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曲压杆的加固装置及其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1202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85040.X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曲压杆的加固装置及其加固方法,所述加固装置包括第一U型钢和第二U型钢;第一U型钢包括第一翼缘、第一腹板和第二翼缘,第一翼缘上设置圆孔一,第二翼缘上设置槽孔一;第二U型钢包括第三翼缘、第二腹板和第四翼缘,第三翼缘上有槽孔二,第四翼缘上有圆孔二;圆孔一、槽孔二通过单边螺栓固定,槽孔一、圆孔二通过单边螺栓固定。所述加固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分别开圆孔一、槽孔一、槽孔二、圆孔二,翼缘与弯曲压杆的初始挠度方向平行;搭接,孔、槽重叠;将孔、槽通过单边螺栓固定。本发明无需改变U型钢的尺寸,通过翼缘上的槽孔来“自适应”不同挠度的弯曲压杆,可用相同的U型钢来进行加固,有利于提高工程应用的适应性。

    一种自立半干法预制柱连接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25474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957187.7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立半干法预制柱连接及其施工方法,所述连接包括上预制柱和下预制柱,上预制柱的下端设置第一预留孔,下预制柱的上端设置第二预留孔,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相对正,围合而成的区域用于放置抗剪机构及浇注砂浆,上预制柱内设置连接盒和第一纵筋,下预制柱内设置第二纵筋,连接盒的顶板和底板分别与第一纵筋、第二纵筋相连。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第一纵筋端头拧入内螺纹孔内;b、将抗剪机构放入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内;c、将第二纵筋穿过底板孔,用螺栓固定;d、通过第一预留孔道、第二预留孔道注满砂浆。本发明能够实现预制柱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与现浇柱基本等同,可沿用现浇柱设计方法,方便工程设计。

    模块化竹形屈曲约束支撑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04205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610121185.0

    申请日:2016-03-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竹形屈曲约束支撑,包括核心部件、外约束部件和结构连接部件;所述核心部件由多个圆形消能段和多个弹性套筒组成,每个圆形消能段又分为中间段和两端的连接段;所述核心部件位于所述外约束部件内部,外约束部件的内表面与核心部件的弹性套筒的外表面紧贴或相切;所述结构连接部件的一端伸入外约束部件,另一端伸出外约束部件与结构连接。本发明模块化竹形屈曲约束支撑圆形消能段和弹性套筒可通过工厂批量化生产,根据屈曲约束支撑长度需要,选择圆形消能段和弹性套筒进行组合,基于此可实现对核心部件的模块化生产和设计。

    竹形屈曲约束支撑
    4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714952B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610121121.0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形屈曲约束支撑,包括核心部件、外约束部件和增强连接部件;所述核心部件由多个圆形消能段和圆形弹性段沿纵向同轴线相间设置构成,圆形弹性段包括多个中间弹性段和两个端部弹性段,圆形消能段截面面积小于圆形弹性段;所述核心部件位于所述外约束部件内部;所述增强连接部件由节点段、连接段和加强筒构成。本发明竹形屈曲约束支撑各圆形消能段长度较短,在轴力作用下只屈服不屈曲,无需填充砂浆或者增加多余部件对其进行约束,而且圆形消能段截面面积相对于圆形弹性段较小,屈服力较小,对外约束部件的刚度要求较低,因此外约束部件可为简单圆套管,其构造简单、方便加工、自重较轻。

    微振动可耗能黏弹性屈曲约束支撑

    公开(公告)号:CN103206029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174545.X

    申请日:2013-05-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振动可耗能黏弹性屈曲约束支撑,包括耗能内芯板、粘弹性材料体、屈曲约束部件以及约束传力部件,耗能内芯板的一端位于约束传力部件内部,耗能内芯板的中间段位于屈曲约束部件内且与屈曲约束部件之间留有1-2mm的间隙,耗能内芯板的另一端伸出屈曲约束部件外,在所述耗能内芯板位于约束传力部件一端的上下表面分别固接有一黏弹性材料体,该黏弹性材料体与约束传力部件的内表面固接。本发明支撑不仅能在小震或风振作用下耗量,又能在中等或大震作用下耗散地震能量,并且为结构提供一定的支撑刚度,形成了一种微振动可耗能屈曲约束支撑,拓宽了屈曲约束支撑在风敏感结构中的应用。

    串联式竹形屈曲约束支撑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399715U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20164404.9

    申请日:2016-03-03

    Abstract: 本实用型新公开了一种串联式竹形屈曲约束支撑,包括核心部件、外约束部件和结构连接部件;所述核心部件由多个圆形消能段和多个弹性套筒组成,每个圆形消能段又分为中间段和两端的连接段;所述核心部件位于所述外约束部件内部,外约束部件的内表面与核心部件的弹性套筒的外表面紧贴或相切;所述结构连接部件的一端伸入外约束部件,另一端伸出外约束部件与结构连接。本实用型新串联式竹形屈曲约束支撑圆形消能段和弹性套筒可通过工厂批量化生产,根据屈曲约束支撑长度需要,选择圆形消能段和弹性套筒进行组合,基于此可实现对核心部件的串联式生产和设计。

    微振动可耗能黏弹性屈曲约束支撑

    公开(公告)号:CN203230060U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20252575.3

    申请日:2013-05-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振动可耗能黏弹性屈曲约束支撑,包括耗能内芯板、粘弹性材料体、屈曲约束部件以及约束传力部件,耗能内芯板的一端位于约束传力部件内部,耗能内芯板的中间段位于屈曲约束部件内且与屈曲约束部件之间留有1-2mm的间隙,耗能内芯板的另一端伸出屈曲约束部件外,在所述耗能内芯板位于约束传力部件一端的上下表面分别固接有一黏弹性材料体,该黏弹性材料体与约束传力部件的内表面固接。本实用新型支撑不仅能在小震或风振作用下耗量,又能在中等或大震作用下耗散地震能量,并且为结构提供一定的支撑刚度,形成了一种微振动可耗能屈曲约束支撑,拓宽了屈曲约束支撑在风敏感结构中的应用。

    多管格构式屈曲约束支撑
    4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081120U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20434245.0

    申请日:2014-08-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管格构式屈曲约束支撑,包括核心板、填充板条和多管格构式约束部件;所述填充板条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核心板的两侧边;所述多管格构式约束部件为两片,分别设置在填充板条和核心板的上、下两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屈曲约束支撑自重大、约束部件材料占整个支撑比重大的问题,减小了工程结构地震灾害影响,同时也便于震后观察屈曲约束支撑核心板的损伤状况。

    加劲套管混凝土屈曲约束支撑

    公开(公告)号:CN203755484U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20023567.6

    申请日:2014-01-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劲套管混凝土屈曲约束支撑,包括核心部件、无黏结材料、加劲部件和约束部件;所述约束部件设置在核心部件外围,约束部件由套管填充混凝土或砂浆组成;所述无黏结材料包裹在核心部件的表面;所述无黏结材料外表面上增设有加劲部件,加劲部件的平侧面或翼缘外侧面沿核心部件长度方向与无黏结材料表面紧贴,包裹核心部件的无黏结材料和贴紧的加劲部件一起放置于约束部件内。本实用新型屈曲约束支撑构件通过加劲部件,将核心板传来的挤压力由加劲部件或加劲部件和混凝土或砂浆块组合来承担,同时加劲部件能够将挤压力更均匀地传递到加劲部件另外一侧更大面积的混凝土或砂浆块面层上。

    预制拼装式屈曲约束支撑
    5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782917U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20167961.7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拼装式屈曲约束支撑,包括核心部件和约束部件;所述约束部件为两块,由凹槽和填充体组成,所述填充体位于凹槽内,并与凹槽固接,所述核心部件位于两块约束部件之间,所述约束部件的填充体只与核心部件的约束区域的表面紧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屈曲约束支撑自重大、约束部件材料占整个支撑比重大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