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紧器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89474A

    公开(公告)日:2005-11-02

    申请号:CN200510066700.1

    申请日:2005-04-22

    Inventor: 上原亮一郎

    Abstract: 一种插入式扣紧器,其中,消灭了扣紧器主体和插入体之间的松动并且碰撞声和震动声的产生被遏制。在一树脂扣紧器中,包括由一壳体(20)形成的扣紧器主体(1)及在两侧都有插脚部分(31)的插入体(2),一凹进的引导槽(5)设置在扣紧器主体(1)的壳体(20)的上表面板(21)及一下表面板(22)的内表面中心的纵的方向上,而一能插入壳体(20)中的引导槽(5)的一引导杆(6)以突出的形式设置在插入体(2)的一近端杆(30)的一中心。一升高以与相对面作压力接触的滑动接触部分(8)设置在引导槽的一方或引导杆(6)的一方,或者该滑动接触部分既被设置在引导槽(5)的一方又被设置在引导杆(6)的一方,从而当引导杆(6)插入引导槽(5)中时,可以防止扣紧器发生松动。

    合成树脂旋转式卡配钩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04349C

    公开(公告)日:2005-06-01

    申请号:CN01117198.7

    申请日:2001-04-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B45/02 Y10T24/45408 Y10T24/45419

    Abstract: 在一具有钩体(11b)和止动件(11c)的合成树脂旋转式卡配钩中,与钩体(11b)或止动件(11c)的前端内啮合面(11b″)或前端外啮合面(11c′)模制成一体的突起(11f,11g)设置得具有一微小的突伸高度并且朝着一匹配的啮合面(11c′,11b″)突伸出来。而且,在突起(11f,11g)的一顶端处的一微小部分与匹配的啮合面(11c′,11b″)模制成一体。因此,旋转式卡配钩可以模制成使止动件(11c)的前端外啮合面(11c′)靠近钩体(11b)的前端内啮合面(11b″)。所以,在旋转式卡配钩中,其钩体(11b)的长度和深度既可以和传统卡配钩一样,同时又可以将它模制得处于一种可使止动件(11c)的前端外啮合面(11c′)与钩体(11b)的前端内啮合面(11b″)保持相接触的状态。

    带扣
    33.
    发明授权
    带扣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187004C

    公开(公告)日:2005-02-02

    申请号:CN01135438.0

    申请日:2001-09-26

    Abstract: 一种带扣包括带扣体(1)和插入体(2)。带扣包括一插入体(2)插入带扣体(1)的啮合与脱开系统。具有弹性的弹性件(6)可由诸如天然橡胶、人工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制成,而用双色模压装置或注入模压装置将它一体地模制在按压面(5)上,所述按压面形成于操作部(4)上,用来完成啮合与脱开操作。操作部(4)的按压面(5)可位于带扣体(1)或插入体(2)上。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可制造出具有良好手感的带扣。因此,由于操作部(5)的手感柔软,就可使带扣实现平滑的啮合与脱开操作。

    带扣
    34.
    发明公开
    带扣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345558A

    公开(公告)日:2002-04-24

    申请号:CN01135437.2

    申请日:2001-09-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4B11/266 Y10T24/45524 Y10T24/45581

    Abstract: 一种带扣,它包括一阴本体和一阳本体,它们可互相对插并防止向右和向左的晃动,以及此时阴本体和阳本体发出的卡嗒声。一种带扣,包括形成有扁平外壳(3)的阴本体(1)以及有一对可向右和向左弯曲的插脚(30)的阳本体(2),其中当阴本体(1)和阳本体(2)对插啮合时,阴本体(1)和阳本体(2)之间在平面上的对接面——即对接部(15、38)形成有:位于对接部(15、38)两侧的水平平直部分(11、33),以及阴本体(1)中心处的凹入部(12)和阳本体(2)中心处的凸出部(34),或者阴本体(1)内的凸出部(34)和阳本体(2)内连续形成的凹入部(12),以便紧密地连接阴本体(1)和阳本体(2)。

    啮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96135A

    公开(公告)日:2001-05-23

    申请号:CN00132946.4

    申请日:2000-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一凸出部件和一凹入部件沿纵向的相对滑动而使其相互啮合并具有很大啮合力的啮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这种啮合部件包括凸出部件(14)和凹入部件(16),凸出部件将被连接到需要相互连接的两个构件中的一个上,而凹入部件将被连接到需要相互连接的两个构件中的另一个上。与凹入部件(16)相啮合的啮合凸出部分(20)设置于凸出部件(14)纵向的一个侧面上。凹入部件(16)包括一沿纵向形成的容纳部分(32),以容纳凸出部件(14)。与凸出部件(14)之啮合凸出部分(20)相咬合的钩形部分(34)沿纵向形成于容纳部分(32)内。凸出部件(14)的容纳部分(32)与凹入部件(16)中的一个设置有一侧向突出的啮合部分(24),而另一部件则包括一个与啮合部分(24)相咬合的被啮合部分(40)。

    侧释式带扣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273066A

    公开(公告)日:2000-11-15

    申请号:CN00108659.6

    申请日:2000-05-10

    Inventor: 上原亮一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4B11/266 Y10T24/45524 Y10T24/45529 Y10T24/45581

    Abstract: 作为插塞件(3)的扣合部(33)的钩合面的第一钩合面(33a’)和一第二钩合面(33b’)能分别与作为插座件(2)的开口(23)的顶壁端面的第一钩合面(23b’)以及作为其侧壁端面的第二钩合面(23b’)可脱扣地啮合,由此可以增大啮合面积。因此,这种侧释式带扣可以确保插塞件(2)和插座件(3)之间的可靠和强有力的啮合,而且即使当有一意外的外力作用于插塞件(3)的扣合部(33)的一侧部时,它也绝对不会轻易发生脱扣现象。

    带扣
    37.
    发明公开
    带扣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249151A

    公开(公告)日:2000-04-05

    申请号:CN99121005.0

    申请日:1999-09-29

    Inventor: 上原亮一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4B11/266 Y10T24/45581 Y10T24/4736

    Abstract: 一带扣的扁平圆柱形带扣体(1)包括一上板(3)、一下板(4)和两侧壁(5)。该带扣体(1)在其一端有一插入孔(6),在其另一端有一带子安装件(7)。相对的两侧壁每个有一开孔(8)以形成诸啮合部分(9)。从上板(3)的中心部分在一插入孔(6)的那一侧突出的一突头(10)突出在插入体(2)的一带子通道(24)之上。插入体(2)有一带子拉紧部分(21)、一带子折叠部分(22)、带子通道(24)以及一从其一端排列到一内侧面上并延伸在诸侧框架(20)之间的基底部分(23)。该基底部分(23)在其相对的两侧有诸操作部分(25),这些操作部分(25)在它们的中间部分有诸啮合部分(28),使其啮合于带扣体(1)和从中脱开。即使当使用了该带扣而在插入体(1)上的带子松动了,突头(10)也能防止带子(B)松开,并且,通过倾斜抬起被啮合的带扣体(1)就能调节带子长度。所以,在该带扣啮合时,用肉眼能检查出带子(B)的拉紧状态,也能容易地调节带子(B)的长度,并能防止带子在带扣里扩展和过分松动。

    带扣
    38.
    发明公开
    带扣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233440A

    公开(公告)日:1999-11-03

    申请号:CN99105370.2

    申请日:1999-04-27

    Inventor: 上原亮一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44B11/263 Y10T24/45529 Y10T24/45581 Y10T24/456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结构的带扣,该带扣包括一对插头(10)和一插座(20)。各插头具有一皮带固定部分(12),一平舌(14),以及一啮合部分(16)。插座(20)具有供平舌插入的插入部分(22),与啮合部分啮合的被啮合部分(26)。还包括一与插座分开形成的、使啮合部分与被啮合部分分离的控制部分(24)。控制部分包括控制片(24a),推动部分(24b),弹性部分(25),以及一锁定部分(27)。

    旁开扣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48445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0980161714.8

    申请日:2009-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旁开扣。旁开扣(1)包括插头(10)和供该插头插入而卡合的插座(20),插头(10)包括:基部(11);一对插脚部(12),其自基部(11)突出;以及卡合部(14),其在各插脚部(12)的前端沿表里方向突出地形成,插座(20)包括:主体(21);插入口(22),其形成于主体(21),供插脚部(12)插入;收容空间(23),其收容自插入口(22)插入的插脚部(12);被卡合部(24),其能够与收容于收容空间(23)中的插脚部(12)的前端的卡合部(14)相卡合;以及一对引导面(30),其向被卡合部(24)引导自插入口(22)插入的卡合部(14),一对引导面(30)包括:收缩部(31),其形成于收容空间(23)的内表面,沿插脚部(12)的插入方向延伸且彼此相面对地配置,并且形成为该收缩部(31)与被卡合部(24)连续;引导部(32),其形成在比收缩部(31)靠插入口(22)侧,引导部(32)的靠被卡合部(24)侧的间隔(W2)形成为比收缩部(31)的靠被卡合部(24)侧的间隔(W1)大,且引导部(32)的相对于插头(10)的插入方向(D0)倾斜的倾斜角度(A2)形成为比收缩部(31)的相对于插头(10)的插入方向(D0)倾斜的倾斜角度(A1)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