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库结构
    4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737995U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20216566.8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置库结构。适用于地表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置库结构,构建在与河道连接的水库的入水口处,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河道水流流向布置的预处理区、净化区及深水净化区,预处理区通过配水渠与前置库结构上游的河道连接,预处理区与净化区之间通过配水渠连接,净化区与深水净化区之间通过配水渠连接;所述预处理区内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跌水曝气区、消能沉淀池、透水坝及砾石床;所述净化区具有生物操纵池,在生物操纵池上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及浅表耦合湿地;所述深水净化区沿水流流向依次布设有透水坝、深水净化池及溢流堰。

    溢流式光催化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334918U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21743359.2

    申请日:2019-10-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溢流式光催化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溢流式光催化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以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不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具有光催化反应区和人工湿地区;光催化反应区下方设有进水机构,进水机构下端为进水口,该进水机构上端连通光催化反应区下端,进水机构与光催化反应区之间经布水板Ⅰ分隔;光催化反应区内置有光催化型填料,光催化反应区外设有发射的光能使光催化型填料进行光催化反应区的光源;人工湿地区内由下而上依次设有人工湿地填料、布水板Ⅱ和连通区,连通区与光催化反应区上部,人工湿地区侧壁下部设有出水口。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低温区域人工湿地系统
    4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001654U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20231778.1

    申请日:2019-02-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温区域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人工湿地滤床,其特征在于在滤床上部还设置湿地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种植土和处在底部的覆盖在人工湿地滤床上的土工布,所述人工湿地滤床被暗埋在所述湿地保温层之下;所述滤床的底部设置砂保护层,在砂保护层上铺设滤床的防渗层,且防渗层一直延伸到保温层的种植土所处的高度;所述系统还设置有通气系统,所述通气系统的通气管从人工湿地滤床的生物滤料层通达保温层上方的大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湿地在冬季低温区域运行难的技术问题,为人工湿地在低温地区的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我国低温区域的水环境治理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应用和推广前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生态湿地结构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813466U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22811022.9

    申请日:2022-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湿地结构,生态湿地布置在潮汐河道旁,生态湿地与潮汐河道之间通过隔堤隔断,所述隔堤上在潮汐河道常水位上方位置处设有连通生态湿地与潮汐河道的连接通道。在所述连接通道内填充有填料,在连接通道内沿水流流动方向均匀铺设有若干土工布。在填充有填料的连接通道两端均设有钢筋石笼。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地面降雨较多、雨水积聚在生态湿地内时,生态湿地内多余的积水会通过隔堤上的连接通道渗透至潮汐河道内,维持生态湿地的正常水位;在潮汐河道内水位较高时,部分河水通过隔堤内填料的过滤后进入生态湿地内,对生态湿地的影响较小。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生态治理工程技术领域。

    直立式河岸生态化改造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9992332U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20814725.4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立式河岸生态化改造结构,在河道内对应现状直立式河岸设置仿自然河道形态的驳岸结构,现状直立式河岸和相应的驳岸结构之间形成有从直立式河岸向驳岸结构倾斜的缓坡,该缓坡上种植有植物。本实用新型通过块石形成的驳岸结构在河道内勾勒出仿自然河道形态,在驳岸与现状直立式河岸形成的封闭浅水区域内进行植被群落的恢复,改善城市河道生物多样性缺失、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本实用新型通过河道内地形重塑增加河道结构的复杂度,增加水力条件的多样性,同时为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避难和休息场所,通过植被恢复还可净化河道水质,提高河道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构建健康河流水生态系统。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