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带阻尼辅助索的斜拉索减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76837B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210284188.8

    申请日:2012-08-1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带阻尼辅助索的斜拉索减振系统,包括辅助索(4)与斜拉索(9)之间的减振结构和辅助索(4)中间的减振结构;辅助索(4)与斜拉索(9)采用索夹(7)连接,辅助索(4)与斜拉索(9)之间的减振结构为:索夹(7)和斜拉索(9)之间设置高阻尼橡胶层(6),在索夹(7)下面设置钢板(8),钢板(8)与斜拉索(9)轴向方向垂直,钢板(8)上表面设置摩擦层;辅助索中间的减振结构为:辅助索(4)中间采用自复位油阻尼器(3)连接。本发明的减振系统相对变位大,既能提供较大附加阻尼又能缓冲索夹对斜拉索伤害的减振系统。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筋锚固系统环境蠕变耦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259016U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21218103.0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纤维增强复合筋锚固系统环境蠕变耦合装置,包括蠕变张弛装置和环境模拟装置,横梁上下设置且端部通过连接板连接,上横梁另一端通过定位板连接上载物板,上载物板上安装压力测试环,上横梁还连接立柱,立柱通过底梁与地面连接,底梁上连接有下载物板且下载物板与上载物板相对设置,下横梁靠近立柱一端连接有配重平台,另一端通过调位螺杆与底梁连接;环境模拟装置在下载物板下方,包括隔热水箱、反力架、加热隔板、热源。装置以FRP筋锚固系统蠕变性能作为耐久性能检验标准,对比各环境下锚固系统的相对滑移,量化各环境因素对锚固系统性能的损伤程度并预测在相同环境下锚固系统的安全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制振器及基于该制振器的施工阶段的斜拉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821225U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320838761.5

    申请日:2013-12-1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振器及基于该制振器的施工阶段的斜拉桥系统,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壳体,壳体的侧面纵向设有若干列孔,壳体的底面及顶部均为正方形结构,还包括承台、桥塔、加劲梁、桥塔及悬挂于水中的两个制动器,桥塔竖立固定于承台上,加劲梁的两端均通过钢索将制动器悬吊于水中,桥塔上纵向设有若干连接节点,加劲梁上横向设置有若干连接节点,桥塔上的连接节点与加劲梁上相应的连接节点通过斜拉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制振能力强。

    一种抗震双向活动盆式橡胶支座

    公开(公告)号:CN203807934U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20200948.7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双向活动盆式橡胶支座,包括顶板、第一不锈钢板、聚四氟乙烯板、第二不锈钢板、中间钢板、橡胶板、底盆以及设于底盆底部及顶板上部的螺栓,底盆的上部设有凹槽,橡胶板内嵌于所述凹槽内,中间钢板的一端插入于所述凹槽内,中间钢板的另一端伸出到所述凹槽外并与第二不锈钢板底部固定连接,第二不锈钢板的上部与聚四氟乙烯板的底部及第一不锈钢板的底部相接触,聚四氟乙烯板的上部与顶板的底部相接触,第一不锈钢板的上部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不锈钢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够满足正常使用状态下对支座承载能力、位移、转角的要求,同时在地震到来的时候能够起到减震消能的作用。

    一种桩顶弯矩释放器
    3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89960U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20733044.1

    申请日:2012-12-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顶弯矩释放器,在上连接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与之层叠的上封板(2),在上封板(2)的下方设置有下封板(5),下封板(5)的下表面设置有与下封板(5)层叠的下连接板(6),在上封板(2)与下封板(5)之间设置有至少1层加劲钢板(3),在加劲钢板(3)的外围设置有橡胶层(4)。上连接板上设置的保护罩与下连接板上的套筒通过密封层密封,能够防止地下水侵入释放器内部,侵蚀钢质材料以及橡胶材料,确保释放器的使用寿命。

    一种用于直腹板钢箱梁桥的抑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923025U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22358521.7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直腹板钢箱梁桥的抑振装置,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若干拼接而成的抑振单元;每个抑振单元均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连接有拼装板;拼装板连接有卸风板;卸风板上设有两个破风单元;每个破风单元均包括方形通槽、转动轴和破风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破风单元,当风从左向右吹动与卸风板接触时,在风的作用下带动上下两个破风板绕转动轴旋转;破风板绕转动轴顺时针旋转,消耗了风的动能,且其转动让破风板将来风气流转换成了方向相反的气流,减弱了来风在钢箱梁桥上下表面顶板和底板产生的漩涡强度,降低了钢箱梁桥的振动,延长了钢箱梁桥的使用寿命,减弱了振动对行车的影响。

    抑制桥梁圆柱型吊杆涡激共振的气动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174521U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20547078.0

    申请日:2014-09-2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抑制桥梁圆柱型吊杆涡激共振的气动结构,包括设置于圆柱型吊杆圆周上的或者设置于圆柱型吊杆圆周外的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为平板状,扰流板所在平面与圆柱型吊杆中轴线所在平面中的某一个平面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圆柱型吊杆增加扰流板可以显著提高吊杆的抗风性能,减小吊杆所受涡激力,设计方便,施工简单,效果明显,对抑制吊杆涡激振动具有良好的作用。

    铅芯阻尼橡胶支座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60733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178715.1

    申请日:2014-04-1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铅芯阻尼橡胶支座,包括支座主体、预埋固定在梁底的梁底预埋钢板以及在桥墩台垫石上的垫石顶面钢板,支座主体设置在梁底预埋钢板与垫石顶面钢板之间,且支座主体由铅芯以及叠放在一起的多个橡胶片组成,相邻橡胶片之间夹设有加劲钢板,橡胶片和加劲钢板将铅芯约束于叠放在一起的多个橡胶片中央。本实用新型竖向承载力显著提高,在地震中本实用型新支座产生剪切变形时,具有超高阻尼的橡胶片能够有效提供水平恢复力;有助于恢复支座原有的力学性能,具有很好的减隔震性能,同时支座的阻尼比显著提高,能够达到20%,甚至更高。另外,本实用新型生产、安装方便,维护检修方便,且由于耐老化性能优良,因此,使用寿命长。

    一种辅助拱形钢桥塔制振的可旋转式MTMD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487456U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20437486.6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拱形钢桥塔制振的可旋转式MTMD系统,包括若干个TMD模块,所述TMD模块设有钢板底板,所述钢板底板上设有质量块、两块竖立的钢板及两个阻尼器,所述质量块左右两侧均通过弹簧与所述竖立的钢板相连接,所述两个阻尼器均衡的设置在所述质量块的前后两侧,所述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竖立的钢板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质量块上的卡槽固定连接,所述两块竖立的钢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可360°转动的转轮,所述竖立的钢板的侧面连接有角钢连接件。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拱形钢桥塔在强风作用下的振动控制,并通过旋转来控制施工和成桥阶段的不同桥塔结构体系的拱形钢桥塔,进而减轻施工和成塔状态钢拱塔的风致振动,保障钢拱塔施工质量。

    滑移隔震型桩基顶部弯矩释放器

    公开(公告)号:CN202989761U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220734383.1

    申请日:2012-12-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移隔震型桩基顶部弯矩释放器,是通过凸球面锥台与凹球面底座的球型接触面压缩传递竖向荷载,且在凸球面锥台与凹球面底座之间的空隙中填充软质聚氨基甲酯缓冲层,通过半径不等的球面之间的细微摆动来适应墩底或承台底面的转角并通过凸球面锥台与凹球面底座之间空隙中填充软质聚氨基甲酯缓冲层缓冲碰撞力,通过滑移板与承接板间的摩擦阻力限制并限制墩底或承台底面传递给桩基础的水平力,在确保轴向力顺利传递的同时,允许桩基顶部与墩底或承台底部间产生少量水平滑移,从而阻断桥梁上部和桥墩弯矩向桩基础传递的路径,达到显著降低地震时桩基础的弯矩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