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41294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416634.0
申请日:2013-09-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采用含碳垃圾作为SOFC燃料的发电装置,它涉及一种采用含碳垃圾作为燃料的发电装置。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SOFC中作为燃料的氢气价格昂贵的技术问题。发电方法如下:将含碳垃圾加入燃料管4中,含碳垃圾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再与含碳垃圾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电解质层2传递过来的氧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失去电子,一氧化碳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由阳极3流入阴极1,形成电流回路。本发明装置包括阴极1、电解质层2、阳极3、燃料管4和密封胶塞5。本发明实现了SOFC的无成本运行。本发明属于利用含碳垃圾发电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57608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56105.3
申请日:2015-02-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G11/8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 H01G11/86 , H01G2009/0007
Abstract: 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超级电容器电极制备复杂、制备速度慢和制备效率低的问题。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质量份数计,将19份电极活性物质粉末和0.5至2.5份有机粘结剂加入800至2000份无水乙醇中,通过超声分散30min,获得稳定均一的电极粉末悬浊液;其中,有机粘结剂为乙基纤维素的松油醇溶液,乙基纤维素在有机粘结剂中的质量分数为80至95%;步骤二:将电极集流体浸没于步骤一制备的电极粉末悬浊液中,并静置5s后取出电极集流体并吹扫干燥;步骤三:重复上述步骤二3至8次,完成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它主要用在制备电极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466199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57385.6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8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75 , H01M4/8889
Abstract: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双层阳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的制备方法,它为了解决目前浆料涂覆法制备SOFC厚阳极中出现的阳极开裂、脱落的问题。制备方法:一、电解质粉体压制成坯体,烧结得到电解质支撑体;二、将氧化亚镍与电解质混合后研磨,分成初始粉体a和初始粉体b;三、向初始粉体a中加入造孔剂,混合粉体压制成阳极坯体,烧结得到多孔阳极块体;四、初始粉体b中加入粘结剂,涂覆到电解质支撑体上;五、多孔阳极块体放置于涂覆有浆料的阳极坯体上,烧结完成双层阳极的制备。本发明将浆料涂覆法和干压法结合制备双层阳极,阳极的厚度可达0.1~3mm,避免了厚阳极高温烧结过程中的变形、开裂和脱落。
-
公开(公告)号:CN102888599B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210430697.7
申请日:2012-11-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3C20/08
Abstract: 在多孔基底材料上制备高致密度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方法,涉及制备高致密度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方法的领域。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多孔基底材料上制备得到的金属氧化物薄膜致密度较低,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在多孔基底材料上制备高致密度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方法:一、在多孔基底材料覆盖一层前驱体溶液,二、施加电场并挥发溶剂,三、烧结。本发明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加工和电子信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157746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110057466.1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射流供气式单气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属于电化学发电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单气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中连接片阻挡了反应气体向电极表面的反应区扩散,使得电池各部位的性能受到影响的问题。方案一: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并列穿设在绝缘支撑体上,电池组设置在绝缘支撑体上,且电池组位于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之间,单电池之间通过导电连接体连接,第一通气管上开有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管上开有第二通气孔;方案二:反应气体输送管穿设在绝缘支撑体上,反应气体输送管的两侧各开有多个输送口,反应气体输送管两侧的输送口错位排布,单电池为电解质支撑的电极共面电池,多个单电池分列在反应气体输送管的两侧。本发明用于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01820072B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010172373.9
申请日:2010-05-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具有对称电极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电池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不同材料高温烧结得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相邻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电极出现翘边、脱落的问题。本方法如下:一、制备电极粉;二、制备电池骨架;三、制备电极浸渍液;四、将步骤二得到的电池骨架浸入到步骤三得到的混合溶液中浸润10~30分钟,然后取出在100℃~400℃的条件下烘10~40分钟;五、重复步骤四,将经过步骤四处理的电池骨架经过高温烧结,即得。本发明方法通过一次干压成型技术制备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骨架和薄膜由一种材料构成,所得电极不会出现翘边、脱落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834296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90999.2
申请日:2010-06-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88
Abstract: 单次注浆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电解质双层结构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电解质双层结构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现有传统注浆工艺中,单次注浆仅能制备得到SOFC的阳极、电解质或者阴极之一,导致SOFC的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一、制备浆料;二、注浆后固化得坯体,再将坯体烧结即得。本发明方法突破了传统注浆技术通过注浆仅能获得单层坯体的限制,通过单次注浆制备得到了阳极/电解质双层结构;而且注浆成本低,效率高,能耗小,整个电池的制作周期大大缩短;利用本发明制备的阳极/电解质双层结构制备的单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800℃时最大功率密度达到了0.44W/cm2。
-
公开(公告)号:CN1320677C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510010469.4
申请日:2005-10-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8/02 , H01M8/10 , C04B35/6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制备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电解质薄膜的方法,本发明公开了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8YSZ)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解质薄膜的制备方法。它克服了现有的制造方法步骤繁琐、效率低和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比较高的缺陷。它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8YSZ的疏松纳米粉体;用8YSZ、NiO、造孔剂和粘结剂混合成阳极粉体;将阳极粉体均匀洒落在模具内,预压成阳极衬底;接着采用60-800目的滤网,使8YSZ的疏松纳米粉体通过滤网均匀的渗过,落在阳极衬底上;将上述阳极衬底与8YSZ的疏松纳米粉体压制成型,制得阳极与电解质一体化的电解质膜坯;将电解质膜坯烧结后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电解质薄膜制备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658767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510084777.5
申请日:2015-02-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修饰超级电容器电极的方法,它涉及(La1‑xSrx)1‑yMnO3‑δ的新用途及其修饰超级电容器电极的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MnO2电子电导率低的技术问题。(La1‑xSrx)1‑yMnO3‑δ作为修饰材料用于修饰电极。方法:电极粉末悬浊液的配制;电极集流体的浸渍‑干燥,得电极。本发明采用的电极修饰材料的电子电导率比MnO2高出六个数量级,其室温时电子电导率为45S/cm,采用该材料修饰MnO2电极,可将电极在高倍率(大电流)放电时的比电容提高50%左右。本发明属于(La1‑xSrx)1‑yMnO3‑δ的新应用及其修饰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506336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510980692.5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2C1/08
Abstract: 高温氧化和还原制备多孔金属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金属的制备方法,它为了解决现有制备微纳米多孔金属工艺主要集中在金属材料初始形成过程,方法复杂,严重依赖于模板,对生产设备要求较高的问题。多孔金属制备方法:一、清洗金属材料;二、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将承载体升温到100~850℃,然后使金属材料暴露在氧化气体中进行氧化处理;三、排尽氧化气体,升温到300~850℃,使金属氧化物暴露在还原气体中进行还原处理,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降温后得到多孔金属。本发明直接利用氧化和还原气体在金属表面和内部形成多孔结构,制备工艺简单,并且可以在已制备好的复杂金属材料器件上实现二次加工。
-
-
-
-
-
-
-
-
-