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2427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880063191.2

    申请日:2018-12-13

    Abstract: 目的在于使得能够尽量削减剩余电路、剩余终端连接器等并能够容易地进行与汽车的规格差对应的应对。线束具备:第一配线构件,包括多个第一线状传送构件和第一中继连接器,多个第一线状传送构件中的多个第一线状传送构件连接于第一中继连接器;及第二配线构件,包括至少1根第二线状传送构件和与至少1根第二线状传送构件连接的第二中继连接器。通过第一中继连接器与第二中继连接器连接,多个第一线状传送构件中的连接于第一中继连接器的多个第一线状传送构件中的一部分连接于至少1根第二线状传送构件。

    连接器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56620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880087227.0

    申请日:2018-10-22

    Abstract: 提供即使在采用了向上方开口的槽状的端子收容室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担保从端子收容室延伸出的电线的强度的新颖的构造的连接器。提供一种连接器,具备:板状的壳体主体(16);槽状的端子收容室(26),向壳体主体(16)的上表面(24)开口且并列配置有多个;多个连接端子(70),设置于多个电线(12)的末端且分别收容配置于端子收容室(26);电线支承部(22),支承从端子收容室(26)的后端侧开口部(50)延伸出的多个电线(12);片状加强构件(90),载置于电线支承部(22)的上表面(48),并且多个电线(12)分别以并列状态固定于该片状加强构件(90);及罩部(18),重叠于壳体主体(16)的上表面(24)而覆盖端子收容室(26),并且将片状加强构件(90)在该罩部(18)与电线支承部(22)之间夹持。

    配线系统
    49.
    发明公开
    配线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235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80074325.7

    申请日:2022-10-2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将铝电线组装到配线系统的技术。配线系统具备:干线侧配线构件,包括干线侧电路以及连接有所述干线侧电路的干线侧连接器;以及设备侧配线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干线侧连接器的设备侧连接器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设备侧连接器的设备侧电路,所述设备侧电路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电气设备。所述干线侧电路的至少1个是铝电线。所述设备侧电路的至少1个是经由所述设备侧连接器和所述干线侧连接器而与所述铝电线连接的铜电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