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生热量降解臭氧的等离子体发生技术工艺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4180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272894.X

    申请日:2021-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生热量降解臭氧的等离子体发生技术工艺及装置,利用局部热平衡的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产生活性粒子,传导自生热量,同步实现灭活致病微生物的和分解残留臭氧。本发明公开的基于自生热量降解臭氧的等离子体发生技术包括:利用放电等离子体中活性粒子杀灭空气中病菌,同时将放电区域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气流下游区域,利用形成的高温区域降解残余臭氧。基于此工艺,本发明公开了多套自生热量降解臭氧的等离子体装置,包括喷枪式、刀式和龙卷式,它们无需额外添加催化剂或热分解部件,不存在催化剂易饱和与失活的问题,充分利用放电的热量,实现了气体灭菌和臭氧分解的一体化处理,具有高效节能、工艺稳定和结构紧凑的优势。

    一种直接氟化协同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18438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910927704.6

    申请日:2019-09-27

    Inventor: 赵妮 常正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氟化协同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设有封闭廊道,封闭廊道的上游设置有等离子体活化单元,封闭廊道的下游设置有直接氟化单元,直接氟化单元和等离子体活化单元之间通过自适应开启式隔离软帘密封连接。本发明装置通过将直接氟化和等离子体处理相结合,根据表面功能化要求合理匹配放电等离子体和表面直接氟化,大幅度降低了氟气的使用量和使用条件,提高了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效果的时效性和稳定性,改善“疏水性恢复现象”。

    一种等离子体固碳系统及固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8681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0057594.5

    申请日:2020-01-17

    Abstract: 公开了等离子体固碳系统及固碳方法,其中,等离子体固碳系统中,等离子体反应器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设有流量控制器,等离子体反应器经由高压电极连接高电压以及经由地电极接地,水、或氢气、或甲烷分别与二氧化碳混合,在流量控制器的控制下,以预定比例通入等离子体反应器,冷凝器连接等离子体反应器以冷凝来自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的转化产物和未反应完全的反应物,并选择性的用于等离子体反应器中循环,从而通过常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免除催化剂的情况下实现环保治理。

    基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的空气消毒机

    公开(公告)号:CN11294455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91060.6

    申请日:2021-0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的空气消毒机,包括呈T型风道设计的机箱、两个离子体协同催化反应单元、两个高压模块和倒T型送风单元,第一、第二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反应单元分布在倒T型送风单元的两侧,第一、第二高压模块分别连接在第二、第一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反应单元的下方,倒T型送风单元位于中间,且倒T型送风单元的进风口与两个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反应单元连通,倒T型送风单元的出风口与消音单元连通;机箱上设置有进出风用的第一滤尘舱门、第二滤尘舱门和防尘顶盖。本发明结构紧凑,布局合理,采用阵列式线板电晕放电协同催化反应和倒T型风道设计,同时实现了高空气处理量、高灭菌速率和低臭氧残余的目标。

    一种气体脉冲放电参数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8005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476859.5

    申请日:2020-05-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体脉冲放电参数测量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大气压条件下对气体放电参数的精准测量。该方法采用气体脉冲放电参数测量装置,分别获取待测气体在未击穿状态下与击穿状态下的脉冲电压与回路电流;根据粒子控制方程和电场控制方程,建立数值仿真模型;根据数值仿真模型与预设的方程组,通过未击穿实验数据,对数值仿真模型的杂散电容参数值进行调整优化;根据优化后的数值仿真模型,获得仿真的回路电流,之后,采用方向加速优化方法,通过计算击穿实验数据与击穿仿真数据之间的标准差,确定使其取极小值的汤生电离系数、电子附着系数、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和光电离系数等气体放电参数。

    基于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的种子干燥杀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3771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396270.4

    申请日:2020-05-12

    Inventor: 常正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的种子干燥杀菌装置,基于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的种子干燥杀菌装置中,外壳包括用于对种子干燥杀菌的空腔;多组电极单元设在所述空腔中以电晕放电生成等离子体,高压电极板连接高压脉冲电源,所述高压电极板均匀分布多个第一孔,多个针电极设在所述第一孔中,接地电极板相对所述高压电极板设置且与所述高压电极板距离可调节,所述接地电极板均匀分布多个第二孔,所述种子承载在所述接地电极板上;搅拌装置设在所述接地电极板上方以搅匀种子分布。

    封闭单体室内和中央空调管道的等离子体空气消毒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37533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396269.1

    申请日:2020-05-12

    Inventor: 常正实 张冠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中,外壳包括用于导入待消毒空气的进风口和导出消毒后的空气的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用于消毒的空腔,多组电极单元设在所述空腔中以生成用于消毒的等离子体,高压电极板连接高压脉冲电源,所述高压电机板均匀分布多个第一孔,多个针电极设在所述第一孔中,第一接地电极板设在所述高压电极板的上表面的上方且与所述高压电极板距离可调节,所述第一接地电极板均匀分布多个第二孔,第二接地电极板设在所述高压电极板的下表面的下方且与所述高压电极板距离可调节,所述第二接地电极板均匀分布多个第三孔;导风单元设在所述进风口以调节导入的待消毒空气的流速。

    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废液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64932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710618794.1

    申请日:2017-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废液的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处理腔体,该处理腔体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绝缘盖,绝缘盖上开设有工作气体进气口和工作气体出气口,处理腔体内设置有具有中空腔体的高压电极,高压电极的顶部与工作气体进气口相连通,底部与设置在处理腔体底部的均压球相连,高压电极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中空腔体相连通的铜管,工作时,从工作气体进气口通入工作气体产生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废液。本发明采用等离子体射流技术,在废液中同时产生多个等离子体射流,大大增加等离子体与废液的接触面积,提高等离子体中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废液处理效率。

    一种磁性悬浮电极介质阻挡弥散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864544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711107912.9

    申请日:2017-11-1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磁性悬浮电极介质阻挡弥散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聚四氟乙烯支架,该聚四氟乙烯支架的底部中心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磁性接地电极、微孔陶瓷和磁性悬浮电极,该聚四氟乙烯支架的顶部中心处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高压电极和氧化铝陶瓷阻挡介质;其中,磁性悬浮电极和氧化铝陶瓷阻挡介质之间留有间隙。工作时,交流电源驱动下,本发明将产生由多点到面的负极性弥散放电,高压侧成为瞬态阴极,可聚集大量活性粒子。本发明通过在阻挡介质表面设置磁性铁粉末,在阻挡介质表面制造大量三结合点,获得弥散放电等离子体;放电过热时,铁粉可熔化带走热量保护阻挡介质材料。本发明可作为薄膜、绝缘子等材料表面改性方面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废气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920985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438166.0

    申请日:2016-06-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32 B01D2259/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废气的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废弃处理管道,其一端进气,另一端排气,该废弃处理管道内沿垂直于废弃处理管道方向自上而下均匀排列有若干阻挡介质管,相邻四个阻挡介质管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与阻挡介质管平行的高压电极,每个阻挡介质管内均设置有软电极;还包括高压电源,高压电源的一端连接每一个高压电极,另一端连接每一个软电极并接地。本发明同常规处理废气的介质阻挡结构相比,放电能做到更加均匀,使进入的气体充分反应,提高处理效率;放电间隙增大,减小系统背压,有效降低能耗;采用管道结构,气体在管中停留时间较长,且通过放电区域,增加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处理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