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1421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02412.X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1/28 , C02F1/72 , C02F1/70 , C02F3/10 , C02F103/06 , C02F101/36 , C02F101/3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漏斗内件的填料强化循环井系统,属于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井管外和井管内两个部分,井管外侧从下至上分为下段筛管、中段阻隔、上段筛管和顶部密封四个部分;内井管从下至上设有潜水泵和漏斗内件;其中,漏斗内件里面设有填料床层;本发明通过增设漏斗型内件以替代传统管内密封系统,有效强化水力循环,并降低了施工难度;填料床层的设置能够拓展污染物处理范围及效率,以提供适用各类污染场地修复的新型高效循环井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509021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912834.4
申请日:2022-07-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氨混合气的发生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反应器管程,所述反应器管程外设有夹套,所述夹套与所述反应器管程之间的空间为反应器壳程,所述夹套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间为夹套层反应区;所述壳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反应器管程连通的出气口I和进气口I;所述壳体侧壁上下方分别设有与夹套层反应区连通的出气口II和进气口II;所述夹套侧壁上下方分别设有与反应器壳程连通的出气口III和进气口III。本发明提供的氢氨混合气的制备方法,采用氨催化氧化的形式供热,蒸汽取换热控温,降低氧化供热温度,相比于其他氨燃烧辅助供热系统,有效降低了尾气中NOx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16369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302341.3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内件强化的地下水循环井系统及应用,系统包括内井管和潜水泵,所述潜水泵设于内井管的内部,所述内井管为带筛井管,所述内井管的井管外从上至下依次分为顶部密封区、上段筛管区、中段阻隔区和下段筛管区,所述顶部密封区和中段阻隔区填充膨润土,所述上段筛管区和下段筛管区填充石英砂;所述内井管的内部设有漏斗型内件,所述潜水泵的顶部出水口与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出水口伸入漏斗型内件的内部。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能够减弱内井管的液体返混,从而提高内井管的液位高度并且增强水力循环的驱动力,从而强化循环流场;本发明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污染物修复效率,有着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97950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401863.6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1/28 , C02F1/461 , C02F1/52 , C02F1/72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渗透反应墙的填充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可渗透反应墙的填充材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零价铁5‑20份、活性炭30‑50份、电气石30‑50份、粘结剂10‑20份和造孔剂3‑10份。提供的填充材料为固体球形多孔小颗粒,主要成分为零价铁、活性炭和电气石,辅助成型材料包括粘合剂和造孔剂,零价铁与活性炭在地下水环境中可构成铁碳原电池,具有铁碳微电解作用,填充材料中电气石具有红外发射特性,发射的红外线可以使水分子发生振动,部分氢键断裂,从而使水分子团簇机构减小,渗透性增加,缓解反应墙的堵塞,延长填充材料的使用寿命,调高对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860662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299209.9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 C02F101/30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地下水循环井结构、修复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循环井、抽水井、曝气管、抽气管、加药系统和尾气处理装置。循环井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井管和内井管,外井管上下两端的管壁各设置多个筛孔,内、外井管之间设有隔离件,隔离件位于第一筛孔和第二筛孔之间,曝气管伸入内井管的下部,抽气管与循环井顶部连通;抽水井设在循环井附近,抽水井管下端井壁设有筛孔,其内的抽水管口略低于地下水位。地下水修复方法指基于上述修复系统在修复现场开展修复的操作方法。基于本申请所述循环井的具体结构设置,地下水能实现循环井内‑外的三维循环,配合抽水井,能扩大该循环的影响半径,提高修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201067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811405693.7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23/83 , B01J23/889 , B01D53/90 , B01D53/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方法,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方法包括: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锅炉密相床层中加入脱硝催化剂。通过将活性氧化铝、碳含量低于6.0wt%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镧系元素的盐类、过渡金属的盐类和黏结剂制备得到的生球进行焙烧得到至少包括重量份计的15~50份活性氧化铝、12~45份碳含量低于6.0wt%的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1~7份镧系元素氧化物、2~15份过渡金属氧化物和15~25份黏结剂的脱硝催化剂。其使得在CFB燃煤燃烧过程中,在脱硝催化剂的作用下,在锅炉燃烧室内部原位转化烟气中NOx,实现降低烟气中NOx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08109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34078.6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役工业场地污染综合管控系统及方法,涉及场地污染综合管控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阻隔防控层、阻隔墙、污染拦截沟、导水门式可渗透反应屏障及污染管控监测井群;阻隔防控层设于工业污染场地的地表,阻隔墙设于工业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上游边界,污染拦截沟设于工业污染场地内的潜在污染增量装置区的下游边界,导水门式可渗透反应屏障设于工业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下游边界,监测井群设于整个工业污染场地及防控设施两侧。上述系统能完成在役工业场地的表层阻隔防控、地下水上游阻隔、场地死水区污染孤岛、潜在污染区水力拦截沟与地下水下游可渗透反应屏障的系统防控工程构建,为在役工业场地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综合管控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199833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908855.X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燃烧载氧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化学链燃烧技术领域。该辅助燃烧载氧体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铁镍铜三元类水滑石、改性赤泥和载体的酸性混合物进行高温焙烧反应,所述改性赤泥是将赤泥经焙烧后酸洗获得的。本申请中通过将铁镍铜三元类水滑石和改性赤泥共同作为载氧体的活性组分,其中,预先制备的铁镍铜三元类水滑石含有Fe2O3、NiO和CuO,具有良好的载氧能力,而改性赤泥相较于赤泥的载氧能力更佳,其能够与铁镍铜三元类水滑石相互配合,通过负载于载体上,可以获得载氧能力强、持续循环时间长、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结构稳定的辅助燃烧载氧体组合物,其可广泛应用于化学链燃烧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99606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965870.8
申请日:2020-09-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10L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钙钛矿结构氧化物修饰的钛铁矿石载氧体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化学链燃烧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将钛铁矿石的还原产物与通式为A1~xBxO3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前身物的混合物进行焙烧,本申请提供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修饰的钛铁矿石载氧体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钛铁矿石进行还原预处理,然后将钛铁矿石的还原产物与钙钛矿结构氧化物前身物溶液的混合物进行焙烧,可以将钙钛矿结构氧化物充分负载于钛铁矿石的还原产物上,既提高了载氧体反应活性和载氧量,还可以降低载氧体制备成本。获得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修饰的钛铁矿石载氧体载氧率高,反应活性佳。
-
公开(公告)号:CN11170139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755895.5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化企业可挥发性有机物的处理方法,属于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待处理的可挥发性有机物进行超重力吸收预处理。其中,超重力吸收处理的工艺条件包括:超重力反应器的转速不低于300r/min,吸收温度为0-20℃。通过在上述特定条件下对含较高浓度的VOCs废气进行超重力吸收预处理,可使VOCs废气具有较高的吸收效率,并且,此过程中VOCs处理量与浓度变化范围较广,耗能低,所涉及的设备体积小、结构简单,可有效降低VOCs废气的处理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