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箱电机及智能窗帘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2150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12909.6

    申请日:2025-04-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电机及智能窗帘,通过蜗杆与蜗轮的啮合作用,将运动电机输出的高速低扭矩旋转运动,转换为低速高扭矩的旋转运动;通过蜗杆与蜗轮的传动方式以及皮带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机械传动中的冲击和振动,从而减少设备运行时的噪音,适用于环境噪声要求较高的智能家居场景,优化了用户体验。由于滚动组件与智能窗帘轨道直接接触,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动力传递,使窗帘的拖动动作更加顺畅,无卡顿现象发生。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齿轮箱电机及智能窗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齿轮箱电机的输出扭矩较小的技术问题。

    一种变收缩率塑料螺旋伞齿的参数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8001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268701.3

    申请日:2024-09-11

    Inventor: 童爱军 王得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收缩率塑料螺旋伞齿的参数确定方法,旨在解决塑料螺旋伞齿因收缩率差异对啮合精度的影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获取塑料螺旋伞齿的预期结构数据和应用环境数据,后者包括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预期表现数据。随后,利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初步几何模型及收缩率预设数据。接着,将这些数据输入深度学习生成对抗网络(GAN),对初步模型进行多次迭代优化,以考虑不同位置的收缩率,最终得到优化后的目标几何模型的参数数据,并进行输出处理。有效提高了塑料螺旋伞齿的啮合精度,克服了齿面收缩率差异带来的技术挑战。

    一种旋转结构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12660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09161.0

    申请日:2024-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旋转结构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为:实时获取当前场地内用户的声音信息和体感信息,设定一个初始监测区域;获取当前场地内的用户数量信息,为每个用户设定用户标签并进行关联;分析每个用户的声音信息中包括的表达信息并设定对应的权重系数;将初始监测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调整初始监测区域的大小和位置;提取声音信息和体感信息中的特定指令信息,获取特定指令信息中对应的指令动作,将指令动作与对应用户标签关联;基于权重系数和指令动作,控制旋转结构执行相应的动作。本申请能够实时提取特定指令信息并动态调整控制策略,使旋转结构操作更加精准和智能,从而优化整体用户体验。

    一种智能窗帘充电位置补偿方法及窗帘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8230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65732.4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窗帘充电位置补偿方法及窗帘系统,其中,智能窗帘充电位置补偿方法包括:获取窗帘系统的环境参数和运行状态数据,生成充电环境评估信息;根据充电环境评估信息和窗帘驱动组件的实时位置数据,预测窗帘驱动组件的运动轨迹,并估算受电磁吸件的实际停止位置;基于受电磁吸件的实际停止位置和充电组件的当前状态,计算充电磁吸件需要调整的位置偏移量;根据位置偏移量,通过电磁驱动机构控制充电磁吸件进行位置调整,使充电磁吸件与受电磁吸件对接。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动态调整充电组件的位置,实现窗帘驱动组件与充电组件之间的精确对接,有效克服多源干扰因素导致的位置偏差,提高充电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一种轨道式输送装置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079433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82107.1

    申请日:2024-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式输送装置,具体包括轨道本体、承载部、升降组件及锁止组件;轨道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承载部包括承载本体和两个柔性端部,沿第一方向,承载本体设置于两个柔性端部之间,且承载本体通过柔性端部与轨道本体滑动连接;升降组件设置于柔性端部与承载本体之间;当整体偏移较多导致一柔性端部过于贴近轨道本体时,可以通过锁止组件解锁柔性端部后,沿第二方向令柔性端部在承载本体上滑动,以调节柔性端部的位置,例如,调节另一柔性端部,使其贴近轨道本体,由此令两个柔性端部及承载本体能够保持平衡,避免导致柔性端部被卡死,进而保障整体的稳定性。因此,本轨道式输送装置具备稳定性高的优点。

    一种小模数塑料圆柱齿轮螺旋线偏差的修正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13096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13171.2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螺旋线偏差修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模数塑料圆柱齿轮螺旋线偏差的修正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检测小模数齿轮多方位图像;对待检测小模数齿轮多方位图像进行全局直方图均衡,构建亮度优化齿轮图像;对亮度优化齿轮图像进行三维点云重构,并进行齿轮总体偏差计算,生成螺旋线总偏差曲线;对螺旋线总偏差曲线进行偏差变化态势分析,并进行非线性收缩特征挖掘,以得到非线性收缩规律;根据非线性收缩规律对齿轮三维结果模型误差补偿计算,生成螺旋线收缩误差补偿值,对待检测小模数齿轮进行误差参数微调校正,从而得到校正后的齿轮螺旋线参数。本发明实现了高精度,高准确性的齿轮螺旋线偏差修正方法。

    一种轨道式输送装置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7943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582107.1

    申请日:2024-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式输送装置,具体包括轨道本体、承载部、升降组件及锁止组件;轨道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承载部包括承载本体和两个柔性端部,沿第一方向,承载本体设置于两个柔性端部之间,且承载本体通过柔性端部与轨道本体滑动连接;升降组件设置于柔性端部与承载本体之间;当整体偏移较多导致一柔性端部过于贴近轨道本体时,可以通过锁止组件解锁柔性端部后,沿第二方向令柔性端部在承载本体上滑动,以调节柔性端部的位置,例如,调节另一柔性端部,使其贴近轨道本体,由此令两个柔性端部及承载本体能够保持平衡,避免导致柔性端部被卡死,进而保障整体的稳定性。因此,本轨道式输送装置具备稳定性高的优点。

    一种金属蜗杆与塑胶斜齿轮的不等齿距的性能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712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43813.9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蜗杆与塑胶斜齿轮的不等齿距的性能测量方法,包括将金属蜗杆与塑胶斜齿轮安装在振动台上,模拟高频振动环境测量齿距变化,分析齿距一致性和压力分布;设置振动台的标准振动频率,装载驱动机构和不同组数的负载,测量不同负载下的传动误差数据,评估噪声性能,以及在动态工况下的变形分布和传动特性;高温试验箱中评估齿轮的抗高温性能;对获得的齿距数据、压力分布、变形数据和变形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关键特征参数输入于建立的性能分析模型中,评估齿轮的使用寿命,每项测试都提供了具体的性能指示,实现了对不等齿距齿轮的全面性能评估,提高了测试的全面性,确保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齿轮模型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94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315912.8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齿轮模型确定方法,旨在提高齿轮设计的精确性并优化生产流程。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齿轮的初始关键参数,包括几何参数和材质参数,并在预设的齿轮数据库中检索多个相似齿轮样本;根据用户输入的样本调整指令,从这些相似样本中确定最符合需求的目标齿轮样本;调取目标齿轮样本的材料收缩率数据,并结合其材质参数,对目标齿轮样本的几何参数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基于材料收缩特性和预期的加工变形,确保了最终齿轮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减少试模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增强了齿轮设计的精准度,从而满足了市场对高精度和高效率齿轮制造的需求。

    一种自动调节松紧的智能矫形衣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5734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53892.1

    申请日:2024-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松紧的智能矫形衣及其智能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在松紧机构中集成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穿戴者身体的运动态势数据,并传输至控制电路,结合预设标准参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匹配,以识别出对应的活动类型及运动过程中的身体状态,制定智能矫形衣的调节模式,并结合智能矫形衣反馈的穿戴者的体态信息,生成调整松紧机构的动作策略;根据生成的动作策略,通过控制电路发送指令至直流减速电机,实现智能矫形衣的松紧调整;通过自动调整内衣的松紧度,并将穿戴者的运动数据与特定活动模式关联,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矫形调整,实现了一种精细化且动态的体态调节机制,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穿戴体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