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体骨肿瘤采样装置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4799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29330.9

    申请日:2021-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椎体骨肿瘤采样装置,包括内刀杆、外刀杆、驱动螺杆和采样刀具,内刀杆与外刀杆内外嵌套设置,驱动螺杆的一端沿轴向自外刀杆的第二端插入并与内刀杆螺纹连接,通过驱动螺杆带动外刀杆沿轴向相对于外刀杆移动。采样刀具的两端沿径向分别与内刀杆的第一端及外刀杆的第一端凹凸配合,使用时,旋转外刀杆,外刀杆带动采样刀具沿周向旋转,采样刀具便可切割肿瘤,实现采样。显然,本发明中的采样刀具的两端均采用径向凹凸配合的组装方式,利用分体式结构取代现有的一体式结构,仅需沿轴向插拔采样刀具便可实现拆装采样刀具,方便更换刀具。

    远场和任意表面应力下多孔隧道相互作用应力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89638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38148.0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饶秋华 易威 张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场和任意表面应力下多孔隧道相互作用应力的计算方法,包括推导单一椭圆隧道受集中力和分布力的基本解;通过叠加原理,将受集中力和分布力的基本解叠加得到第k个椭圆孔上或外任一点A的相互作用应力。本发明通过推导单一椭圆隧道受集中力和分布力的基本解,提出一种计算远场和任意表面应力下多椭圆孔隧道相互作用应力的方法,形式简单,准确、高效计算了多孔结构和材料的应力水平。本发明适用于推广到研究远场应力和任意表面应力作用下的任意形状多孔问题;在计算多个随机椭圆孔在远场应力和任意分布表面应力作用下的相互作用应力时,比一般方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一种埃洛石管腔除杂和扩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5574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38757.9

    申请日:2021-04-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埃洛石管腔除杂和扩大的方法,首先,利用高剪切流动场处理埃洛石,将埃洛石管内的杂质迁移到管外,再通过化学漂白去除杂质;然后,用真空浸渍法辅助水注入埃洛石纳米管管腔,最后,对埃洛石与水的混合矿浆进行低温速冻和加热解冻的循环处理,利用水的冷胀原理,即通过水在管道内快速结冰的膨胀作用将埃洛石纳米管的内腔撑开,并引起埃洛石管壁结构的逐步扩张,最终实现埃洛石管内径的显著增大。本发明可显著去除埃洛石管内杂质并扩大其管内径,且不破坏管壁的层状结构,具有绿色环保、工艺简单、能耗低等特点。

    远场和任意表面应力下多孔隧道相互作用应力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8963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538148.0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饶秋华 易威 张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场和任意表面应力下多孔隧道相互作用应力的计算方法,包括推导单一椭圆隧道受集中力和分布力的基本解;通过叠加原理,将受集中力和分布力的基本解叠加得到第k个椭圆孔上或外任一点A的相互作用应力。本发明通过推导单一椭圆隧道受集中力和分布力的基本解,提出一种计算远场和任意表面应力下多椭圆孔隧道相互作用应力的方法,形式简单,准确、高效计算了多孔结构和材料的应力水平。本发明适用于推广到研究远场应力和任意表面应力作用下的任意形状多孔问题;在计算多个随机椭圆孔在远场应力和任意分布表面应力作用下的相互作用应力时,比一般方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一种髌骨骨折复位导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97465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108101.6

    申请日:2020-02-2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髌骨骨折复位导向装置,包括:呈弧形或折线形的第一卡槽(1)和第二卡槽(2),所述第一卡槽(1)和所述第二卡槽(2)的凹面在XY平面内相互靠近,且所述第一卡槽(1)和所述第二卡槽(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卡槽(1)和所述第二卡槽(2)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髌骨的突起(3);所述第一卡槽(1)和所述第二卡槽(2)设有至少两组相互对应的导向孔(4),用于为克氏针导向。本申请提供的髌骨骨折复位导向装置,结构简单,能够使髌骨准确复位,并使克氏针能够准确的打入髌骨内部,且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皮肤缝合钳
    4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17525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0128127.7

    申请日:2020-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肤缝合钳,包括夹持手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两组夹持手柄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分别为两组夹持手柄在铰点另一侧的刚性延伸段以及两组夹持手柄自由端的刚性延伸段;第一钳臂的自由端形成夹持钳头,两组第一钳臂上分别设有用于常规缝合的进针导孔和出针导孔,进针导孔和出针导孔在第一钳臂夹合的状态下对齐贯通;第二钳臂的内侧为夹持面,其中一组第二钳臂的上侧面凸出设有两组用于美容缝合的导针座,导针座上设有供缝合针穿过的导针孔。本发明的皮肤缝合钳能够实现常规皮肤缝合及皮内美容缝合,术者在手术缝合伤口时能够独立完成缝合剪线操作及皮内缝合的准确进针,大大缩减缝合时间,提高缝合质量。

    片状复合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50298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610891319.7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片状复合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钒源、铁源、磷源、锂源、有机碳源,按钒原子、铁原子、磷原子、锂原子、碳原子摩尔比为2:1:4:4:3~5的比例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调节pH值,搅拌;(2)转移至高压反应釜中,通入保护性气体,以200~1200rpm的速度,200~300℃的温度,反应10~30h,经洗涤、过滤、干燥后,研磨;(3)在非氧化性气氛下于600~800℃焙烧,即成。本发明合成的片状磷酸铁锂‑磷酸钒锂复合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导电性和离子导电性,电化学性能优异,产品均一性好且稳定、成本低。

    一种股骨辅助复位装置
    4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01971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680339.3

    申请日:2019-07-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骨折辅助复位装置,具体是涉及到一种股骨辅助复位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定位组件和对称翻转组件,对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座和设置在翻转座上的两个对称展开的能调节相互之间距离的定位臂,翻转座设置在固定组件上,定位组件包括固定在一个定位臂上的平面连杆机构、设置在平面连杆机构上且突出于平面连杆机构用于定位大转子的翻转侧板平面连杆机构包括三根相互铰接的伸缩杆,伸缩杆的铰接处设置有用于定位胫骨粗隆的定位孔b,本发明利用人体骨骼镜像对称的原理,通过设置同步转动的定位臂定位髂前上棘,再通过定位组件在人体健侧定位大转子和胫骨粗隆,定位完成后翻转至人体患侧,以该定位基础作为股骨骨折复位的参照。

    一种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6510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91345.X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钒源、铁源按钒原子、铁原子摩尔比为1:1的比例称取钒源、铁源,分别配置成溶液,然后滴加到反应容器中,控制反应容器中的搅拌速度,调节pH值1~7,再加入有机碳源,搅拌1~12h后,过滤、洗涤、烘干,再将所得产物在非氧化性气氛下热处理,得到固体样品(;2)研磨成粉末,转移至双氧水或者臭氧溶液中浸泡,然后移至真空烘箱中干燥;(3)将步骤(2)所得样品于100~400℃热处理1~12h,即成。本发明所制得锂离子负极材料FeVO4/C微观形貌为纳米颗粒,表面原位包覆碳优化其电导率,其中0.1C放电比容量达1387.9mAh/g。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