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煤泥浮选药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335547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0448636.1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煤泥浮选药剂,所述浮选药剂由下述重量份的物质组成:煤油:20~80份,乙硫氨酯:5‑13份,吐温40:1‑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0.01‑0.05份,对甲基苯磺酸:0.01‑0.07份,司盘60:1‑3份,邻苯二甲酸酐:1‑3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3‑0.1份,苯酐:0.01‑0.06份。该浮选药剂有效解决了传统浮选中微细粒浮选选择性较差的难题,弥补了传统泡沫浮选技术的不足。

    一种氧化煤泥分选方法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669977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610448324.0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煤泥分选方法,所述分选方法包括CO2饱和水溶液的制备、氧化煤泥矿浆处理、氧化煤泥的分选三部分;向矿浆中加入浮选药剂和起泡剂,调好的矿浆通过泵打入浮选柱中进行浮选作业;所述浮选药剂含有的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羟基化合物20%‑4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2%、甲基异丁基甲醇1%‑2%、二甲苯1%‑2%、聚丙烯乙二醇1%‑2%、硅酸钠1%‑2%、其余为烃类油,煤颗粒随气泡的升浮进入泡沫精煤。本发明通过对工艺和浮选药剂的选择优化,大大提高了氧化煤的回收率。

    一种细粒中煤的浮选工艺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669957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610446935.1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粒中煤的浮选工艺,该工艺的流程包括:对细粒中煤进行调浆作业;使用粗煤泥分选设备进行预先抛尾作业;使用分级设备进行分级,产出细粒粗精煤和粗粒粗精煤;使用磨煤设备对粗粒粗精煤进行解离;使用调浆设备对细粒粗精煤进行浮选作业;使用粗选设备对细粒粗精煤调浆后矿浆进行粗选,产出粗选精煤;使用精选设备对粗选精煤进行精选,产出精煤。本发明提出的浮选工艺流程简单、技术成熟、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经济效益显著;既保证了尾煤灰分,又同时保证了中、低灰分的物料充分得到解离;避免了矸石进入磨机,大大减轻了磨机的负荷,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尾煤与精煤的回收率。

    一种长焰煤洗选系统及洗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45622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522951.3

    申请日:2018-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焰煤洗选系统及洗选方法,属于原煤分选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长焰煤分选工艺分选效率低、精煤回收率低、洗选成本高的问题。一种长焰煤洗选系统,包括干法分选装置、有压重介分选装置和泥化分选装置;原煤按照粒径不同分别进入干法分选装置、有压重介分选装置和泥化分选装置之一。一种长焰煤洗选方法,包括干法分选作业、有压重介分选作业和泥化分选作业;原煤按照粒径不同分别进入干法分选作业、有压重介分选作业和泥化分选作业之一。本发明提供的长焰煤洗选系统及洗选方法可用于为煤矿企业提供长焰煤洗选方法。

    一种基于纳米气泡的难浮煤泥的分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76658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0444444.3

    申请日:2016-06-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D1/006 B03D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气泡的难浮煤泥的分选方法。将水与适量的起泡剂混合均匀后经泵给入文丘里管,通过文丘里管的射流作用,含起泡剂的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包括普通大气泡及纳米气泡。含气泡溶液给入自制的除泡桶中,浮力较大的大气泡在自制的除泡桶中升浮至液面并破裂,纳米气泡由于浮力较小夹杂在溶液中随水流运动。含纳米气泡溶液与煤泥和适量浮选药剂给入普通搅拌桶中进行调浆,调浆后矿浆经浮选柱分选产生精煤和尾煤两种产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纳米气泡优先在疏水性好的表面积聚的特点,拉大了精煤与矸石的疏水性,纳米气泡的积聚也大大减弱了细泥在煤颗粒表面的罩盖作用,显著降低了细泥的污染、提高了精煤的回收率。

    一种浮选柱的刮泡装置及浮选柱

    公开(公告)号:CN10666998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0446414.6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选柱的刮泡装置及浮选柱,所述刮泡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刮泡板(5)的刮泡组和用于将所述刮泡组沿浮选柱(3)轴线安装在浮选柱(3)顶部的支撑台(2);其中所述刮泡板(5)为侧边具有对数螺线状的板状结构,所述多个刮泡板(5)以具有对数螺线状的侧边为扫描边沿浮选柱(3)轴线旋转,以排赶泡沫死区的泡沫沿径向向外方向运动,其中旋转方向为以所述对数螺线曲率较小一端为中心,朝向对数螺线的曲率中心;所述浮选柱具有上述刮泡装置。该刮泡装置能够对泡沫死区的泡沫产生沿径向向外的作用力,使泡沫死区的泡沫及时排除,提高浮选效率。

    一种氧化煤泥分选方法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6997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0448324.0

    申请日:2016-06-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D1/00 B03D1/016 B03D22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煤泥分选方法,所述分选方法包括CO2饱和水溶液的制备、氧化煤泥矿浆处理、氧化煤泥的分选三部分;向矿浆中加入浮选药剂和起泡剂,调好的矿浆通过泵打入浮选柱中进行浮选作业;所述浮选药剂含有:羟基化合物20%‑4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2%、甲基异丁基甲醇1%‑2%、二甲苯1%‑2%、聚丙烯乙二醇1%‑2%、硅酸钠1%‑2%、其余为烃类油,煤颗粒随气泡的升浮进入泡沫精煤。本发明通过对工艺和浮选药剂的选择优化,大大提高了氧化煤的回收率。

    一种低灰炼焦浮选尾煤的处理回收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7281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166205.6

    申请日:2016-0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523 B03B9/06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低灰炼焦浮选尾煤的处理回收工艺,适用于炼焦煤回收处理使用。其利用三产品旋流分级筛对浮选尾煤进行分级,旋流分级筛筛下物与筛溢流进行尾煤浓缩作业,底流粗颗粒经螺旋分选机预先抛除高密度级物料后进行磨矿解离,溢流与带筛球磨机的筛下物混合进入浮选柱分选,分级旋流器的底流进入二段球磨机细磨,出料进入两段分级旋流器进行脱泥,溢流做中煤产品回收,底流同样进入浮选柱分选作业,分选得到精煤产品,尾煤则再次返回三产品旋流分级筛经截粗处理后进入尾煤浓缩机。其流程简单,采用螺旋预先抛尾,带筛网球磨机与传统球磨机串联的两段磨矿工艺,大大降低磨矿作业能耗,解决磨机出料过磨现象,浮选分选效率高。

    一种细粒中煤多级磨矿浮选工艺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26727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05906.1

    申请日:2015-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B7/00 B03B1/00 B03D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粒中煤多级磨矿浮选工艺,细粒中煤矿浆给入球磨机中研磨解离,通过短停留时间保证中煤的部分解离与快速抛出,将解离后的矿浆稀释后泵送至分级旋流器分级,使未解离的粗粒进入二级磨矿作业,细粒进入调浆浮选作业;磨矿入料为一级分离作业的粗粒或者经过抛尾后的粗粒,二段磨矿产物给入二级分离作业;分离的入料为二级磨矿作业产物,磨矿入料为二级分离作业的粗粒或者经过抛尾后的粗粒,三级磨矿产物直接进入调浆浮选作业;将一级分离作业与二级分离作业分级的细粒矿浆以及三级磨矿产物一并给入调浆设备,经过调浆的物料给至浮选机内进行分选,得到浮选精煤与浮选尾煤。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艺简单,浮选效果好。

    一种气泡分离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7537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78999.X

    申请日:2025-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泡分离装置,并将其与电解水制氢的工作电极相连接,应用于工作电极表面产生的气泡的分离以及定向调控。本发明中利用相邻通槽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形成气泡分离通道,该气泡分离通道能够产生非对称拉普拉斯压力梯度,从而推动气泡沿特定方向移动。同时,超疏水‑润滑复合涂层具备出色的亲气性和润滑性能,不仅提供了良好的气泡吸附条件,还通过表面润滑效应降低了气泡在表面运动时的摩擦阻力,确保气泡能够快速实现定向调控转移。工作电极表面生成的氢气泡趋向于超疏水‑润滑复合涂层表面移动转移到气泡分离通道,利用气泡分离通道的非对称性,通过自驱动的“移动‑兼并‑再动”循环过程定向移动被高效收集至目标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