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29580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061144.0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充分灌溉条件下水库-补库泵站-补渠泵站系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属于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领域,通过不同来水频率下的受水区缺水情况,由单座补库泵站向水库补水,同时又有单座补渠泵站向供水渠道输水,建立充分灌溉条件下水库-补库泵站-补渠泵站的一库两站系统水资源联合优化调度数学模型,采用逐次逼近求解,将一库两站系统分解得到充分灌溉条件下水库-单补库站子系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和直接补渠的单泵站子系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获得一定供水期内受水区最小缺水量、对应水库供水期内各时段最优供水量、弃水量过程,以及补库泵站、补渠泵站各时段最优补水量过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223394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610663839.2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直接补库的单个补水泵站与单个水库联合运行调度方法,以受水区作物年产量最大为目标函数,作物生育阶段划分的水库供水阶段为阶段变量,各阶段水库供水量为决策变量,以水库‑补水泵站年可供水总量,补水泵站阶段可供水量,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水库调度准则和水库库容为约束条件,建立直接补库的单泵站‑单水库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采用一维动态规划方法求解,可获得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最大年产量,以及对应的各阶段水库最优供水量、弃水量和泵站补水量过程。该发明可实现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直接补库的单泵站‑单水库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对提高泵站补渠水资源效率、灌区灌溉保证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46051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094503.8
申请日:2018-01-3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源重心概化下小型河道纳污能力风险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查纳污河段起始断面位置x及规划污染源的数量n,它们相对于该河段起始断面位置xi及污水流量qi、污染物浓度ci,确定污染源分布是否适合重心概化方式,如果适合重心概化则估计污染源重心相对于起始断面距离xc;(2)测量并确定纳污河段达标控制断面位置x'、起始断面污染物浓度C0,测量河段平均流速u、河道流量Q;(3)根据测量结果确定纳污河段污染物降解系数k及其不确定度α;(4)计算该河段纳污能力的方差D(W)作为该河段纳污能力的风险估计。通过本发明,利用该方法能有效的估计污染源重心概化的情况下河道纳污能力的风险,并改进和提高河道水质的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8197426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094530.5
申请日:2018-01-3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规划排污口任意多点概化下降解系数不确定的小型河道纳污能力估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查确定小型河道纳污河段起始断面位置x和该河段上规划的排污口的数量n及其位置,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概化后排污口的数量n'及位置xi(i=1,2,...,n');(2)测量并确定小型河道纳污河段达标控制断面位置x',起始断面污染物浓度C0,测量河段平均流速u,河道流量Q;(3)根据步骤(2)的测量结果确定小型河道河段污染物降解系数k及其不确定度α;(4)计算该河段纳污能力的数学期望E(W),作为该河段的纳污能力。本发明方法先进科学,能有效的估计任意规划排污口且降解系数不确定情况下河道的纳污能力,改进和提高河道水质的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6327065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663218.4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46 , G06Q10/06313 , G06Q10/0631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分灌溉条件下直接补渠的单个补水泵站与单个水库联合运行调度方法,以单座年调节水库和单座补水泵站年内各时段的供水量之和与受水区需水量之差的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各时段水库供水量、泵站补水量为决策变量,以水库年允许提水总量、泵站年可供水总量、水库调度准则、水量平衡准则、死库容、防洪限制水位对应库容等为约束条件,建立直接补渠的单泵站-单水库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采用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求解,可获得一定时期内受水区最小缺水量,以及对应的水库最优供水量、弃水量和泵站补水量过程。该发明可实现充分灌溉条件下直接补渠的单泵站-单水库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对提高泵站补渠水资源效率、灌区灌溉保证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223394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63839.2
申请日:2016-08-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E03B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B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直接补库的单个补水泵站与单个水库联合运行调度方法,以受水区作物年产量最大为目标函数,作物生育阶段划分的水库供水阶段为阶段变量,各阶段水库供水量为决策变量,以水库-补水泵站年可供水总量,补水泵站阶段可供水量,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水库调度准则和水库库容为约束条件,建立直接补库的单泵站-单水库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采用一维动态规划方法求解,可获得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最大年产量,以及对应的各阶段水库最优供水量、弃水量和泵站补水量过程。该发明可实现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直接补库的单泵站-单水库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对提高泵站补渠水资源效率、灌区灌溉保证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2392433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283830.6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水沟过水堰,过水堰由砂石过滤层、组合式污水生态净化装置和透水混凝土堰组成,组合式污水生态净化装置设置在砂石过滤层与透水混凝土堰之间,组合式污水生态净化装置由生物滤床和固着藻类反应槽组成。砂石过滤层设置在过水堰迎水面的首端,过水堰设置在排水沟的过流断面内,过水堰的高度与排水沟日常水位高程相等。本发明科学简单,实施容易。在排水沟中设置过水堰,具有阻截流水,减慢流速,沉淀水中悬浮物,去除农田排水中氮、磷等物质,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的作用,且净化材料价廉易得,净化设施便于维护管理,污染水的净化效果具有一定保证,从而可较好地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河流、湖泊的水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37071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05962.3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确定性抽样高效算法,包括1)建立优化模型,获取基础数据;2)根据决策变量X的取值范围,对X进行等间隔t点离散,从而获得全部候选解;3)确定一类正交拉丁方;4)以正交拉丁方为基础,从全部候选解中确定性的抽取t2个候选解,形成样本;5)计算样本中t2个候选解的目标值,通过正交分析确定全部候选解中的最优解;6)对正交拉丁方进行列变换,重复步骤4‑5,直到列变换因子 ;7)获得最优解;8)通过邻域搜索提高解的精度;9)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最优解,计算结束。本发明基于确定性抽样、坐标变换与邻域搜索技术,具有全局性、效率高、普遍适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033713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1305303.0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优化调度技术领域一种基于正交试验‑动态规划组合算法的一组考虑开停机损耗的泵站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模型:建立以开机运行总耗电费用最少为目标函数,各时段开关机变量、叶片安放角、水泵转速中的两个或三个为决策变量,同时需满足规定时段内的提水总量约束和电动机额定功率约束;步骤2)求解模型:采用基于正交试验‑动态规划组合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理论最优值并输出结果信息,包括,时均扬程、不同时段的开关机状态、不同时段的叶片安放角、水泵转速、时段流量、装置效率、时段提水量;步骤3)控制泵站:根据上述各参数对泵站进行控制,本发明降低了泵装运行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36120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110665687.0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28 , G06N3/126 , G06F111/04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洼地农村圩区水面率优化方法与系统,主要思想是当遭遇设计暴雨时,通过圩内水面滞蓄与泵站抢排,可及时排出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不成灾;当日常排水时,圩内水体组成的湿地系统可以净化水质。本发明首先获取当地的降雨信息、现状水面率、现状重要污染因子及浓度;然后建立满足排涝标准和水质净化要求下的水面率优化模型,该模型在现行排涝工程最优水面率约束的基础上,增加了圩内水体对污染物降解的约束;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的结果并输出。本发明易于在低洼平原河网地区、圩区推广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