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平衡法兰连接节点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7127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32535.6

    申请日:2019-10-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塔筒双环直承式反向平衡法兰连接节点,包括上法兰塔筒和下法兰塔筒,所述上法兰塔筒内壁焊接有上加劲板,下法兰塔筒内壁焊接有下加劲板,所述上加劲板内侧焊接有上平衡环,下加劲板内侧焊接有下平衡环,所述上加劲板上表面通过结构胶连接有上法兰板,下加劲板下表面通过结构胶连接有下法兰板,所述上法兰板和下法兰板上设有螺栓孔,高强螺栓通过螺栓孔贯穿上法兰板和下法兰板将上法兰塔筒和下法兰塔筒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加工难度低、安装方便、抗疲劳性能优、环向刚度高等优点。

    一种装配化预应力正交胶合木剪力墙

    公开(公告)号:CN107574953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710699702.7

    申请日:2017-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化预应力正交胶合木剪力墙。包括无粘结预应力筋、垫梁、CLT墙板,楼板支撑架和限位钢构件。二个限位钢构件与基础连接,下层CLT墙板通过无粘结预应力筋与基础顶紧,下层垫梁与下层CLT墙板连接,下层楼板支撑架与下层CLT楼板连接后搁置于下层垫梁顶部,上层CLT墙板与两个下层楼板支撑架连接,上层垫梁与上层CLT墙板连接,两个无粘结预应力筋穿过上层CLT墙板和下层CLT墙板。本发明施加无粘结预应力筋后CLT剪力墙在侧向荷载下具有较高的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和一定的自恢复特性,并且避免了普通CLT剪力墙“弱节点、强构件”的普遍破坏模式,本发明装配化程度较高,下层楼板支撑架的设置可显著减小由于CLT楼板横纹受压作用下蠕变较大所导致的预应力损失。

    一种可摇摆耗能的正交胶合木双板抗震墙

    公开(公告)号:CN10663903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65187.7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H9/021 E04B1/6112 E04B2/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摇摆耗能的正交胶合木双板抗震墙,由正交胶合木(Cross Laminated Timber,简称CLT)剪力墙、摩擦型竖向连接件和摩擦型抗拔锚固件组成,两片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由摩擦型竖向连接件拼接,墙体通过摩擦型抗拔锚固件与楼板或基础连接。在地震作用下,正交胶合木剪力墙在墙板平面内发生转动,摩擦型竖向连接件受剪,其搭接摩擦面发生相对滑移以耗散能量;同时,特殊设计的抗拔锚固件配合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的转动,所述抗拔锚固件中的摩擦面也发生相对滑移以消耗能量。震后正交胶合木剪力墙基本无损伤,竖向连接件和抗拔锚固件中的摩擦片不发生破坏,震后无需更换,达到小震下结构稳定,大震下抗震墙发生摇摆但不破坏,震后无需维修或仅需少量维修的理想抗震性能。

    一种木框架或竹框架‑耗能支撑抗侧力结构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06149871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03642.2

    申请日:2016-07-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李征 何敏娟 陶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19 E04B1/98 E04B2001/1945 E04H9/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框架或竹框架‑耗能支撑抗侧力结构体系,能用于多层竹木框架结构,主要由木(竹)梁、木(竹)柱、梁柱节点、摩擦型阻尼器、木(竹)支撑和柱脚节点组合而成,所述木(竹)梁和木(竹)柱用螺栓连接;所述的摩擦型阻尼器位于木(竹)支撑与木(竹)梁以及木(竹)支撑与木(竹)柱间,均采用螺栓连接。在小震下,摩擦型阻尼器不滑动,木(竹)支撑能有效提高竹木框架的抗侧刚度,结构整体侧移变形小;在中震或大震下,摩擦型阻尼器所受的剪力大于其滑动摩擦力,阻尼器中的摩擦面开始滑移耗能,木(竹)支撑相对框架梁和框架柱在阻尼器处发生转动,这种机制能大幅度减少框架梁、框架柱和梁柱节点处的结构损伤。一旦震后木(竹)支撑损坏,更换较为方便,能够降低结构震后的维修费用和修复难度。

    一种具有震后自复位功能的钢木混合抗震墙

    公开(公告)号:CN105756217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240672.9

    申请日:2016-04-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震后自复位功能的钢木混合抗震墙,由钢梁、钢柱、木剪力墙、后张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摩擦型阻尼器组成,后张无粘结预应力筋贯穿钢梁纵向,并穿过钢柱上端,在钢柱外侧用锚具固定;摩擦型阻尼器位于木剪力墙上部,与木剪力墙顶梁板采用螺栓连接。在小震下,钢框架和木剪力墙共同作用,使结构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度;在中震或大震下,摩擦型阻尼器所受剪力大于其滑移剪力,阻尼器中的摩擦面开始滑移耗能,能大幅度降低木剪力墙的损伤。后张无粘结预应力筋始终处于弹性受拉状态,震后梁柱节点在预应力筋的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钢梁和钢柱基本没有损伤,结构残余变形很小,摩擦型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破坏,震后无需更换。

    往复位移式疲劳试验机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6487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05194.5

    申请日:2012-01-10

    Inventor: 马人乐 何敏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往复位移式疲劳试验机。由被测试钢梁、作用轮、连杆、双作用油缸、油缸支座、吊杆、荷载重力块、工作平台和液压泵组成,作用轮通过连杆连接双作用油缸一侧,双作用油缸连接油缸支座,双作用油缸连接液压泵,液压泵连接控制系统;吊杆一端与作用轮的轮轴相连,吊杆另一端连接荷载重力块;作用轮位于被测试钢梁上方,所述荷载重力块插入工作平台内空间位置。本发明克服了以往疲劳试验机只能测试正应力变化引起疲劳的局限,它能够测定受弯构件腹板剪应力逆反导致的疲劳承载能力。这种疲劳试验机的特点之一是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而作用力的位置作往复移动,特点之二是作用力用吊杆加压重实现,要求驱动作用轮的双作用油缸推力小、试验能耗低。

    全长贯通预应力预制混凝土管柱抗疲劳及多向连接构件及其施工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6114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57154.7

    申请日:2024-04-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高塔架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全长贯通预应力预制混凝土管柱抗疲劳及多向连接构件及其施工与应用。本发明的构件包括顶节柱、中间节柱、底节柱和预应力钢绞线组件;顶节柱和底节柱之间设置有若干组中间节柱,顶节柱或底节柱和中间节柱通过柱轴向接长组件相连接,相邻的中间节柱通过柱轴向接长组件相连接;顶节柱顶部设置有柱头连接组件,底节柱底部通过柱脚连接组件与预应力锚栓组件相连接;预应力钢绞线组件自上而下贯穿于顶节柱、中间节柱和底节柱内部后锚固于柱脚连接组件底部和柱头连接组件顶部;柱通过柱侧多向连接组件与外部的腹杆相连接。本发明的构件连接可靠、传力合理、抗疲劳优,预制装配化施工造价低。

    一种有粘结预应力木梁抗弯性能分析方法、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91025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68738.5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粘结预应力木梁抗弯性能分析方法、设备和介质,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有粘结预应力木梁的关键参数,计算木梁在张拉阶段的受力状态;S2、在曲率上叠加曲率步,通过对木梁顶部应变区间的迭代更新求解叠加曲率步后的木梁顶部应变;S3、判断是否需要更新曲率步,若是,则减小曲率步,返回步骤S2;若否,则计算截面弯矩,进入步骤S4;S4、判断木梁是否达到极限状态,若否,则增加曲率迭代步数,返回步骤S2;若是,则基于迭代过程绘制截面弯矩‑曲率曲线、木梁应变分布变化图和预应力筋应力‑曲率变化图,提取抗弯性能指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快速、准确对有粘结预应力木梁的抗弯性能进行分析。

    震后可恢复钢板剪力墙-木框架混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588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42022.8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震后可恢复钢板剪力墙‑木框架混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钢板剪力墙、胶合木框架、木楼板、自复位剪切阻尼器、抗剪连接件、后张无粘结预应力筋以及锚具,其中,自复位剪切阻尼器和抗剪连接件用于连接钢板剪力墙和木楼板,后张无粘结预应力筋用于钢板剪力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钢板剪力墙与胶合木框架结构体系结合起来,既通过钢板剪力墙的抗侧性能来帮助木结构体系解决向高层发展的抗震难题,又通过将木材与钢材的结合以达到建筑结构进一步的环保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另外通过采用大量的预制构件,加上木结构本身的易于装配化施工,使得结构整体的施工速度大大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