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包水型乳化组合物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61626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080013246.2

    申请日:2010-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8/06 A61K8/064 A61K8/31 A61K8/375 A61Q1/00 A61Q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油包水型乳化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在用作乳化妆底时,由于可以均一地涂布而化妆附着良好,对皮肤提供娇嫩效果并具有高内水相比,同时涂布后提供丰润感、柔软感、保湿效果,乳化稳定性也优异。本发明涉及的油包水型乳化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下述成分(A)、(B)、(C),进而满足下述条件(1)、(2),成分:(A)异硬脂酸甘油酯和/或油酸甘油酯,(B)水性成分,(C)含有碳原子数为20以下的异链烷烃的油性成分;条件:(1)成分(B)的水性成分的质量除以成分(B)的水性成分和成分(C)的油性成分的质量之和得到的内水相比为68%以上,(2)成分(A)中含有的单异硬脂酸甘油酯和/或单油酸甘油酯的量相对于(A)的总量为85质量%以上。

    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96448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410086193.3

    申请日:2004-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配合了烷氧基水杨酸类的体系中随着时间变化乳化稳定性良好、且使用性优异的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该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含有(A)烷氧基水杨酸或其盐、(B)长链酰基磺酸盐型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高级脂肪醇、(D)水、以及(E)油分,并且,(i)用(B)成分和(C)成分和(D)成分形成凝胶,形成的凝胶的转变温度在60℃或其以上、(ii)形成上述凝胶的(B)成分的配合量相对于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总量为0.1质量%或其以上但不到1.0质量%、(iii)形成上述凝胶的(B)成分和(C)成分的配合量的摩尔比为1∶3、(iv)含有不参与凝胶形成的过剩的(C)成分或两亲性物质,其配合量相对于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总量为0.5~10质量%。

    水溶性金属醇化物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物质的固体凝胶状外用剂

    公开(公告)号:CN101243094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680029322.2

    申请日:2006-08-11

    Abstract: 提供容易分离纯化产物、可以在工业上可以实际应用的9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水溶性硅烷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对于温度变化或添加物质的形态稳定性优异且使用性优异的固体凝胶状外用剂的化合物。通过在固体催化剂的共存下进行金属醇盐与多元醇的取代反应,可以制备水溶性硅烷衍生物,根据该制备方法,非常容易地从产物中分离催化剂,可以在9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此外,通过将如此得到的水溶性金属醇化物衍生物配合在水系的外用剂处方中,可以充分地固化基剂,所得到的固体凝胶状的基剂对于温度变化或添加物质的形态稳定性优异,由于使用时易崩解,在手指取出性或涂布时的扩展性等使用性方面也优异。

    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4365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80018349.6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在含有由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纳米盘的组合物中,乳化组合物的稳定性被改善了的含有纳米盘的组合物。作为其方法,如果为下述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则形成纳米盘,乳化状态稳定,上述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是包含(A)水相、(B)油相和(C)聚氧亚烷基改性有机硅的水包油型乳化组合物,其包含:(A)水相,其中乙醇与双丙甘醇合起来为1~35质量%;1~50质量%的(B)油相;以及相对于组合物整体为0.2~5质量%的(C)。

    皮肤外用剂组合物
    3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66701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1811339073.8

    申请日:2018-11-12

    Inventor: 韩扬 曲睿 渡边启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外用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A)谷物经过发酵而得到的谷物发酵物有效成分,(B)增稠剂,所述(B)增稠剂选自聚丙烯酸及其衍生物增稠剂或者多糖类增稠剂,其中,所述聚丙烯酸及其衍生物增稠剂的分子侧链结构中包括如下式(1)结构:‑C(O)‑O‑L‑(R1O)n‑R2………(1)其中,R1为碳原子数为2~6的直链或支化的亚烷基,R2为碳原子数为1~50的直链或支化的烷基,n表示0~100的整数,L为单键或者二价连接基团。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粘效应,可以在减少增稠剂的使用的情况下,通过谷物发酵物的使用而达到所需的粘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