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56548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1261393.1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67 , G06F16/35 , G06K9/62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Emoji使用情况的用户画像刻画方法及系统,该方法的步骤包括:获取一批用户的画像信息和输入过的文本数据;利用正则表达式从所述文本数据中提取出Emoji的原始数据;根据所述Emoji的原始数据得到所述用户的Emoji使用特征;将所述用户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所述训练集中的用户的Emoji使用特征作为自变量,其画像信息作为应变量,训练模型;将训练出的模型应用到所述测试集上,选出评价指标最佳的模型作为最终的用户画像刻画模型。本发明利用了用户文本的Emoji对用户画像刻画,无需分析用户输入文本中的敏感内容,可保护用户隐私。
-
公开(公告)号:CN105487960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1000936.5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6F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24/08 , G01R21/00 , G06F11/30 , H04L43/0864 , H04L67/02 , H04L67/2842 , H04W88/02 , Y02D10/34 , G06F11/3051 , G06F11/30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理实测的移动端APP加载能耗自动测量方法。本方法为:1)将指定的移动端Web和移动端机型发送给服务器;2)服务器将该移动端Web传送到对应移动端上运行的浏览器中加载该移动端Web,并启动电表开始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获取每一网络资源的请求时间、接收时间以及计算时间;3)当该移动端Web在该移动端上加载完成后,服务器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首先根据网络资源的请求时间、接收时间以及计算时间得到页面加载过程及其中的时间戳,然后将获得的时间戳与该服务器的时间进行同步;然后根据同步后的时间和电表测量数据计算该移动端Web在该移动端上加载产生的能耗。本方法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636446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26078.5
申请日:2015-01-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6F1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6/9566 , G06F16/9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模式的遗产Web应用移动版转化方法。本方法为:1)对web应用页面中的设定原子类别分别预设一模板,每一原子类别的模板对应一获取数据单元的动作序列;2)利用所述模板对每一待转化PC版Web页面进行自动分析,识别出其中对应于设定原子类别的原子数据单元,并生成获取数据单元的动作序列;3)将执行所述动作序列得到的数据填充到对应的原子类别的模板中,生成移动版页面;4)将转换后的移动版页面生成新的URL,并在该PC版Web页面添加重定向语句,用于当移动终端访问该PC版Web页面时,服务器能重定向至该移动版页面。本发明具有较高的转换质量和转换效率,且灵活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04598232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14962.7
申请日:2015-01-1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6F9/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Web应用跨设备捕捉-回放方法。本方法为:1)在用户设备A、用户设备B上分别安装一客户端;2)用户设备A的前台模块根据当前Web应用的DOM文档树,对该Web应用中每一事件对应的DOM结点进行记录并保存到一脚本,然后通过后台模块将该脚本发送给服务器;记录信息包括:DOM结点位置信息、上下文信息、本身的信息;3)当在用户设备B上回放该Web应用时,用户设备B的后台模块从该服务器获取该脚本,然后根据该脚本中的记录信息将该Web应用所在网页中的实时内容与该脚本记录的内容进行模糊匹配,回放该Web应用。本发明事件脚本以XML文档保存,拥有良好扩展性,且方便编辑,能够在用户之间自由共享。
-
公开(公告)号:CN104346174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662733.1
申请日:2014-11-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6F9/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矢量图建模过程的描述与重现方法。本发明的建模过程的描述是“高保真”的,一方面提取的具有建模语义的操作能够反映出全部或大部分底层事件的内涵,另一方面对于冗余的操作需要进行过滤;建模过程的重现是“自适应”的,一方面由于在线应用会不断更新,建模过程的重现能够适应这些变化以增强其健壮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建模过程的重现能够便于修改和复用。本发明是于图形操作的抽象描述,对于带宽要求低;对网页版本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满足版本演化的时效性;所重现的操作都是对于实际模型的真实操作,用户很容易对模型进行修改和扩展,满足多种目的;实现的方式有内嵌方式和扩展方式两种,通用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03500126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517763.9
申请日:2013-10-2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6F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计算平台的自动化容错配置方法。本方法为:1)云计算平台容错配置系统采集云计算平台的运行时信息,运行时信息的载体为运行时软件体系结构;2)云计算平台容错配置系统根据用户需求与当前运行时信息从容错机制库中选择一容错机制;3)云计算平台容错配置系统根据选择的容错机制对该云计算平台的运行时软件体系结构进行配置;4)云计算平台管理系统将3)配置过程中运行时软件体系结构发生变化的部分同步到该云计算平台中。本发明可系统化的为云计算平台提供自适应的容错配置,且节约了云计算平台资源、容错性能得到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629198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050713.X
申请日:2012-02-2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件应用中计算逻辑的按需远程执行方法。首先将软件应用的应用类分为执行位置固定类和执行位置可变类,再将应用类的程序代码从源结构转换为目标结构。通过所述目标结构将应用类之间的直接内存调用和远程调用转换成经由代理和端点进行的间接远程调用。并通过预测当一应用类远程执行时是否能改善该应用类所属的软件应用的性能,实现软件应用中计算逻辑的按需远程执行。本发明方法通过自动对软件应用的代码进行重构,将其转换为可按需远程执行的程序结构,实现对计算资源的按需占有,以提高性能并改善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1957754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10281031.0
申请日:2010-09-14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服务化业务流程中人机交互方法,属于业务流程管理和服务计算领域。本方法为:1)选取业务流程模型中的若干服务设定为人机交互服务,并将其生成人机交互服务实现;2)将业务流程模型部署到业务流程引擎上;3)业务流程引擎将所设定服务的服务请求发送到任务引擎上,并挂起该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化业务流程实例;4)浏览器端实例化该服务请求对应的人机交互服务实现,解析该服务请求供操作人员处理;5)操作人员提交表单给该人机交互服务实现,生成该服务请求的响应消息并返回给任务引擎;6)任务引擎根据业务流程标识符将该响应消息发送给业务流程引擎;7)业务流程引擎收到该响应消息后,继续执行该挂起的服务化流程实例。
-
公开(公告)号:CN1588309A
公开(公告)日:2005-03-02
申请号:CN200410062416.2
申请日:2004-07-0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6F9/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件化软件系统的运行状态结构化显示方法,首先,构件运行支撑平台装载构件化软件系统,获取并实例化构件化软件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建立软件体系结构与运行系统之间的映射关系;实时访问与显示软件体系结构。本发明通过软件体系结构表示处于运行状态的构件化软件系统,为维护人员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易于理解的系统视图,基于该视图,不仅能够获取被维护系统设计时的信息,准确把握设计人员的意图,还能利用现有的软件体系结构相关技术完成系统的推理和验证,从而降低软件维护的复杂度和难度,节省软件维护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519086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210145820.4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16/28 , G06F16/26 , G06F21/62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云端数据可信共享的增量交互式聚类可视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编写数据共享智能合约,并运行智能合约;根据编写的数据共享智能合约,对数据集进行目标数据抽取;采用聚类算法,对抽取到的目标数据进行聚类,输出聚类结果;对聚类结果进行多维尺度降维,实现在二维空间的投影,并进行可视化展示;根据用户对目标数据的改变需求,进行相应的投影交互、聚类分析和可视化操作。在基于区块链数据可信共享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增量交互式的分析挖掘,在有效保障数据安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的同时,方便用户更为直观的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挖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