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小流道换热装置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298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46706.1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流道换热装置,包括换热介质缓冲模块、换热模块、集液槽、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磁线圈和控制电路;换热介质缓冲模块包括进液口,进液口连接换热模块的入口;换热模块包括壳体和换热芯片,若干换热芯片叠装在壳体内,每个换热芯片内开设有若干微流道,相邻换热芯片内微流道的导向相同或不同;集液槽连接换热模块的出口并设置有出液口,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连接出液口;微流道和集液槽内均安装有若干磁性叶轮;电磁线圈设置在换热模块和集液槽外,控制电路分别与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磁线圈电连接,用于根据压力和流量控制磁性叶轮是否转动。本发明可以实现压力和流量的自适应调节。

    基于液体芯有机压电材料球体的人体半规管实体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2526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175501.5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液体芯有机压电材料球体的人体半规管实体模型,能够准确测量角加速度。本发明的人体半规管实体模型,包括筒状刚性管道(9)和圆环状连接管(8),其间充满液体(7);还包括周边与刚性管道(9)内壁密闭固定连接的柔性弹性体(6);刚性管道(9)底部与柔性弹性体(6)连接处设有缝隙,并以柔性弹性膜(5)将该缝隙密封;还包括底座(2)及固定于底座(2)底部的第一、二液体芯有机压电材料球体(1、4)和阶梯结构弹性杆(3),阶梯结构弹性杆(3)下端固定连接在底座(2)底部,两侧分别与第一、二液体芯有机压电材料球体(1、4)接触,其上端穿过所述柔性弹性膜(5)密封于柔性弹性体(6)中。

    基于对称液体芯有机压电材料球体的人体半规管实体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241522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75483.0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对称液体芯有机压电材料球体的人体半规管实体模型,能准确测量角加速度。本发明的人体半规管实体模型,包括筒状刚性管道(9)和与之两端密闭连接的圆环状连接管(8),其中充满液体(7);在刚性管道(9)中部设有将刚性管道(9)纵向分隔成互不相通的两部分的柔性弹性体(6),还包括底座(2)及固定于底座(2)内两相对侧壁上的第一、二液体芯有机压电材料球体(1、4)及阶梯结构弹性杆(3),阶梯结构弹性杆(3)底部固定连接在底座(2)底部,上部穿过刚性管道(9)底部与柔性弹性体(6)连接处的柔性弹性膜(5)密封于柔性弹性体(6)中,其下部两侧与第一、二液体芯有机压电材料球体(1、4)相接触。

    基于表面多电极液体芯仿生细胞的人体耳石器官实体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228915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75481.1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对称液体芯仿生细胞的人体耳石器官实体模型,精确模仿人体耳石器官的结构和工作机制。本发明的人体耳石器官实体模型,包括圆盒状刚性壳体(8)和与之密封固连的十字交叉的连通管(9),连通管(9)与刚性壳体(8)形成的密闭空间充满液体(7),在刚性壳体(8)内设有圆柱状柔性弹性体(5);刚性壳体(8)底部与柔性弹性体(5)连接处设有以柔性弹性膜(4)密封的空隙;还包括底座(3)及固定于底座(3)内的表面多电极液体芯有机压电材料半球(1);还包括下端固定连接在表面多电极液体芯有机压电材料半球(1)上、上端穿过所述柔性弹性膜(4)密封于柔性弹性体(5)中的阶梯结构弹性杆(2)。

    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328253U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21571426.X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通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包括流体混合单元,流体混合单元包括基板;基板的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两个不同位置的流体入口;基板上设置有贯穿基板的中心孔;基板上设置有与流体入口的数量相对应的微通道主路;基板上设置有混合微通道以及微通道支路;流体入口通过微通道主路与中心孔相贯通;微通道主路通过混合微通道以及微通道支路与中心孔相贯通。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大混合面积、增强混合效果以及提高混合效率的微通道反应及混合装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仿植物纤维结构的汽车矩阵式LED灯散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7109403U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23087147.3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植物纤维结构的汽车矩阵式LED灯散热系统,包括吸热板、蒸发管、放热板、微通道、回流管,所述蒸发管连接于吸热板与放热板的上部之间,所述回流管连接于吸热板与放热板的下部之间,所述吸热板和放热板内分别包括多个微通道,所述吸热板和放热板内的微通道分别与蒸发管和回流管连通,所述微通道之间连接形成仿植物纤维结构,所述微通道内填充有可相变的金属或非金属传热介质。本实用新型通过传热介质吸热发生相变在吸热板和放热板之间循环流动,大大提高散热效率,不需外部动力输入,极大的降低散热能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