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探针聚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746490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110102994.4

    申请日:2011-04-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探针聚蒽,在硝基甲烷/卤代烷烃混合介质中,以路易斯酸为催化氧化剂将蒽进行聚合,得到发射荧光功能的聚蒽。该聚蒽溶液能够发射荧光,且该荧光可以被苦味酸有效猝灭。其猝灭程度随苦味酸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猝灭后的荧光强度与苦味酸的浓度可拟合成线性关系。所构建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探测下限为10-10mol/L,待测水样无需浓缩或特殊处理。且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碱金属、碱土金属、无机酸、苯胺等有机物质均无干扰。过渡金属离子如Cu2+和Pb2+等对其探测也无实质性影响。该聚蒽探针在爆炸物分析检测等化学化工、安全防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荧光性聚萘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225993A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110102136.X

    申请日:2011-04-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性聚萘,在硝基烷烃体系中,以路易斯酸为催化氧化剂将萘单体通过一步法聚合成无定型态粉末状聚萘。具有操作简单,制备成本低,易于工业化批量生产等优势。本发明制备的聚萘具有明确的线性结构特征,聚合度在3~29范围内。该聚萘是蓝色荧光发射体,发光能力远远强于萘单体,由其构建的Fe3+猝灭型荧光化学传感器,可以实现10-6mol/L~10-3mol/L浓度范围内的Fe3+离子的传感探测。而且抗干扰能力强,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和过渡金属离子如Hg2+、Co2+和Pb2+等对其探测均无实质性影响。该聚合物在化学化工、传感探测和分析测试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聚氨基蒽醌为前驱体的导电炭泡沫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27924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10040583.5

    申请日:2008-07-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聚氨基蒽醌为前驱体的导电炭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氨基蒽醌在氮气保护下,以20~40℃/分的升温速度加热到1000℃,然后降至室温。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对制备设备要求低、只需要两步即可制备得到性能优异的炭泡沫。

    双相体系中制备聚荧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28255B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810040584.X

    申请日:2008-07-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相体系中制备聚荧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荧蒽溶于第一溶剂内制成荧蒽溶液,将氧化剂溶于第二溶剂内制成氧化剂溶液,第一溶剂与第二溶剂不相溶;将荧蒽溶液滴加到氧化剂溶液中,反应完全即得聚荧蒽。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易行、所需设备简单,反应条件可调节、高效。

    用二苯胺磺酸共聚法合成聚吡咯纳米粒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90139C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710039111.3

    申请日:2007-04-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二苯胺磺酸共聚法合成聚吡咯纳米粒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摩尔比为10∶90~90∶10的吡咯和二苯胺磺酸钠在酸性溶液中混合制成单体溶液,将含氧化剂的溶液滴加到单体溶液中反应完全,吡咯和二苯胺磺酸钠用量之和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0.1~1。本发明中方法可用于制备聚吡咯纳米粒子。

    含苯胺共聚物的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0567427C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710036599.4

    申请日:2007-01-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的金属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含苯胺共聚物的防腐涂料,是将苯胺和N-烷基苯胺的共聚物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形成的共聚物的有机溶液。本发明的防腐涂料使用时,将涂料液直接涂刷在金属表面,干燥,溶剂挥发后即形成聚合物涂层,将此聚合物涂层作为防腐底漆,然后在其上再添加环氧树脂涂层作为防腐面漆。本发明将苯胺与N-烷基苯胺进行化学氧化共聚,获得了溶解性优于聚苯胺的导电防腐涂料。在改善其成膜加工性的同时,对钢板的粘结性也大幅度提高,从而,防腐性能大幅度提高。

    聚氨基蒽醌纳米粒子的化学氧化直接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80298C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710040182.5

    申请日:2007-04-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聚氨基蒽醌纳米粒子的化学氧化直接制备方法是:首先将氨基蒽醌单体和氧化剂分别溶解于浓度为0.5~6mol/L的有机酸或无机酸的有机溶液中,且氧化剂与单体的摩尔比为(0.5~2)∶1;然后将氧化剂溶液滴入氨基蒽醌单体溶液中,同时不断搅拌反应体系,混合液中氨基蒽醌的最终浓度为0.005~0.05mol/L;氧化剂滴加完毕后,在0~10℃的恒温水浴中继续搅拌,反应24~72小时;最后洗涤至上层液体为完全无色为止。采用本发明之方法制得的氨基蒽醌聚合物粒径分布在30~100nm,纳米粒子的粒径多分散系数在1.0~1.1之间,且在合成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外加纳米稳定剂,后处理简单。

    聚二氨基蒽醌的制备方法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95279C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申请号:CN200510023629.9

    申请日:2005-01-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二氨基蒽醌的制备方法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制备聚二氨基蒽醌的方法步骤如下:将质子酸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制备酸的有机溶液,然后将二氨基蒽醌或其衍生物和氧化剂分别溶解在两部分酸的有机溶液中,再将上述含有氧化剂的溶液滴入含有二氨基蒽醌或其衍生物的溶液中,使其反应完全,处理即可得聚二氨基蒽醌粉末。所制得的聚二氨基蒽醌,使用Bruker D8 Advance X射线衍射分析仪进行聚合物粉末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其聚合度较高。聚合物粉末未经掺杂时的电导率为1.06×10-6S/cm,最高产率达79.5wt%。所得的聚合物粉末可应用于二次电池、超电容器等电子元件材料方面,为聚二氨基蒽醌的工业化应用打下了基础。

    聚氨基蒽醌纳米粒子的化学氧化直接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70374A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710040182.5

    申请日:2007-04-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聚氨基蒽醌纳米粒子的化学氧化直接制备方法是:首先将氨基蒽醌单体和氧化剂分别溶解于浓度为0.5~6mol/L的有机酸或无机酸的有机溶液中,且氧化剂与单体的摩尔比为(0.5~2)∶1;然后将氧化剂溶液滴入氨基蒽醌单体溶液中,同时不断搅拌反应体系,混合液中氨基蒽醌的最终浓度为0.005~0.05mol/L;氧化剂滴加完毕后,在0~10℃的恒温水浴中继续搅拌,反应24~72小时;最后洗涤至上层液体为完全无色为止。采用本发明之方法制得的氨基蒽醌聚合物粒径分布在30~100nm,纳米粒子的粒径多分散系数在1.0~1.1之间,且在合成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外加纳米稳定剂,后处理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