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008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404334.4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L31/18 , H01L21/673 , H01L21/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片的舟及加热炉。该舟包括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一个以上第一舟齿以及一个以上第二舟齿。第一支撑结构具有第一侧部。第二支撑结构与第一支撑结构相对设置,第二支撑结构具有与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侧部。一个以上第一舟齿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于第一侧部。一个以上第二舟齿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于第二侧部,一个以上第二舟齿分别与一个以上第一舟齿相对设置。其中,相对设置的第一舟齿和第二舟齿与水平面的夹角相等且夹角不为零,相邻的两个第一舟齿之间限定出第一插槽,相邻的两个第二舟齿之间限定出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分别收容电池片的两侧,以使电池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放置,减少电池片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874822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1099994.7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爱旭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L31/048 , H01L31/0216 , B32B7/12 , E04D13/1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光伏建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伏建材结构和光伏建筑组件,所述光伏建材结构为层压件,所述光伏建材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透光板层、第一胶膜层、电池片层、第二胶膜层、绝缘板层、第三胶膜层和金属板层。本发明提供的光伏建材结构和光伏建筑组件,与常规光伏组件相比,该光伏建材结构的一体化程度和整体结构强度较高,并具有更佳的防火性能,不仅可以直接作为建筑屋面的组成部分来使用,质量可靠稳定,还能够作为可发电的面层建材,同时满足光伏发电性能与建材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71225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68778.5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滁州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爱旭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天津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L31/068 , H01L31/0352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光伏电池领域,提供了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系统,包括硅基底,所述硅基底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掺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掺杂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硅基底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由所述第一表面贯穿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掺杂层和所述第二掺杂层中的其中至少一者沿所述通孔的内侧壁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掺杂层和所述第二掺杂层中的另一者导电接触形成接触区域,在太阳电池两端施加反向电压时,可以产生大小合适的复合漏电流,如此,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基本不受损失的同时降低热斑风险,提升太阳电池的可靠性和发电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71225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48495.4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新强
IPC: H01L31/0352 , H01L31/0216 , H01L31/05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串、电池组件、光伏系统。电池串包括若干焊带和若干切片电池,焊带连接相邻的两个切片电池,切片电池由整片太阳能电池沿第一切割线和第二切割线四等分切割形成;切片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第一电池形成有第一切割边、第二切割边和第一区域,第一切割边和第二切割边分别与第一切割线和第二切割线对应,第一区域位于第一切割边的中间部,第一区域的硅衬底的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电池包括第三切割边和第二区域,第三切割边与第二切割线对应,第二区域位于第二电池远离第三切割边的角部,第二区域的硅衬底的导电类型为P型。这样,有利于提高电池串形成的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8048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21423.3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L31/0224 , H01L31/02 , H01L31/0216 , H01L31/06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及光伏系统,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硅基底具有相对设置的背面和正面;P型掺杂多晶硅层,位于硅基底的背面的第一区域;N型掺杂多晶硅层,位于硅基底的背面的第二区域;设于第一区域、并与P型掺杂多晶硅层接触的第一金属电极;设于第二区域、并与N型掺杂多晶硅层接触的第二金属电极;第一金属电极的金属晶体进入P型掺杂多晶硅层的深度大于第二金属电极的金属晶体进入N型掺杂多晶硅层的深度。本发明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可以提升金属电极与P型掺杂多晶硅层的接触效果,从而提高金属电极与P型掺杂多晶硅层的导电性能,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81729.5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山东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滁州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L31/05 , H01L31/0224 , H01L31/18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背接触电池组件以及制备方法和光伏系统,背接触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片、导电线、第一汇流结构和第二汇流结构,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交替分布,其中,第一栅线和第二栅线极性相反,导电线包括第一导电线和第二导电线,第一导电线覆盖并连接第一栅线,第二导电线覆盖并连接第二栅线,第一汇流结构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一导电线连接第一汇流结构,第二汇流结构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导电线连接第二汇流结构。如此,导电线可以与栅线配合,以收集电池片产生的电流,为电流提供更多引出途径,提高电池片上电流的收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24415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1810879898.2
申请日:2018-08-03
Applicant: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爱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L31/0224 , H01L31/05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其第一正面电极、第一背面电极均设有横向主栅和纵向副栅,所述第一正面电极、第一背面电极中的至少之一设有触点,所述触点设于横向主栅的端部;所述触点所在的纵向副栅方向上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将纵向副栅隔断,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沿着所述贯穿孔的四周设有隔离带;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的长边重叠,形成面接触;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共用触点连接,然后对贯穿孔灌注主栅浆料,并通过烧结形成电池串。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结构简单,电池片间间隙小,减少焊带损耗,且电池组件的可靠性高,光电转换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6589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940051.6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爱旭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L31/0288 , H01L31/0352 , H01L31/06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及光伏系统,包括:硅基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位于硅基底的同一面或相对两面;P型掺杂多晶硅层,至少形成在第一区域上;N型掺杂多晶硅层,至少形成在第二区域上;P型掺杂多晶硅层和N型掺杂多晶硅层均含有金属杂质,金属杂质包括铁、铜、钴、镍、铬中的至少一种;N型掺杂多晶硅层包括靠近硅基底的第一部分,P型掺杂多晶硅层包括靠近硅基底的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中至少一种金属杂质的浓度大于第三部分中相同金属杂质的浓度。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的N型掺杂多晶硅层吸杂效果优于P型掺杂多晶硅层的吸杂效果,利于提高电池的少子寿命,提高电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5889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89028.9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滁州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L31/0216 , H01L31/0224 , H01L31/0352 , H01L31/042 , H01L31/06 , H10K39/15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TOPCon电池、光伏组件及叠层电池,TOPCon电池包括硅基底、P+层、至少一层正面钝化接触结构、正面金属电极、至少一层背面钝化接触结构和背面金属电极,至少一层正面钝化接触结构和P+层设置在硅基底的正面,正面钝化接触结构包括第一氧化硅层和第一掺杂层,正面金属电极与第一掺杂层连接,背面钝化接触结构包括第二氧化硅层和第二掺杂层,背面金属电极与第二掺杂层连接。通过上述设置,正面金属电极不用和p+层直接接触,降低正面接触复合,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同时可以直接在P+层上制备正面钝化接触结构,正面不需要掩膜,而且正面钝化接触结构和背面钝化接触结构可以一步形成,简化制备工艺,提高制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71970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1209289.3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广东爱旭科技有限公司 , 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天津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爱旭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L31/05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片阵列、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电池片阵列包括多个电池串,多个电池串并联,并沿着电池片阵列的宽度方向排列,每个电池串的多个电池分片串联,并沿着电池片阵列的长度方向排列,电池分片由整片背接触电池切分形成。如此,由于多个沿着电池片阵列宽度方向排列的电池串并联,每个电池串的沿着电池片阵列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分片串联,故可以实现低电压和高电流,降低热斑风险,提高发电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