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次反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聚光的热电联产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24629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464322.6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一种单次反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聚光的热电联产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聚光光伏光热单元阵列、跟踪单元、电回收单元、热回收单元以及控制与监测单元;平行于单次反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轴线的太阳直射光通过单次反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进行单次反射后,自上而下依次经过超白玻璃盖板与上层EVA,汇聚到晶体硅光伏电池,晶体硅光伏电池产生电能和热能,电能通过电缆并经过光伏逆变器调制后,并入电网或者离网使用或者储存,热能被流经散热方管的流体吸收并导出存储或使用。本发明采用单次反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比传统复合抛物面聚光器以及传统截短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更短,成本更低,可产生高品位电能的同时,又能提供热能,性价比高。

    一种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41383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410160640.9

    申请日:2014-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接收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设计方法,根据所需设计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的出射光孔宽度和几何聚光比CG,其中入射光孔宽度计算出该CPC的高度H1、采光半角θ、抛物线的焦距以及最佳均匀面B1F1与出射光孔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CPC几何结构尺寸,根据该设计方法,不仅可以大大降低CPC的高度H1,而且可提升CPC聚光后在最佳均匀面B1F1上的光强均匀度,同时提升了CPC的经济性和聚光性。

    一种单次反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聚光的热电联产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24629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64322.6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一种单次反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聚光的热电联产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聚光光伏光热单元阵列、跟踪单元、电回收单元、热回收单元以及控制与监测单元;平行于单次反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轴线的太阳直射光通过单次反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进行单次反射后,自上而下依次经过超白玻璃盖板与上层EVA,汇聚到晶体硅光伏电池,晶体硅光伏电池产生电能和热能,电能通过电缆并经过光伏逆变器调制后,并入电网或者离网使用或者储存,热能被流经散热方管的流体吸收并导出存储或使用。本发明采用单次反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比传统复合抛物面聚光器以及传统截短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更短,成本更低,可产生高品位电能的同时,又能提供热能,性价比高。

    HP-β-CD-GMA-PEI作为口服和经肺吸收促进剂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405777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10303102.6

    申请日:2013-0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HP-β-CD-GMA-PEI作为口服和经肺吸收促进剂的应用。HP-β-CD-GMA-PEI作为吸收促进剂,能明显促进水溶性大分子难吸收药物口服和经肺吸收;同时,毒性考察结果显示HP-β-CD-GMA-PEI对口服和肺部吸收部位黏膜无明显损伤,因此HP-β-CD-GMA-PEI是安全的吸收促进剂,可应用于大分子药物口服和经肺吸收制剂中,用于改善水溶性大分子难吸收药物,尤其是蛋白肽类药物口服和经肺吸收的生物利用度。

    一种环肽类化合物抗肿瘤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04635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21961.0

    申请日:2013-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环肽类化合物抗肿瘤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环肽类化合物CP-1或CP-2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调控癌细胞周期及调控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功能,因而可以应用于制备抗癌药物和/或保健品。本发明还涉及环肽类化合物CP-1和CP-2的制备方法,以链霉菌为菌株,优化培养发酵条件,发酵后产物经处理后经过硅胶柱及反相硅胶柱分离,最后经制备色谱柱,分离得到具有活性的环肽类化合物,本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单易行、环境友好、成本低、产量高,是一种有效提高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方法。

    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18149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0442377.8

    申请日:2020-05-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提取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为解决现有降糖药虽种类较多,但仍然存在副作用大、对并发症疗效不佳,且随用药时间延长,易出现耐药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6H63N3O23,为一个吲哚苷二聚体类生物碱,制备方法包括从九子连中提取获得总浸膏、对总浸膏进行萃取、对正丁醇萃取层进行柱层析分离,制备方法简便有效,得到生物碱类化合物,纯度高且成本低廉,经验证,该生物碱类化合物能够应用于抗炎药物以及抗糖尿病药物。

    香豆素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74309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1228821.6

    申请日:2016-12-27

    Inventor: 张海龙 高阳 米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豆素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取兴安独活的干燥根进行回流提取浓缩,经有机溶剂萃取若干次后得到正丁醇萃取层;正丁醇萃取层上样于硅胶柱,以氯仿‑甲醇系统作为洗脱液,进行梯度洗脱,将洗脱液体积比为7:1的流份合并,除去溶剂,得到第一次过柱部分;第一次过柱部分上样于反相硅胶层析柱,以甲醇‑水系统作为洗脱液,进行梯度洗脱,将洗脱液体积比为40:70的流份合并,除去溶剂,得到第二次过柱部分;第二次过柱部分上样于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柱,用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得到香豆素苷类化合物。本发明化合物能有效抑制餐后血糖的升高,高效、低毒,能够在制备抗糖尿病药物和/或保健品中进行应用。

    乔木烷型三萜类化合物抗代谢综合征的应用及所制备的药物

    公开(公告)号:CN104224798B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410341055.9

    申请日:2014-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乔木烷型三萜类化合物抗代谢综合征的应用及所制备的药物,尤其是乔木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在降血脂、降血糖方面的应用。所述的乔木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地抑制橄榄油负荷小鼠的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抑制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蓄积,因此可应用于降脂药物的制备。所述的乔木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可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任何一种制剂。本发明开拓了乔木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新的医疗用途,具有药理作用强、安全性高的特点,为广大心血管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安全的药物选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