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型电池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44424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80075829.1

    申请日:2013-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闭型电池(10),壳体主体(21)与盖体(22)的接缝(45)位于盖体(22)的外表面(22A)侧,该接缝(45)被进行了激光焊接。与电池(10)的电极体连接的端子(40)从盖体(22)的贯通孔向外部引出,通过外侧树脂构件(60)而与盖体外表面(22A)分隔。外侧树脂构件(60)由树脂基体(62)和无机纤维(64)构成,所述树脂基体(62)由非芳香族性树脂组合物构成,所述无机纤维(64)分散存在于该树脂基体(62)中。外侧树脂构件(60)中的无机纤维(64)的至少50质量%被配置为该无机纤维(64)的纤维轴方向与盖体(22)的外表面平行的状态。

    圆筒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47466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0980120292.X

    申请日:2009-04-2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制造过程中的注液时的空气排出性的圆筒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圆筒电池(1)为将圆柱状的电极卷绕体(50)封入圆筒壳体(10)的圆筒电池,在一端侧轴向贯通密封垫(21)地安装有外部端子部件(13)。此外,在圆筒壳体(10)的内面形成有颈部(19)。在外部端子部件(13)形成有比颈部(19)的内径大的外径的突缘部(14)。密封垫(21)具有圆筒部(22)和隔膜部(23、24)。在将外部端子部件(13)安装在圆筒壳体(10)时,将密封垫(21)安装在突缘部(14),在压入到突缘部(14)与颈部(19)抵接了的临时封闭状态下从贯通孔(17)注入液体,其后,使圆筒壳体(10)的端部分向内面侧弯曲,由该弯曲部(20)将隔膜部(24)按压在突缘部(14)上来进行封闭。

    用于制造有底的方形电池容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52535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610410992.4

    申请日:2016-06-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有底的方形电池容器的方法,包括:通过折叠一块第一平板来形成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由四边形的底面和第一对侧面构成,所述第一对侧面与所述底面连续并且所述第一对侧面彼此对向;以及通过将第二平板和第三平板中的每一者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焊接成使得所述第二平板和所述第三平板彼此对向并构成第二对侧面来形成有底的方形电池容器。所述第二平板和所述第一部件从一个方向被焊接。所述第三平板和所述第一部件从一个方向被焊接。

    密闭型电池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44424B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380075829.1

    申请日:2013-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闭型电池(10),壳体主体(21)与盖体(22)的接缝(45)位于盖体(22)的外表面(22A)侧,该接缝(45)被进行了激光焊接。与电池(10)的电极体连接的端子(40)从盖体(22)的贯通孔向外部引出,通过外侧树脂构件(60)而与盖体外表面(22A)分隔。外侧树脂构件(60)由树脂基体(62)和无机纤维(64)构成,所述树脂基体(62)由非芳香族性树脂组合物构成,所述无机纤维(64)分散存在于该树脂基体(62)中。外侧树脂构件(60)中的无机纤维(64)的至少50质量%被配置为该无机纤维(64)的纤维轴方向与盖体(22)的外表面平行的状态。

    电池
    35.
    发明授权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4396044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380033610.5

    申请日:2013-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8 H01M2/06 H01M2/22 H01M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所述电池具备:盖部件,其封闭壳体;集电端子部件,其具有插通部;绝缘体,其将盖部件和集电端子部件电绝缘;以及密封垫,其将盖部件与集电端子部件之间密封起来,盖部件具有从下表面向上下方向的下方突起的突起部,密封垫具有密封部,密封部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亦即内外方向上位于与突起部相同的位置,并且被突起部压接,在内外方向上与密封部不同的位置并且在密封部的周围存在至少一个缝隙,上述缝隙至少局部被密封垫和集电端子部件包围。

    电池的制造方法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11090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080041601.7

    申请日:2010-0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H01M2/266 H01M2/30 Y10T29/49108

    Abstract: 与第1电极板(10)或第2电极板(20)电连接的集电体(68)包括筒状集电部(68c)。与集电体(68)电连接的外部端子(62)包括供筒状集电部(68c)插入的筒状端子部(62c)。在将筒状集电部(68c)插入筒状端子部(62c)之前,筒状集电部(68c)自身的外径(R)大于筒状端子部(62c)的内径(S)。在插入工序中,以使筒状集电部(68c)的外径(R)成为筒状端子部(62c)的内径(S)以下的方式,使筒状集电部(68c)缩径或使筒状端子部(62c)扩径,将筒状集电部(68c)插入筒状端子部(62c),其后,借助缩径的筒状集电部(68c)或扩径的筒状端子部(62c)的复原力,使筒状集电部(68c)的外周面(68h)与筒状端子部(62c)的内周面(62h)紧密接触、将筒状集电部(68c)固定于筒状端子部(62c)。

    电池
    38.
    发明公开
    电池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14457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180073574.6

    申请日:2011-09-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65 H01M2/043 H01M2/0439 H01M2/08 H01M2/3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池。电池(1)具备:电池壳体(10),该电池壳体(10)由壳体主体部件(11)以及具有贯通孔(12H)的壳体盖部件(12)构成;与贯通孔(12H)卡合的铆钉(60);以及密封垫(70),在壳体盖部件(12)的周缘外表面(13c)与铆钉(60)的外凸缘部(52)之间夹装有密封垫(70),气密地密封贯通孔(12H)。壳体盖部件(12)具有如下形态:在使自身的周缘部(12r)与壳体主体部件(11)的开口缘部(11f)结合后的状态下,周缘外表面(13c)位于相比周缘部(12r)以及开口缘部(11f)靠沿着贯通孔(12H)的轴线(AX)朝向外侧的轴线外侧方向(HO)的位置。

    电池的制造方法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11090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080041601.7

    申请日:2010-0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H01M2/266 H01M2/30 Y10T29/49108

    Abstract: 与第1电极板(10)或第2电极板(20)电连接的集电体(68)包括筒状集电部(68c)。与集电体(68)电连接的外部端子(62)包括供筒状集电部(68c)插入的筒状端子部(62c)。在将筒状集电部(68c)插入筒状端子部(62c)之前,筒状集电部(68c)自身的外径(R)大于筒状端子部(62c)的内径(S)。在插入工序中,以使筒状集电部(68c)的外径(R)成为筒状端子部(62c)的内径(S)以下的方式,使筒状集电部(68c)缩径或使筒状端子部(62c)扩径,将筒状集电部(68c)插入筒状端子部(62c),其后,借助缩径的筒状集电部(68c)或扩径的筒状端子部(62c)的复原力,使筒状集电部(68c)的外周面(68h)与筒状端子部(62c)的内周面(62h)紧密接触、将筒状集电部(68c)固定于筒状端子部(62c)。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