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33.
    发明授权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09780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0980100523.0

    申请日:2009-06-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13 H01M2/022 H01M2/08 H01M2/1011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包括:具有底部、侧壁和上部开口的电池壳体,电极组,电解质以及覆盖收纳着电极组和电解质的电池壳体的上部开口的封口板;电极组包括正极、负极以及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垫圈介于电池壳体的开口部和封口板之间;在电池壳体的开口部和垫圈之间具有第1高电阻层,或者在封口板和垫圈之间具有第2高电阻层。由此,即使在垫圈万一发生破损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电池壳体和封口板的短路。

    方形电池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42059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080063067.X

    申请日:2010-1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方形电池,其是将由第1极的极板和第2极的极板隔着多孔质绝缘体卷绕而构成的电极组(3)与电解液一同收纳在电池壳体(1)内而成的方形电池,其中,连接在所述第1极的极板上的引线(9L)被连接在作为第1极的外部端子的所述电池壳体上,连接在所述第2极的极板上的引线(11L)经由设置在密封所述电池壳体的开口的封口板(15)与所述电极组之间的连接板(31)而被连接在设置在所述封口板上的第2极的外部端子(25)上,所述电池壳体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以往的所述方形电池在从电池壳体的长边方向外侧施加某一定的载荷时发生变形并且电池发热,特别是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因而存在达到过热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所述方形电池中将电池壳体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端上的电池壳体(1)与连接板(31)的间隔设定为在电池壳体的短边方向上的电池壳体的宽度的1/2以下等,谋求解决上述问题。

    电池
    36.
    发明授权
    电池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01626093B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910161658.X

    申请日:2009-07-24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具备:将第1电极和第2电极在其间夹着多孔质绝缘层地层叠或卷绕而形成的电极组;非水电解质;收纳电极组和非水电解质的电池盒;将第1电极与电池盒的底部连接的第1引线;将电池盒的开口部封口的封口部件;以及将第2电极与封口部件连接的第2引线。第1引线和第2引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高电阻部,该高电阻部在引线的长度方向上的每单位长度的电阻高于其它部分,高电阻部位于第1引线上的比与电池盒的底部的连接部位更靠近第1电极的部位,或者位于第2引线上的比与封口部件的连接部位更靠近第2电极的部位,高电阻部与电池盒或封口部件接触。本发明的电池可抑制外部短路时因电极引线的发热而引起的电池温度的上升,具有优良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