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73827A
公开(公告)日:2009-02-25
申请号:CN200810146161.6
申请日:2004-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33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1 , H01M4/622 , H01M4/661 , H01M2004/021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负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比表面积为1平方米/克或更高的碳质负电极活性物质、由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形成的粘合剂和纤维直径为1至1000纳米的碳纤维;还涉及使用这种负电极材料的锂电池,其具有优异的特性,即低电极电阻、高电极强度、优异的电解溶液渗透性、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高速充电/放电性能。所述负电极材料含有0.05至20质量%的碳纤维和0.1至6.0质量%的由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形成的粘合剂,并且可以进一步含有0.3至3质量%的增稠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
-
公开(公告)号:CN101213689A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680024383.X
申请日:2006-07-03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阳极,其中包含本身为采用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的石墨材料和具有良好导电性且均匀分布无10μm或更大聚集体形成的碳纤维;所述阳极的长期循环寿命和大电流特性优异。用于生产所述阳极的组合物可通过,例如混合包含阳极活性材料的增稠剂溶液、增稠剂水溶液、作为粘合剂的丁苯橡胶和具有预定粘度的包含分散于增稠剂的碳纤维的组合物生产,或通过阳极活性材料与蒸气生长纤维以干燥状态混合然后加入聚偏二氟乙烯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1016153A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710089115.2
申请日:2002-09-20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62839 , B32B2309/12 , C01P2004/10 , C01P2004/54 , C01P2004/61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C04B35/522 , C04B35/524 , C04B35/532 , C04B35/62802 , C04B35/62886 , C04B35/62894 , C04B2235/3409 , C04B2235/3821 , C04B2235/386 , C04B2235/40 , C04B2235/402 , C04B2235/421 , C04B2235/422 , C04B2235/425 , C04B2235/428 , C04B2235/48 , C04B2235/5248 , C04B2235/526 , C04B2235/5264 , C04B2235/5276 , C04B2235/528 , C04B2235/5292 , C04B2235/5296 , C04B2235/5409 , C04B2235/5436 , C09C1/56 , H01M4/133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2300/0028 , Y10T428/2989 , Y10T428/2991
Abstract: 一种包括具有石墨结构的碳颗粒和纤维状碳的碳材料,所述颗粒具有沉积到其至少一部分表面上的含碳材料。在碳材料中,含碳材料通过对含有聚合物的组合物进行热处理来得到。优选将纤维状碳通过含碳材料沉积到碳颗粒上,所述含碳材料是通过对含有聚合物的组合物进行热处理来得到的。结果,将碳材料用作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时,可以改善电导率并且可以改善大电流负荷的耐用特性与循环特性。通过将含碳材料涂层到具有石墨结构的碳颗粒上,可以防止基于基于碳酸亚乙酯的电解质溶液对石墨结构的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316650C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02818759.8
申请日:2002-09-20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C04B35/524 , C09C1/48 , C04B35/532 , H01M4/02 , C01B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62839 , B32B2309/12 , C01P2004/10 , C01P2004/54 , C01P2004/61 , C01P2006/12 , C01P2006/40 , C04B35/522 , C04B35/524 , C04B35/532 , C04B35/62802 , C04B35/62886 , C04B35/62894 , C04B2235/3409 , C04B2235/3821 , C04B2235/386 , C04B2235/40 , C04B2235/402 , C04B2235/421 , C04B2235/422 , C04B2235/425 , C04B2235/428 , C04B2235/48 , C04B2235/5248 , C04B2235/526 , C04B2235/5264 , C04B2235/5276 , C04B2235/528 , C04B2235/5292 , C04B2235/5296 , C04B2235/5409 , C04B2235/5436 , C09C1/56 , H01M4/133 , H01M4/364 , H01M4/366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2300/0028 , Y10T428/2989 , Y10T428/2991
Abstract: 一种包括具有石墨结构的碳颗粒和纤维状碳的碳材料,所述颗粒具有沉积到其至少一部分表面上的含碳材料。在碳材料中,含碳材料通过对含有聚合物的组合物进行热处理来得到。优选将纤维状碳通过含碳材料沉积到碳颗粒上,所述含碳材料是通过对含有聚合物的组合物进行热处理来得到的。结果,将碳材料用作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时,可以改善电导率并且可以改善大电流负荷的耐用特性与循环特性。通过将含碳材料涂层到具有石墨结构的碳颗粒上,可以防止基于基于碳酸亚乙酯的电解质溶液对石墨结构的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883068A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申请号:CN200480031684.6
申请日:2004-10-29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583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电极用的碳材料,所述电池电极用的碳材料包含作为含碳颗粒和源自有机化合物的碳材料的复合物的碳粉末材料,所述碳粉末材料是通过使得用作聚合物原料的所述有机化合物沉积在所述含碳颗粒上和/或渗透入所述含碳颗粒中以由此聚合所述聚合物原料和然后于1,800~3,300℃加热而制备的,所述电池电极用的碳材料具有0.1或更高的归因于(110)平面的峰值强度与归因于(004)平面的峰值强度的强度比值,该强度比值是通过对所述碳材料和粘合剂树脂的混合物在于103kg/cm2或更高压力压制的条件下进行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而确定的。该碳材料不会由于施加压力而产生形变/取向,其具有大放电容量,显示出优异的库仑效率、循环特性和泄漏电流负荷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853012A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480026743.0
申请日:2004-09-15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1/36 , B82Y30/00 , C01B32/16 , C08J5/042 , C08J5/06 , C08J2377/00 , D01F9/127 , D01F11/12 , D06M11/00 , D06M11/42 , D06M11/44 , D06M11/45 , D06M11/46 , D06M11/47 , D06M11/48 , D06M11/49 , D06M11/76 , D06M11/79 , D06M23/08 , D06M2101/40 , Y10T428/2913 , Y10T428/2918 , Y10T428/2927 , Y10T428/2973 , Y10T428/2989 , Y10T428/29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相生长碳纤维和无机细粒的复合材料,其含有:气相生长碳纤维,碳纤维的各纤维丝在结构中带有沿其轴延伸的空腔,并具有0.001至1微米的直径和5至15,000的纵横比;和无机细粒,其粒度为0.0001至5微米,这些粒子沉积在碳纤维表面上,其中气相生长碳纤维的平均直径与无机细粒的平均粒度的比率为1∶0.01至1∶5,气相生长碳纤维与无机细粒的质量比为1∶0.005至1∶50;且保持了碳纤维的碳晶体结构并改变了表面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709C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99811458.8
申请日:1999-10-12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2004/021
Abstract: 作为碳质材料是比表面积3m2/g以下,纵横比6以下,轻敲体积密度0.8g/cm3以上的石墨粉末,或轻敲体积密度0.8g/cm3以上,氧化开始温度600℃以上的石墨粉末或体积密度0.8g/cm3以上,比表面积3m2/g以下,特定状态下的粉末比电阻值0.06Ωcm以下的石墨粉末,以及将它们用作负极材料的电池。这样得到的电池,放电容量、周期特性,充放电效率都很高。
-
公开(公告)号:CN1320284A
公开(公告)日:2001-10-31
申请号:CN99811458.8
申请日:1999-10-12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2004/021
Abstract: 作为碳质材料是比表面积3m2/g以下,纵横比6以下,轻敲体积密度0.8g/cm3以上的石墨粉末,或轻敲体积密度0.8g/cm3以上,氧化开始温度600℃以上的石墨粉末或体积密度0.8g/cm3以上,比表面积3m2/g以下,特定状态下的粉末比电阻值0.06Ωcm以下的石墨粉末,以及将它们用作负极材料的电池。这样得到的电池,放电容量、周期特性,充放电效率都很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039697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380004467.7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显微拉曼光谱测定器测定碳材料的颗粒端面时在拉曼光谱谱图中所测定的处于1300~1400cm‑1的范围的峰的峰面积(ID)与处于1580~1620cm‑1的范围的峰的峰面积(IG)的强度比IG/ID(G值)为5.2以上且100以下,基于X射线衍射法的(002)面的平均晶面间距(d002)为0.337nm以下,光学组织结构具有特定的形状形成的、作为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优选的鳞片状碳材料以及电池电极用碳材料、其制造方法包含该材料的电池电极用碳材料、电极用糊剂以及充放电循环特性、大电流负载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4718648B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380053264.7
申请日:2013-10-11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4/36 , H01M10/052 , H01M10/0565 , H01M10/056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0402 , H01M4/0471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65 , H01M10/0569 , H01M2004/027 , H01M2300/0028 , H01M2300/008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用的复合碳颗粒,其具有芯颗粒和被覆层,所述芯颗粒包含将可磨性指数(HGI值)为30~60(测定:ASTMD409)的石油系焦炭在2500℃以下进行热处理而得到的碳材料,所述被覆层包含将有机化合物在1000℃~2000℃下进行热处理而得到的碳质材料,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用的复合碳颗粒基于激光衍射法的体积基准累积粒度分布中的50%粒径(D50)为1~30μm。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