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97782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1910485018.8
申请日:2019-06-0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点阵构型电子漂移管。该电子漂移管的点阵阴极将目标辐射的X光转换为具有空间阵列分布的电子脉冲串,电子脉冲串在空间阵列互不干扰的渐变电场作用下高速漂移,漂移中电子脉冲串的空间尺度被充分保障。然后穿过等比空间阵列分布的后端栅网,经微通道板获得倍增后轰击荧光屏发光,将电信号重新转换为光信号,整个过程电子脉冲串均处在由带屏蔽壳磁线圈产生的均匀磁场中。该电子漂移管可显著改善电子匀速漂移区内的空间分辨特性,利用磁场约束最大限度降低电子脉冲串的空间横向串扰,实现空间保真和大动态范围,有助于推动超高时间分辨二维成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提升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诊断精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18996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1910485151.3
申请日:2019-06-05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场约束脉冲展宽成像系统。该系统的光电阴极将目标辐射的X光转换为电子,电子在高速渐变电场作用下被色散调制并穿过前端栅网,在屏蔽壳内的等位漂移区中漂移,漂移中电子群的时间尺度被充分展宽,然后穿过后端栅网,经微通道板获得倍增后轰击荧光屏发光,将电信号重新转换为光信号,整个过程电子均处在由磁壳包裹的磁线圈产生的均匀磁场中。该系统可显著改善线圈内磁场分布均匀性,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电子群的空间弥散。该系统同时具备高时间分辨和高空间分辨能力,有助于推动超高时间分辨二维成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提升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诊断精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52665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1710012101.4
申请日:2017-01-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T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空分辨辐射流诊断系统,用于对黑腔内X射线辐射流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精密诊断。黑腔发出X射线经针孔板上的针孔成像后,一部分X射线成像到成像板上,另一部分X射线穿过成像板上的狭缝I再穿过时间分辨板上的狭缝II照射到X射线光阴极上,并经过条纹相机聚焦偏转系统后记录在条纹相机中。根据记录的信号,可获得黑腔特定位置发射的X射线辐射流的时空演化过程。本发明的时空分辨辐射流诊断系统具有皮秒量级时间分辨和几十微米量级空间分辨,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472103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650124.9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X射线针孔成像原理的探测设备的瞄准方法和装置,瞄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支撑调节机构将可出射4π全空间发散光的光纤头放置于待探测目标位置中心;S2:所述光纤头出射的激光进入探测设备的X射线记录器件的针孔后形成光斑,并照射于探测设备的灵敏面;S3:通过指向调节机构调节探测设备的方位,使得所述光斑覆盖所述探测设备的灵敏面;S4:将光纤头替换为探测目标,瞄准完成。本发明采用主、被动瞄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省时简便地瞄准,节省90%以上瞄准时间;且采用了激光穿过针孔引导瞄准的直接方式,因而瞄准精度高,精度由100um提升至10um,提升了1个数量级,因此本发明具有广阔且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99931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792921.1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N2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扫描与分幅X光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双通道X射线成像系统、透射式X射线编码板和X射线条纹相机以及与X射线条纹相机相连接的解码器。本发明的同时扫描与分幅X光测量系统,能够从同一视角采用同一记录系统同时记录待测目标的一维连续变化过程图像和二维分幅图像,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扫描图像和分幅图像时间关联精度高的优点,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物理实验研究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190217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076077.2
申请日:2020-01-2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透射带通型辐射流探测器,包括带通滤波单元、X射线探测单元,其中X射线探测单元包括等阻抗匹配信号传输结构。利用带通滤波技术将带通滤波单元薄片化后与X射线探测单元作一体化设计,同时实现选能和高精度阳极的功能。并在X射线探测单元设计中采用了精简的双层结构设计和等阻抗匹配传输设计,从而探测器在外尺寸上实现了达到量级的小型化突破。本发明的透射带通型辐射流探测器,体积小、时间分辨高、稳定性好、安装方便,能有效提高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0182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910102182.6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机钙钛矿的分幅相机光阴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光阴极由微通道板MCP、金属微带、无机钙钛矿CsPbI3光阴极、金属电极及电极保护膜组成;该光阴极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MCP清洗干净,在MCP的上表面镀上金属微带,然后将MCP放入CsPbI3溶液中进行加热,在金属微带上表面以及MCP微通道内壁上形成沉积一层CsPbI3薄膜后,将MCP取出烘干,最后在MCP下表面依次镀上金属电极和电极保护膜,即完成了基于无机钙钛矿的分幅相机光阴极的制备。该光阴极以无机钙钛矿CsPbI3作为光电转换材料,从可见光到X射线都具有很高的响应灵敏度。同时CsPbI3在大气环境下有很好的稳定性,无需与分幅相机进行整体真空封装,降低了制备难度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08783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950790.8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条纹相机光阴极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首先以多孔阳极氧化铝为模板,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和干法刻蚀在抛光硅片表面制备出纳米尺度的柱状微结构阵列。再以该柱状微结构阵列为模板,制备出具有微孔阵列结构的有机薄膜。将有机薄膜转移至光阴极支架上作为支撑衬底,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有机薄膜上依次镀制导电层和光电发射层,最终制备出表面具有纳米尺度微孔结构阵列的条纹相机光阴极。该方法实现了纳米级微孔阵列结构的条纹相机光阴极制备,可大幅度提高光阴极的谱响应灵敏度,同时具有较宽的谱响应范围,能够进行从紫外光到硬X射线的谱响应,适用于高空间分辨的条纹相机应用。该方法还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706075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1095055.5
申请日:2017-11-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区域探测扫描变像管。所述的变像管中的阴极、栅网、预偏阵列板I、聚焦系统、预偏阵列板II、隔离网、扫描板和荧光屏沿轴向OZ顺序排列。待测信号穿过阴极上的多条狭缝后,与阴极相互作用发射出多条电子束,电子束在预偏阵列板I与预偏阵列板II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分离,并在聚焦系统和扫描板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电子束的聚焦成像和扫描,获得待测信号的时空信息。由于各条电子束之间分离距离较大,扫描过程中不会相互干扰。这种多区域探测扫描变像管可以对待测目标的多个区域进行同时测量,可以获取等多的有用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425821B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510696016.5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5D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诊断设备准直装置及方法,所述的准直装置包括成像元件、成像节、波纹管、内筒、外筒、关节轴承、指向调节器、盲板、准直孔和激光器;成像节的小端连接成像元件,成像节的大端通过波纹管连接外筒的一端,外筒的另一端连接指向调节器,指向调节器与内筒接触连接,内筒的另一端连接盲板,激光器固定在盲板背离内筒的一侧;成像元件的中心、成像节的中轴线、内筒的中轴线、准直孔为同轴心设置。第一步准直时将准直装置与激光器连接,使准直激光依次穿过准直孔、成像元件中心,并辐照到目标物体上;第二步准直时将准直装置与诊断设备连接,利用定位销实现诊断设备的中心与盲板的中心重合。本发明实现了诊断设备简单、快速、高效地准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