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18246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010936408.5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适用于矿井线型空间的BLE自组网及其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网关和该网关选择的两个中继之间分别建立跳接链路的主链路和备链路,在已加入主链路的中继与该中继选择的两个游离中继之间分别建立跳接链路的主链路和备链路;在已加入跳接链路的中继与连接终端或汇集终端之间建立一级终端链路,在已建立一级终端链路的汇集终端与连接终端之间建立二级终端链路;在已建立一级终端链路的汇集终端与广播终端间建立广播链路。本申请提供的自组网,使得作为中继的BLE设备逐级建立多个主/从连接和从/主连接、形成多跳的传输网络,多跳传输网络为适应矿井线型空间而优化呈现链状结构,使得作为终端的BLE设备可加入传输网络,呈现簇状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268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62605.1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1/3504 , G01N2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测量系统,包括传感器本体,传感器本体内部设有光源驱动电路、气孔、气室、环境温度感应电路、光源温度感应电路、光源、敏感元、信号处理电路及核心控制电路,光源固定于气室的内部且位于气室的一端,信号处理电路位于气室的另一端且信号处理电路至少部分位于气室内部,敏感元与信号处理电路连接,且敏感元与光源相对设置,气孔位于气室的外侧面,气孔与气室相连通,光源驱动电路与光源连接,光源温度感应电路与光源连接,信号处理电路与核心控制电路连接,环境温度感应电路与核心控制电路连接,光源温度感应电路与核心控制电路连接,光源驱动电路与核心控制电路连接。利用本发明能够提高传感器测量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66134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862600.9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1/03 , G01N21/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红外传感器气室,盒体和壳体,盒体为上端开口,壳体为下端开口,当盒体与壳体卡接时,盒体的下端与壳体的上端之间形成气腔,盒体为圆柱形结构,盒体的内径为d1,盒体内设有圆弧形隔板,圆弧形隔板所在圆的内径为d2,且d1>d2,盒体的圆心O1和圆弧形隔板的圆心O2之间的距离ΔL>0。本发明的便携式红外传感器气室,通过将盒体的圆心O1和圆弧形隔板的圆心O2之间的距离ΔL设置为大于零,使得红外传感器气室的体积虽然减小了但是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光的光程仍然可以达到一个适合的值,从而保证红外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并且红外光在气室内的反射次数较少,光能的损耗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11216201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0931457.X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7/04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抗气体干扰型MEMS气体传感器及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氧化层的表面沉积形成一层金属电极层;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金属电极层的表面沉积一层绝缘层;在绝缘层表面沉积一层气敏材料层;利用涂布或印刷的方式,在气敏材料层表面沉积一层分离膜,分离膜的纳米通道的孔径小于干扰气体分子的运动直径。本申请通过在制作MEMS气体传感器时,增加了分离膜,该分离膜的纳米通道的孔径小于干扰气体分子的运动直径,从而使得干扰气体分子在分离膜的纳米通道内发生大量碰撞,无法通过分离膜,从而实现对干扰气体的阻隔,避免干扰气体对传感器内敏感材料的影响,提高了热式传感器的准确性,使热式传感器对目标气体选择性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16119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0935065.0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自供电的矿用管道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防护壳、能量收集系统、电源转换与存储系统、传感与采集传输系统,能量收集系统包括转轴、叶轮、转子盘和定子组件,叶轮在流体流经内腔时产生阻力差,驱动转轴以带动转子盘旋转产生变化的磁场,在定子组件的线圈绕组中产生交流电;电源转换与存储系统将定子组件输出的交流电转变为稳定的直流电,为可充式电池充电、为传感与采集传输系统供电。本申请中叶轮在流体流经内腔时带动转子盘旋转,在定子组件的线圈绕组中产生交流电,电源转换与存储系统将定子组件输出的交流电转变为稳定的直流电,为可充式电池充电、为传感与采集传输系统供电,实现了矿用管道监测的自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04408523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410557768.9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矿井工作面不同生产工序预测瓦斯涌出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现有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获取需要进行瓦斯涌出量预测处的瓦斯传感器监测到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同时获取该瓦斯传感器对应工作面的采煤机或者掘进机相应的开停传感器的信号值时间序列。再根据开停传感器的信号值,按照巡检时刻点对瓦斯浓度时间序列进行划分,划分为采煤工序和非采煤工序两类。将的原始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去除采煤工序对应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连接后形成非采煤工序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将采煤工序对应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连接独立形成新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分别进行瓦斯浓度或者瓦斯涌出量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68502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710016935.2
申请日:2017-01-11
Applicant: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品质因数的金属异物检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磁感应技术的无线充电装置,装置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当发射端初级线圈和接收端次级线圈间存在金属异物时,涡流效应会造成金属异物被加热,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本发明所阐述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该金属异物并能够自动终止功率传输。本发明的核心内容是检测发射端初级线圈的品质因数值,通过比较检测值与设定阈值的大小来判定是否存在金属异物。若检测值小于设定阈值,则判定存在金属异物,发射端提示报警且终止功率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4408523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57768.9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矿井工作面不同生产工序预测瓦斯涌出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现有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获取需要进行瓦斯涌出量预测处的瓦斯传感器监测到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同时获取该瓦斯传感器对应工作面的采煤机或者掘进机相应的开停传感器的信号值时间序列。再根据开停传感器的信号值,按照巡检时刻点对瓦斯浓度时间序列进行划分,划分为采煤工序和非采煤工序两类。将的原始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去除采煤工序对应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连接后形成非采煤工序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将采煤工序对应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连接独立形成新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分别进行瓦斯浓度或者瓦斯涌出量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487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61713.9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朱明勋 , 谢国军 , 谭韦君 , 袁凤培 , 朱前伟 , 周意 , 李继云 , 吴晨 , 郝永亮 , 赵立厂 , 刘丰祯 , 胡文涛 , 张一波 , 卓敏敏 , 张兴华 , 陈辉 , 周远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供电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本案电源供电系统中的设备工作方法,包括:日常巡检策略:主机对不同从机进行周期性巡检唤醒,不同从机的被巡检周期不同,在主机的每个巡检周期中依次插入一个掉线设备的巡检;大功率工作策略:当主机需要网络中的从机执行大功率操作时,主机向各从机发送广播帧,各从机依据本机ID值,分别延时不同的时间后再执行大功率操作。本申请通过控制设备启动大功率操作顺序,优化系统巡检方案,大幅降低系统峰值电流,降低网络带宽占用,在本安电源供电的系统中有效降低网络数据带宽,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8630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1587460.5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nventor: 赵立厂 , 申澄洋 , 陈辉 , 卓敏敏 , 姜振南 , 赵广宇 , 贺耀宜 , 谢国军 , 赵端 , 胡文涛 , 周李兵 , 袁凤培 , 李继云 , 刘丰帧 , 王小蕾 , 窦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动态匹配的MEC资源分配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建立动态资源匹配模型:将多边缘服务器多边缘移动用户设备的应用场景建模为多对多匹配问题,并引入边缘服务器动态算力和移动用户设备动态剩余能量两个动态参数,将传统的静态模型转化为动态多资源匹配模型,生成多边缘移动用户设备对多边缘服务器偏好表及多边缘服务器对多边缘移动用户设备偏好表。步骤2、基于二维动态偏好表的匹配算法:使用基于二维动态偏好表的匹配算法,在满足延迟约束服务质量并在协同用户能耗容忍范围内最大化边缘服务器计算资源总体使用率及总任务完成度。步骤3、运用匹配方法优化煤矿井下边缘计算任务资源调度:将步骤1、步骤2匹配算法部署到煤矿井下边缘计算平台,实现资源分配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