传应急逃生设施使用,具有地震、火灾和非灾害多条件使用功能,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物等人员集中的场所。

    一种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永久性柱模板

    公开(公告)号:CN209323826U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820710889.6

    申请日:2018-05-1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永久性柱模板,包括增强网片和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层组成;所述增强网片和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层围设形成环柱形框架,所述增强网片内嵌于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层中由浇注而成,沿该中空柱模板的周向延伸;所述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由细砂、水泥、粉煤灰和硅灰通过添加剂混合后,添加纤维材料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高韧性混凝材料制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柱模板实现了抗拉、抗弯、抗剪、抗扭强度,简化了施工难度,提升了施工速度,具有明显缩短工期优势;浇注混凝土完成后不需要拆除模板,有效约束混凝土,全面提升柱受压、受剪、受弯、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超高韧性混凝土型钢组合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8714201U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20610133.4

    申请日:2018-04-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韧性混凝土型钢组合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组合柱和组合梁,所述组合柱和组合梁均通过型钢配合抗剪连接件或粘结剂构成预制模具,并浇筑超高韧性混凝土制成。所述型钢包括腹板和翼缘板,所述超高韧性混凝土浇筑于所述预制模具内,所述翼缘板贴合所述超高韧性混凝土最外边缘设置,且与所述超高韧性混凝土最外边缘的距离为20~40mm。本实用新型通过扩大型钢的作用面积,充分发挥型钢的抗弯、抗剪和抗压作用,同时可以达到减小结构的截面面积的目的。由于通过扩大型钢的作用面积即可代替普通混凝土结构与型钢中装配纵筋和箍筋的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施工过程随之简化,成本也随之降低。(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