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21187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410070587.3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坝基变形深度监测方法。1)在坝基监测部位布置的坝体观测间内竖直向下设置3条不同深度的倒垂线测量仪,垂线深度为坝高的10%~50%之间;2)通过坝基不同深度倒垂线的监测结果,建立垂线深度与变形量的计算模型,以此计算坝基不同深度的变形,同时计算出坝基理论最大变形量;3)计算坝基不同深度变形与坝基理论最大变形量的比值,当比值达98%时对应深度即为坝基变形深度。本发明通过在坝基布置不同深度的倒垂线,建立垂线深度与变形量的计算模型,从而计算坝基变形深度,成功解决了坝基变形深度尚无监测仪器和方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5477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35104.3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K11/322 , G01B11/16 , H04B10/25 , H04B10/516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三维可视化混凝土坝浇筑在线监测系统,涉及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光纤,数据采集装置,数据监控中心,数据采集装置将传感光纤感知到的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数据监控中心。本发明通过传感光纤感知混凝土坝的温度及应变信息,数据采集装置将光纤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解析,并将解析的数据发送给数据监控中心,在数据监控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后,进行综合展示﹑统计分析以及预警预报。该系统能够能在整个连续的光纤上,以距离连续函数形式,同时测量出光纤上各点的温度与应变值,提高了混凝土坝的数据感知能力与监测水平,增强了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29525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09387.X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隧洞施工实时通风强化学习控制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实时获取隧洞施工区域的环境数据;在当前环境数据下,按照不同通风模式下污染物浓度变化曲线衰减规律,计算当前时间步所需的通风负荷;将所述所需的通风负荷输入DDPG强化学习控制模型,以实际通风负荷与所述所需的通风负荷的偏差,以及风机运行频率和风阀阀门开度为观测状态,以风机频率增量和阀门开度增量为控制动作,以是否符合风量标准为奖励,以基于能耗控制的动态目标为训练机制,完成迭代并输出控制动作;根据输出的风机频率增量和阀门开度增量,对隧洞群通风系统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48594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43393.2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曲线抽稀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1)绘制待处理样本数据的待抽稀曲线S,采用道格拉斯普克算法计算不同抽稀阈值xi下的各抽稀曲线系列{S′};2)分别计算待抽稀曲线S与各抽稀曲线系列{S′}的弗雷歇距离系列{L′i},采用弗雷歇距离公式计算综合抽稀指标{y′},{y′}={α×β};3)以综合抽稀指标{y′}的最大值y′max所对应的曲线为待抽稀曲线S的最优抽稀曲线Sopt。该方法通过利用弗雷歇距离判定抽稀后的曲线与原曲线的空间相似度,并利用综合抽稀指标选出了在保留曲线特征下尽可能少的数据点的最优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2988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61608.X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模型自动转换发布的方法,通过模型转化目标软件提供的命令行转化程序,结合本专利中综合调度的模型自动转换服务客户端,将轻量化模型系统、主系统、和用户端进行综合调度,模型自动转换服务客户端自动下载主系统中的模型文件,进行模型转换后,上传至轻量化模型系统生成模型共享地址,然后模型自动转换服务客户端将生成的模型共享地址反馈至主系统,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端登录主系统后即可对模型文件进行查询,用户从之前的需要全面了解模型转化的复杂过程并进行手动操作变成只需要上传模型即可,大幅降低了业务系统使用的培训成本和用户操作复杂度和操作时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930870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64999.X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K9/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监测数据离群值检测方法,属于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是对于某一测点数据,将其按时间顺序排列。根据工程经验设置其合理最大允许偏差P。对于该测点的一次测值,选取其前面N次测值并计算得到平均值AVGx。若该值超出区间[AVGx‑|P|,AVGx+|P|],则为离群值。本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便于计算机编程实现;同时能充分使用资料分析人员的工程经验来进一步避免离群值判别过程中的误判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916697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33997.5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海拔和四季变化的气温空间插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考虑海拔和四季变化的经验气温直减率的计算:计算研究区域中各高程带下所有站点对的气温直减率,并将同一高程带下的所有气温直减率的平均值作为该高程带下的经验气温直减率;S2、考虑海拔和四季变化的气温栅格数据的计算:基于不同海拔和时间下的经验气温直减率,将气温数据还原至统一海平面,并将还原后的统一海平面的气温数据反距离插值后还原至原始高程。优点是:本发明方法不仅提高了气温插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拓展了气温数据的应用领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加可靠和精确的气温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65477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35104.3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K11/322 , G01B11/16 , H04B10/25 , H04B10/516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三维可视化混凝土坝浇筑在线监测系统,涉及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监测技术,包括传感光纤,数据采集装置,数据监控中心,数据采集装置将传感光纤感知到的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数据监控中心。本发明通过传感光纤感知混凝土坝的温度及应变信息,数据采集装置将光纤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解析,并将解析的数据发送给数据监控中心,在数据监控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后,进行综合展示﹑统计分析以及预警预报。该系统能够能在整个连续的光纤上,以距离连续函数形式,同时测量出光纤上各点的温度与应变值,提高了混凝土坝的数据感知能力与监测水平,增强了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204745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1610787719.3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标准图集管理的监测BIM模型快速加载交互方法及系统,属于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建立监测BIM标准数据库,并按照监测项目分图层管理和加载;监测BIM模型根据监测类型,采取普通直接加载和参数化加载方式加载,减小重复建模工作量;监测BIM模型通过格式转换实现几何模型与贴图信息分离,实现模型轻量化加载;采用分级加载技术,实现BIM模型快速交互显示;引入多层次细节算法,用户交互时,在不同视距下显示监测BIM模型的不同层次细节,提高监测BIM模型交互效率。本发明解决了监测BIM模型及附属工程信息加载交互效率低下难题,可满足水电工程全阶段监测BIM使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45554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27193.5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T19/00 , G06F3/0487
Abstract: 本发明隧洞工程地质纵断面图与三维GIS场景的联动方法包括:在CGCS2000坐标系下,将带有空间信息的隧洞中心矢量线集成到三维GIS场景中;获取隧洞某标段的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确保工程地质纵断面图以栅格格式呈现;根据隧洞段工程地质纵断面栅格图的起止桩号确定隧洞中心矢量线的区间范围;对隧洞段工程地质纵断面栅格图上目标点像素与隧洞中心矢量线上目标点位置的对应关系进行解算;通过可视化平台实现二维隧洞段工程地质纵断面栅格图与三维GIS场景的实时联动。本发明弥补了隧洞工程地质纵断面图与三维GIS场景联动的技术欠缺,为隧洞工程设计技术交底及设计成果的全方位展示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