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70594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197611.5

    申请日:2020-03-1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阵列基板、OLED发光层和彩膜结构,所述彩膜结构包括:彩膜层、黑矩阵和透光导热层,所述彩膜层与所述黑矩阵同层,所述透光导热层位于所述黑矩阵的一侧面,所述透光导热层被配置为将从所述黑矩阵中传入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彩膜结构的周边。本公开能将黑矩阵中的大量热量导走,减少传递至显示面板的热量,防止显示面板受热过高,实现快速降温,延迟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6620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011240168.1

    申请日:2020-11-0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基底包括屏下摄像头区域,屏下摄像头区域包括开口区,还包括:柔性层,位于基底一侧,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开口区无重叠。背板层,位于柔性层远离基底一侧,包括多层透光膜层,且至少一层透光膜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开口区。发光器件层,位于背板层远离基底一侧,包括阴极,阴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开口区无重叠。这使得开口区内的通孔变为盲孔,开口区位置处开孔的孔深变浅,在进行后续封装时,容易使得有机封装层流平。另外,阴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开口区无重叠,盲孔处没有阴极层,不需要进行阴极去除,采用正常的能量就可以进行激光剥离工艺,分离基底和柔性层。

    显示装置
    4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4603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0594988.9

    申请日:2021-05-2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连接层和触控面板,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薄膜封装层和有机包覆层,薄膜封装层包括有机封装层和包裹于有机封装层外侧的无机封装层;触控面板包括阻挡层和设置于阻挡层的触控结构层,无机封装层和阻挡层均采用含硅无机材料制作;连接层的一侧与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包覆层连接,连接层的另一侧与阻挡层连接;连接层为非晶硅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形成。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连接层可以与阻挡层、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包覆层形成共价键,产生比较强的粘附力,形成牢固的结合界面,从而能够防止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发生剥离Peeling,提升产品良率以及显示装置的弯折和折叠性能。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370594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197611.5

    申请日:2020-03-19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阵列基板、OLED发光层和彩膜结构,所述彩膜结构包括:彩膜层、黑矩阵和透光导热层,所述彩膜层与所述黑矩阵同层,所述透光导热层位于所述黑矩阵的一侧面,所述透光导热层被配置为将从所述黑矩阵中传入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彩膜结构的周边。本公开能将黑矩阵中的大量热量导走,减少传递至显示面板的热量,防止显示面板受热过高,实现快速降温,延迟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栅极驱动电路、显示面板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210776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010062510.7

    申请日:2020-0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该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级联的多个移位寄存器单元,每一极移位寄存器单元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移动寄存器单元还包括:移位寄存器电路,用于向第一输出端输入第一移位信号;逻辑门,第一输入端连接本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连接上一级移位寄存器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端连接第二输出端,用于向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移位信号。该栅极驱动电路输出的第一移位信号可以用于像素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信号和复位信号,第二移位信号可以用于像素驱动电路的使能信号,从而不需要设置使能驱动电路向像素驱动电路,进而可以通过减少栅极驱动器的数量降低显示面板边框的宽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